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舆服志》记载:“见鸟兽有冠角髯胡之制,遂作冠冕缨蕤,以为首饰。”古人的首饰具有丰富的内涵,它充分反映了古往今来人们对美的执著追求。首饰并不局限于头饰,它还涉及耳饰、项饰、臂饰、手饰和佩饰等类别。那么千变万化的首饰都有哪些典型代表呢?
【北朝】马头鹿角形金步摇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清】银镀金点翠珍珠宝石盆花式簪故宫博物院藏
头饰是首饰最主要的分支,其中,笄是最古老的一种发饰,可追溯到新石器时期。笄还扮演着重要的礼仪角色。古代女子满十五岁要举行“笄礼”,称“及笄”,梳挽成人发髻,以示成年,可以婚嫁。古代男子也用笄,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冠左右有小孔,用笄横穿固定在发髻上。其材质有竹、骨、玉、陶、蚌,随着金属的大量出现,笄改用金、银、铜等金属制作,针细头粗,就演变成了簪。发簪用来挽髻或插在发间作为点缀。秦汉时期,贵族妇女的发簪多以金、玉制作。魏晋南北朝,其材质范围逐渐扩大到玳瑁、琥珀等珠宝。唐宋时的簪,用金、银、玉等贵重材料制作,金簪除了錾花、镂花之外,还有用细金丝盘花的。两宋时期还出土过玻璃簪。元代簪头的雕刻花纹多样,有梅花、菊花等各种花卉和鸟头、兽头、龙头等动物头形。明清时期的发簪工艺水平达到空前的高度,簪的工艺多样,以细巧为特色,多用金银做原料,并镶嵌各色宝石,十分富丽。在簪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钗,是用以插定发髻的双股长针。发钗的普及大约在西汉晚期,此后成为中国妇女的主要首饰之一。在簪与钗的基础上加以修饰,演变成名句“云鬓花颜金步摇”中的“步摇”。它是附在簪钗之上的一种金玉饰,一般用金银丝编为花枝,上缀珠宝花饰,有五彩珠玉垂下。步履颤动之间,下垂的珠玉也随之摇曳,因此得名。战国时期已有步摇出现,汉魏时期的步摇多以黄金制成,作树枝状,树枝顶端各卷以小环,上悬桃形金叶。从隋唐到明,插戴步摇都比较普遍。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小型的头饰影响甚远,比如胜、钿和栉。胜是以扁平的金片、玉片等材料雕琢而成,使用时系缚于簪钗之首,插于两鬓。钿是以金、银、玉、贝制成花形头饰,蔽于发上。梳篦,历史上统称“栉”,上有背。梳,齿疏,用于理发;篦,齿密,用于除垢。新石器时代晚期已有骨梳,商周时还有铜梳和牙梳。梳篦还可以插于发际作为首饰,这种风气从新石器时代流行到唐宋。其实,头饰中最能体现“首饰”一词原本含义的是古人受鸟兽冠角的启发发明的“冠”。汉代以来就有以凤凰冠饰的习俗,凤冠是女子冠饰中最重要的一种。明代凤冠是皇后的礼冠,在受册、谒庙、朝会时使用。
【清】海蓝宝碧玺坠饰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今天,我们迎来了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小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小满,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此时,夏熟作物的籽粒逐渐饱满,但还不够成熟,故称为“小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