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皮影戏称为“哇扬库利特”(Wayang Kulit),印尼语 “Wayang”一词中“yang”是词根,意思是“影子”,“wa”是爪哇语前缀,意思是“神圣”,“Kulit”是皮革或兽皮之意,指用其剪出来的皮影。
巴厘皮影戏根据表演时间不同可分作两种,白天表演的称作“日场哇扬”(Wayang Lemah),晚上表演的称作“夜场哇扬”(Wayang Peteng)二者区别主要在于舞台样式和社会用途方面。
实际上,日场哇扬白天夜晚都可表演,但它并非为人表演,而是为神灵或恶魔进行表演。它只用于宗教仪式中,是净化仪式的一部分,因此必须在寺庙内庭表演。夜场哇扬既可娱神也可以娱人,它在寺庙的中庭与外庭表演。
对称劈开的“善恶之门” 徐菲阳 图
巴厘寺庙空间示意图 资料 图
寺庙中的皮影戏表演
我们通常了解的皮影戏是投影幕布的夜场哇扬,而日场哇扬是一种独特的皮影戏,没有幕布也不需要油灯。横放的香蕉树干为台座,其上支起两根树枝,之间横拉一根白色棉线替代幕布,柔软的香蕉木上插放各类角色的皮影人。
另一种是常见的夜场皮影戏,乐班由七人组成,只有一位皮影戏操纵者称为达郎 (Dalang),达郎还有左右两位助手。伴奏乐队为根德尔哇扬(gender wayang),由四件根德尔乐器组成,四位乐师演奏。日场哇扬也使用这种乐队伴奏,这是巴厘皮影戏最常见的乐队形式,当然并不只有这一种乐队形式。
除了乐队,还有一件重要的乐器就是达郎的脚趾木槌(chempala),夹在达郎右脚趾之间,通过敲击皮影木箱,起到制造音效和提示乐队的作用。
倘若无法进入寺院内庭观看宗教日场哇扬,那么可在寺庙外庭观看世俗的夜场哇扬。在这看皮影戏,就像我们曾经那个年代,一家子聚集广场看露天电影。小小寺庙庭院,两面摆放着大平桌,男女老少围坐桌上或蹲坐于石阶,小雨淅淅沥沥透过雨棚,满庭花香,拾起落在脚边的Jepun花,将祝福别在耳上,鸡蛋花是巴厘人的供奉之花、祝福之花。
日场哇扬 徐菲阳 图
唱一台皮影戏一般要三个艺人,一人举皮偶,另外两人伴奏。伴奏以渔鼓筒和简板为主,后来又增加了锣鼓和管弦乐。每个艺人都要分担角色,边举皮偶边说或边弹乐器边唱,这是皮影艺人必备的基本功。
皮影戏,过去也被称为“影子戏”或“灯影戏”,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有时用方言),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腊月已至,年味渐浓。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新庄集乡沙草墩村村民杨永红的皮影班又开始忙着走乡串村义务演出。这个皮影班成立于2014年,每到春节前便免费为村民献上皮影表演,丰富村民冬闲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