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敬畏生命,清明节不能少的缅怀
马上就到清明节,今天想谈谈如何过。为了避免聚集扫墓,北京、广州等地相继发布通告,结合疫情防控需要,调整祭祀时间和方式,比如17日《北京青年报》报道北京市委社工委、市民政局发布2020年清明节祭扫须知时,倡议市民尽量不到现场祭扫,选择家庭追思、网上祭奠和代为祭扫服务。对确有到现场祭扫需求的群众,实行预约登记,分时限流新模式。19日澎湃新闻报道,广州将暂停现场祭扫活动,提倡市民群众通过延后拜祭、网上祭祀、居家追思等方式缅怀先人。也有地方尚未发布祭扫政策,比如同一天的《华商报》报道,陕西省清明祭扫的政策还在审批中,民政厅社会事务和殡葬管理处工作人员建议市民在政策未公布之前,不要自发去祭扫。保护好自身的生命与健康安全,是对逝者的最好告慰。
每年的清明节,都像是一次重温生命意义的时刻。今年的清明节,注定和往年不同。不仅是祭扫的方式会有所不同,缅怀的他(她)也应有所不同。
抗击疫情,是今年所有人集体出席的一堂生命课,只是这堂课的代价太大太重,因而,在等到了各地久违的“清零”讯息后,感受了艰难时刻之后,今天的很多你我,应该对生命的意义与不易,有了多一层的体味。
我们每个人依法享有着生命不受非法侵害的权利。可当病毒无痕又无情地发作时,保障生命安全的责任,依托在了强大的国家身上,寄托在一个个具体的部门和人那里。此刻,请记着,那些为我们以命换命的医护人员,那些忠于岗位守护你我安危而过劳离去的各行英雄。敬畏生命,首先应为他们的逝去缅怀,没有他们拼命,很多人的生命权可能已无从谈起。
自新冠肺炎爆发以来,数以万计的医护人员前往疫区支援抗疫,成为疫情中最美的逆行者,医护人员也成为当下艺术界呈现最多的对象。在古代书画中,医者和病人又是什么样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