极尽曲折的诞生
2009年8月,我国公布了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临床研究成果,在欧美等制药巨头之前,以破纪录的时间研制出了H1N1流感疫苗。这是一种安全性高的灭活疫苗,而不是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是疫苗的两种类型,减毒活疫苗的优势在于接种后可以在人体内不断繁殖,许多疫苗效果比较持久,只需要打一到两针就好。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疫苗都是减毒活疫苗。
▍2009年10月,疾控中心医生在进行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的准备工作。图:新华/TAKEFOTO
灭活疫苗则有着不同的原理,即用各种方法(比如加热)让这些病原不能在人体内繁殖,比如狂犬疫苗、流感疫苗和甲型肝炎疫苗。这些疫苗制作起来相对容易,不需要对病毒进行改变,只要杀灭病毒的活性就好了。但它的缺点在于产生的免疫力比较低,病毒不增殖,要多次接种才行。疫苗有着极尽曲折的诞生历程和传奇历史——虽然它的研发历史不过短短几十年。
与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菌不同,病毒的体积小到1940年的电子显微镜发明出来后才被观察到,而且细菌可以培养,病毒却无法独立繁殖,这导致病毒学严重落后于细菌学,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人类只研制出寥寥几种病毒的疫苗,比如天花疫苗。
阻挡疫苗的大规模生产的最重要原因,是很长一段时间里,疫苗需要以动物为供体。天花疫苗是在小母牛犊的肋部制备的,狂犬疫苗取自羊脑。疫苗之父爱德华·詹纳在研制天花疫苗的过程中发现,从人的体内取病毒,“种植”到下一个人身上,很容易引发其他疾病的大规模传播。于是人们开始从动物身上想办法。
庚子年春节,对于每一位中国人而言,都过得极其难忘,非常特别,新冠肺炎肆虐武汉,向全国蔓延,多地启动“一级响应”,联防联控、城防村控,各户闭门谢客,大家裹足不出。“隔离”也成为2020年最热的词语之一
自疫情爆发以来,世界各地的清华国际学生和校友们一直在寻求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做出贡献。在这场战“疫”之中,我们并不孤单。请听,全世界都在说:中国加油!武汉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