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非遗 > 传统文化 >

去博物馆 不要错过了这些“小明星”

去博物馆 不要错过了这些“小明星”
2021-08-18 10:57:09 收藏快报

只要是中国人都知道,“鱼”因谐音“余”,所以寓意吉祥。那么大家又是否了解,有哪些用小鱼做造型的铜器文物呢?这里就给读者介绍此类题材的博物馆藏“明星”。

1978年,威宁中水西汉墓出土了一件鲵鱼形铜带钩。器背面刻有五字吉祥铭文:“日利八千万”,也就是说这位古人在皮带扣上写着“每天赚八千万”。据资料显示,八千万是指八千万枚五铢钱。在汉武帝时期,一枚五铢钱可买一斤大米,可以想见,当时的人们“每天赚八千万”是一种怎样的眼界了。“鲵鱼”就是现在俗称的“娃娃鱼”,在贵州的山溪河流中时有发现,因叫声很像婴儿啼哭而得名,和大熊猫一样是我国的国宝之一。

图1 西汉鲵鱼形铜带钩

图1 西汉鲵鱼形铜带钩

国宝造型再加上“日利八千万”的吉祥话,这就是现藏贵州省博物馆里的西汉鲵鱼形铜带钩(图1)了。这条铜带钩长10、宽3.5厘米,整体造型作鲵鱼游动状。这条青铜做的鲵鱼,尾部逐渐细长并向上弯翘回钩,由此判断,它是一个“铜带钩”,作用相当于现在的皮带扣。这样的皮带扣在古代也不是随便谁都可以用的,一般只有古代贵族和文人武士才用得起。如果仔细观看,这条铜带钩做工十分精美,鲵鱼的四鳍正反面都有细密的阴刻条纹,再加上定制的铭文,说明这一定不是件普通的“小商品”,而是件精致讲究的高级定制款,是铜带钩主人当年为自己量身定做的。且铜带钩的主人很有可能没有在吹牛,两汉时期,在偏远的西南地区,控制和垄断着该地区商贸经济的只有少数商人,“每天赚八千万”很可能是一个经过测算后可以达到的结果,而不仅仅是个愿望。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不少游客都曾见过一件奇怪的铜器:它的形状似鱼且整体鎏金,鱼嘴与鱼身平直,鱼尾直立向上,造型十分逼真可人。该鎏金铜鱼长度约为20厘米,与其配套的还有一件木匣与三枚锦囊(图2)。木匣长56、宽23.5、高9厘米,锦囊长153厘米。凡是看到它的游客,都不禁对其驻足观看,并以其华丽的外貌断定,该器物应是古人的装饰品,象征着自己高贵的身份与地位。而每当到了这个时候,博物馆内的馆员就会前来讲解,并告知游客该器物并非装饰品,而是一件烘药器,它的全名为“嵌珠锦囊鱼式烘药器”,为乾隆皇帝过70大寿时番僧所献。

图2 清乾隆嵌珠锦囊鱼式烘药器

图2 清乾隆嵌珠锦囊鱼式烘药器

随着科技越来越发达,如今的药厂已经开始使用高新技术,对中药进行全方位的脱水处理。然而在生产力落后的古代,郎中所用到的中药脱水方法只有烘焙。烘焙指的是利用对加热器皿的加工方式,以大量的热能将中药内部的水分蒸发掉的方法,其操作简单易于大批量操作。“嵌珠锦囊鱼式烘药器”正是烘焙中药的器皿之一。“鱼腹”内部可放置中药,通过靠近火焰的加热方式,便可以让中药内部的水分变成蒸汽,然后从鱼嘴流出。除此之外,此烘药器还有一个作用,便是驱散成药中的潮气。成药指的是中医理论中已经配置完毕的药品,由于各种中药相互混合,故其吸水性大增,一旦中药受潮,大量的细菌、霉菌等迅速繁殖形成中药霉变,患者误食后轻则中毒,重则会危及生命。所以无论是中药的“丸”“散”“膏”“丹”,还是各类已经成型的锭子药品,通通需要用“烘药器”驱潮,用以保持药性稳定。谁能想到,一件小小的器物,居然还蕴藏着如此多的药用理论,可见古人的非凡智慧的确令现代人难以想象。它展示的不仅是古代先进的铸造技巧,同时还揭示了中华医药文明的发展历程。

图3 延边博物馆收藏的“铜鱼锁”

图3 延边博物馆收藏的“铜鱼锁”

图3所示为延边博物馆收藏的黄铜质铜鱼锁(图3)。簪形锁形似鲤鱼,手工制作,正面做纹饰加工外,其余部分是素面。它长18.6、宽8、厚3.88厘米,是吉林省和龙县文化街的征集品。此锁呈鲤鱼弯身跳跃状,嘴向上,首尾高、中间低,头部和尾部各有三角形背鳍,五锯齿状腹鳍。正面赋予立体效果。整体施凹形小圈击纹,以圈线施头部纹饰、以小圈团纹示鳞片、以圈条纹示鱼鳍、鱼尾筋脉。左侧面有长方形穿孔、背鳍内侧各有对应的圆孔,可贯串锁簪;尾鳍和腹鳍间有一横向条状锁孔。

大家是否了解?我国朝鲜族喜欢用鲤鱼形态制衣柜锁,因鱼目始终睁开,可以日夜睁着眼看守门户,所以寓意家产安全。此鱼锁制造精细、美观、大方,具有很强的装饰效果。而且这件文物对研究和核实朝鲜族铜制品的加工工艺、审美观、风俗习惯等方面,具有比较重要的价值。

图4 20世纪初铸铜鲤鱼水盛

图4 20世纪初铸铜鲤鱼水盛

另外,延边博物馆还藏有一件20世纪初铸铜鲤鱼水盛(图4),兼用铸造和錾刻工艺制作。这件铜质水盛长22、宽5、通高8.7厘米,是朝鲜族文房用具之一。它整体呈鲤鱼状,鱼肚的4片鱼鳍成支撑足,是研墨时盛水的容器。其游状鲤鱼形,内空,张口,跃鳍,摆尾,腹鳍和近尾部起支撑作用。背部背鳍前有一椭圆形口,似注水口。表面上,按照造型錾刻眼、鳞、鳍等每个部位,刻工精致,筋脉清晰,栩栩如生,富有动态美,呈现铸造工艺和錾刻工艺的完美结合,不失为朝鲜族铜类物品中的佳品。

(责任编辑:陈玲玲)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