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官城”之所以成为成都的象征,与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亮有密切关系。诸葛亮曾经说道:“今民贫国虚,决敌之资,唯仰锦耳”,因而十分重视蜀锦的生产,不仅设立“锦官”这一管理蜀锦生产的机构,而且专门修筑了 “锦官城”。在这种情况下,蜀锦生产发展迅速,不仅成为了蜀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而且成为蜀国对外交换的主要商品。至蜀国被灭亡时,府库中仍有锦20万匹之多。西晋左思《蜀都赋》中被描述当时织造蜀锦的情景说,“阛阓之里,伎巧之家,百室离房,机杼相和,贝锦斐成,濯色江波”。刘备因此曾有一项重奖功臣的大手笔:赐诸葛亮、法正、张飞、关羽等人蜀锦各一千匹,一千匹折合长度为一千八百丈,价值之高,至今亦令人咋舌。
宋代的蜀锦“织文纤丽者,穷于天下”,当时太平老人《袖中锦》定蜀锦为天下第一。成都每年向皇室上供锦绮一千八百余匹。北宋时成都府的民间丝织生产十分兴盛,城巿中“连甍比室,运箴弄杼,燃膏继昼,幼艾竭作,以供四方之服完”。同时,官营织锦规模更大,水平更高。宋代在成都就设立了两所官营的“锦院”,生产的蜀锦品种超过了40个:一是北宋时设立的 “成都府锦院”,拥有房屋127间,有织机154张,每日进行生产的有工匠近600名,规模很大,所织的蜀锦主要作为特产上供皇室,也作为每年朝廷赐给文武官员的锦服。其二是南宋设立的 “茶马司锦院”,主要是为了与周边少数民族尤其是藏族进行茶马贸易而生产。成都每年四月还有“锦市”,进行专门的贸易。而西至丝绸之路上的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唐代墓葬,东在日本京都的正仓院,均有唐宋时的蜀锦出土或保存下来的事实,说明当时蜀锦在国内外享有的巨大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