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注意到,在近日各地举行的“开笔礼”中,除了穿汉服,大多都有在额头上点朱砂的环节。有媒体指,点朱砂寓意“开启智慧”。
赵世瑜认为,这一环节并无明确来源。他推测,这可能与中国古代的道教传统有关。“朱砂在道教中是具有驱邪功能的,点朱砂寓意保佑小孩健康成长。可能是把这样一种保佑儿童健康成长的礼仪给挪用到了现代仪式中。但古代并不是用在开学时。”
此外,另一个被各地“开笔礼”广泛采用的项目是写毛笔字。记者注意到,不同地域写的字也不同。
在8月28日上午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公园举办的“开笔礼”中,孩子们在纸上用毛笔写下“恩”字。而在其他地区,更为普遍的是孩子们用毛笔写下“人”字。此外,也有地方会让孩子书写“正”字。
北京孔庙国子监成贤国学馆馆长纪捷晶告诉记者,写不同的字其实和每个机构的理念不同有关。“‘人’字一撇一捺,相互支撑,寓意学会做人。写‘正’字,寓意正大光明、浩然正气。”
虽然认为中国古代并不存在所谓的“开笔礼”,但彭林也指出,古人开学也是有一套礼仪的。“古人开学不拜老师,而是拜孔子,其仪礼叫释菜礼,向孔子像献一把菜,并行拜礼,仪式简明而庄重。”
而对于目前广泛见于报道的仿古“开笔礼”,赵世瑜告诉记者,在人生重要的某个阶段、重要场合,“如果有一种仪式,我觉得是应该的”。“这可以让达到这个阶段人知道,做什么事是好的,做什么是不好的。”
同时他也称,一方面这种礼仪不应该是被凭空创造,“应该是符合传统文化内在涵义的”;另一方面,在尊重传统的前提下,也不排斥新的创造。“任何一种文化都是在不断变化、不断更新的,但是这种变化更新是不能脱离传统的。”他说。
纪捷晶则认为:“任何礼仪、传统文化都是要发展的,这也与不同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历史背景有关。一定是要与时俱进,要传统的与现代的相结合,这样才能有生存传承下去的魅力。”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