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中国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顶皇冠的话,那么,草书就是镶嵌在这顶皇冠上的那颗明珠。我们之所以把草书视之为是中国书法的最高境界,并非是毫无根据、信口开河的,而是因为草书一方面包含了所有书体的各种笔法,而且草书是最具有表情达意和抒发自身情感优势的一种特殊书体。从草圣张芝到王羲之、张旭、怀素、孙过庭、黄庭坚、宋徽宗、宋克、祝枝山、徐渭、王铎、傅山、于右任等,都无一不是在草书领域卓有建树且能独树一帜者。而王远之也正是认识到了草书的独特艺术魅力和出于对草书热爱与痴迷,从此沉醉于对草书的学习和研究。
长卷:1500cm*35cm
他尤其喜爱怀素书法,对怀素大草代表作《自叙帖》钟爱有加,一有空闲,便坚持临池,对《自序帖》心摹手追,背临达百余遍之多,并对怀素的其它作品如《怀素狂草四十二章经》《大草千字文》等加以揣摩临习,渐有所获。除此之外,他还在学习怀素草书的基础上,对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和张芝、张旭、黄庭坚、宋徽宗、宋克、文征明、祝允明、徐渭、王铎等人草书进行广泛取法,以此来丰富技法,提升自身创作能力。他信奉“初宗一家,精深有得。继采诸美,变动弗拘。斯为不掩性情,自辟门经。”(清.梁巘《学书论》)以及“凡临摹须专力一家,然后以各家总览揣摩,自然胸中餍饫,腕下精熟。久之眼光广阔,志趣高深,集众长以为己有,方得出群境地。”(清.朱和羹〈临池心解〉)
四条幅:138*35*4
从王远之先生的草书作品来看,他的笔性显然是非常不错的,用笔灵活,多能注意到轻重提按及快慢之变化。结体参差错落,字形有大小、长短、欹正之对比。墨色上浓淡枯湿,一任自然。最值得肯定的是他在作品的章法布局上有着较强的驾驭能力,无论是横批、斗方、条幅还是中堂、通景,都能注意到各种矛盾的对比变化,尤其是他写的几件丈二巨幅横幅和四条屏,多得益于怀素、张旭、徐渭和王铎草书,又似乎得益于他的豪爽不羁的个性,全篇大疏大密、大开大合,通篇洋溢着一种奔腾不息、难以遏止的磅礴气势,使观赏者能够感受到他在挥毫泼墨之时所体现的那种勃发的激情和多变的情绪,从而自身也受到感染。行书方面,他偏爱米芾,对米芾行书的那种“风樯阵马,痛快淋漓”推崇备至,因此,他写的行书,多受其影响,能够放笔直书,奔放豪迈,颇具特色。在他的草书作品中也能看到米芾的踪影。
六条幅:240cm*53cm*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