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经民的工作室取名“耕鸣文化艺术交流中心”,里面除了他自己的操作间外,还陈列着一尊尊形态各异、石材繁多的石雕精品。工作室和厂房都位于惠安当地的雕刻一条街上,这条街现在正在面临着一番新的整顿和整体规划。对于未来的发展,王经民觉得,这条街上的每一家石雕工厂都应该有自己相对独立的空间,以便于充分展示自己的技艺水平,也能够与其他工厂里的产品做一个区分,不至于纠合在一起,给来人一种杂乱的感觉。
厂房里的石雕手艺人根据图样进行雕刻
惠安石雕与其他地方的石雕在工序上大同小异,无非是捏、镂、摘、雕等四道工序。“捏”就是打坯样,先在石块上画出线条,而后进行初步的雕凿。“镂”就是坯样捏成后,根据需要把内部无用的石料挖掉。“摘”就是按图形剔去雕件的外部多余的石料。“雕”就是进行最后的琢剁加工使雕件定型。当然,并不是每一次完成的作品都与原本设想或者图样相一致,一旦操作过程中出现了失误,有经验的老工匠们也能“化腐朽为神奇”,稍加改变造型,也能雕出一尊不错的作品来。
惠安石雕手艺人们采用了更加多样化的工具
与前辈们把整个工序技艺都一一交给徒弟不同,现在很多徒弟学到手的多为一个工序,努力在这一道工序上精益求精。这样做既能让徒弟早日出师,也能集中他们的精力做好一件事。王经民也承认这样培养学徒存在不小弊端,其中最明显的就是遵照这个标准培养出来的徒弟很难独自完成一件作品。“当然,每到工序之间都是彼此相同的,前后相续,一环紧扣一环。时间久了,工匠们就会对石料产生一种特殊的感觉,知道如何处理眼前的石料。”
进行石雕作业时佩戴的防护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