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萨满敲起古老的萨满鼓时,一场神秘的祭祀仪式随之开始,虔诚的人们身着传统服饰跪拜在冰斡包前,聆听萨满诉说,冉冉的篝火映射出族人们对新一年平安吉祥的愿望。
据了解,东北地区这种渔猎文化具有近千年历史,盛于辽金。因冬季捕鱼易于保存运输,所以这一古老的冬捕方式一直延续至今。
藏历10月25日,西藏信众迎来了一年一度盛大的“燃灯日”,以此纪念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在这一特殊的日子里,凡属格鲁派的寺庙和信教群众,都要在寺院内外的佛坛上、家中的窗台上,点燃酥油灯,昼夜不灭。
在西方,用于葬礼的“花圈”和更常见的礼仪用品“花环”实属同源。花圈文化的起源可追溯至欧洲古典时代,生活于意大利半岛的伊特鲁里亚人用花草编制成类似王冠的头环,象征佩戴者伟大的成就或崇高的地位。
对“二十四节气”真正保护,是让它在我们的生活里面活着用着。21日恰逢冬至,“如果今天不是雾霾,我不知道这个冬至像不像一个节日?作为节气,到哪一个节点,一个回归年里的二十四个节点,这里我们要吸取教训,不要商业化,要避免节庆的空洞化。”
刘积旺说,“倒老爷”与“牛娃子饭”作为山丹县区域性、独特性的民俗节庆活动,致力于体现“道、孝、祭、礼、俗、乐”的人文意义和民俗特色,重现传统庆祝活动,让年老的人乐起来,让年轻人感受老传统。
就饮食来讲,各地在冬至时有着不同的风俗,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部分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当然也有例外,如在山东滕州等地冬至习惯叫做数九,流行过数九当天喝羊肉汤的习俗,寓意驱除寒冷之意。
急促的鞭炮声中,三只被村民“簇拥”着的“於菟”,被拉上土族汉子更他加的房顶,家人将“看子”(面做的中空外圆的馍馍,餐盘大小)插在“於菟”手持的柏树杆上。在他们看来,这样能带走一年的疾病,禳灾祛邪。
“顺时应节”,对于国人来说,二十四节气不仅关乎农事、祭祀、养生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美食、活动,还蕴含着一整套根深蒂固的时间认知与哲学观念。当然,那也是一套历来与空间统治所结合的时间统治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