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这个团圆之节亦是歌舞之节、戏曲之节。苏东坡就曾在中秋之夜“起舞弄清影”,苏州虎丘的中秋歌会在明代登峰造极,中国早期歌舞小戏《踏谣娘》更是明证。
农历八月十五,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又有“仲秋”、“秋节”、“八月节”、“团圆节”、“女儿节”的说法。当此佳节,民间节俗以阖家团圆、赏月尝饼为主要内容,更兼在满月下踏歌夜行、饮酒赏戏。
事实是,自古以来,这个团圆之节亦是歌舞之节、戏曲之节。苏东坡就曾在中秋之夜“起舞弄清影”,苏州虎丘的中秋歌会在明代登峰造极,中国早期歌舞小戏《踏谣娘》更是明证。许多古典戏曲以特有的艺术形式和美学价值,成就了中秋那歌舞并作、诗情画意的良辰美景,期间更有不少“应节戏”“中秋戏”。
根据翁敏华教授的研究,元杂剧中就有许多以中秋节为时空背景的戏曲:在《张生煮海》中,龙女与张生一见钟情、想招他为婿,遂约他中秋节在海滨会面;《张天师断风花雪月》中,灵世英中秋奏曲,引月中桂花仙子下凡与他缠绵相爱;《郑月莲秋夜云窗梦》中,妓女郑月莲中秋相思,与心上人梦中相会;《李太白贬夜郎》的最后一折,敷演诗仙在中秋之夜投江捞月;《燕青扑鱼》中,梁山好汉燕青也是在中秋节这一天,与兄弟一同去杨胙内、王腊梅处捉奸。
而元杂剧的“中秋戏”中最好看的,也许是关汉卿《望江亭中秋切鲙》的第三折。该剧女主人公谭记儿刚出场时是个年轻寡妇,智勇双全,娇俏可爱;后成为学士与州官夫人,有了贵妇人的体面。可惜好景不长,她的新婚丈夫深陷险境,为挽救自己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在第三折戏中,谭记儿“变身”为一个泼辣风流的渔妇,在中秋之夜摇船捕鱼、挽袖切鲙,与杨衙内传杯递盏,打情骂俏、无所不用其极,终于赚取了对方的势剑金牌、化险为夷。
关汉卿编撰一位可爱女子智“偷”势剑金牌的戏,偏偏把时空背景设置在中秋节,这牵涉到一个曾经盛行的民间习俗。在中国的很多地方,中秋有个传统风俗叫“摸秋”;那天晚上,无论男女老少,均可以到别人家的田地里偷瓜果吃。在民俗学家看来,这种“允偷”的中秋习俗,应当是受到了嫦娥偷吃灵药的启发。
在中国古典四大名剧中,昆曲《长生殿》与中秋节最为相关。戏曲大家洪升,太懂得运用节日元素组织剧情、塑造人物,让《长生殿》成为了一部交织了上巳、七夕、清明、中秋这四大节日的爱情悲歌。
精华版《长生殿》,蔡正仁、张静娴饰演。 解放网 图
《长生殿》情节中牵涉到“月”的,有第十一折《闻乐》、第四十一折《见月》和最后一折《重圆》。其中,《闻乐》让月中嫦娥引杨贵妃梦中魂游月宫,后者见一群仙女奏乐,默默记诵,醒来谱就《霓裳羽衣曲》;《见月》则写长坂坡后的唐明皇,面对一轮明月,想起杨贵妃冷骨荒坟,伤心不已。
《长生殿·重圆》最能体现出中秋“团圆”的主题。洪升让净扮道士上场引子曲唱道:“情一片,幻出人天姻眷。但使有情终不变,定能偿夙愿。”更安排唐明皇在中秋之夜仙逝,与道士一同升天。碧天如水,银汉无尘,两人分合吟诵着改编自苏东坡《水调歌头》的唱词:“明月在何许?挥手上青天。”最终,唐明皇与杨贵妃“会良宵,人并圆;照良宵,月也圆”。
所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中秋满月的亮丽与完美,很容易让人将其视为团圆、青春、美满姻缘的象征。这也可以理解为什么,与中秋有关的戏曲,通常表现夫妻、情人之间的山盟海誓、交感共鸣。
《琵琶记》
南戏《琵琶记》便是如此。该剧写新婚两月的蔡伯喈被父亲强迫进京赶考;考中状元后,又被丞相、皇帝逼着入赘相府,以致滞留京都不归。其中第二十八出“中秋望月”,写的是蔡伯喈与相府小姐牛氏中秋赏月的情景。
牛氏嫁得如意郎君,欢喜无限,唱道——
[念奴娇序]长空万里,见婵娟可爱,全无一点纤凝。十二栏杆光满处,凉浸珠箔银屏。偏称,身在瑶台,笑斟玉斝,人生几见此佳景?(合)惟愿取,年年此夜,人月双清。
[前腔换头]光莹,我欲吹断玉箫,乘鸾归去,不知风露冷瑶京?环佩湿,似月下归来飞琼。那更,香鬓云鬟,清辉玉臂,广寒仙子也堪并。
而蔡伯喈身边虽有佳人相伴,却心情苦闷,想念远在家乡的白发双亲与恩爱发妻。他的唱词是——
[前腔换头]孤影,南枝乍冷,见乌鹊缥缈惊飞,栖止不定。万点苍山,何处是修竹吾庐三径?追省,丹桂曾扳,嫦娥相爱,故人千里谩同情。
[前腔换头]愁听,吹笛关山,敲砧门巷,月中都是断肠声。人去远,几见明月亏盈。惟应,边塞征人,深闺思妇,怪他偏向别离明。
这四支曲子交替出现,表现了这对男女在明月清光下迥异的情怀,真正是“所言者月,所寓者心”。
如果嫌上述戏曲过于古雅,那在更为通俗的地方戏曲中,也有关于中秋或明月的咏唱。比如,越剧传统剧《盘夫索夫》中的《官人好比天上月》——“官人好比天上(啊)月,为妻可比月边星;月若明来星也亮,月若暗来星也昏;问君有何疑难事,你快把真情说我听”——就是一支脍炙人口的金派名段。
《山乡风云》
若实在受不了郎情妾意、你侬我侬,那也有表现革命情怀的中秋戏。红色粤剧《山乡风云》,讲述的是一个中共地下党打恶霸的故事。剧中的华南游击队女队长,利用横山区恶霸在中秋节为爱女举办“拜月会”之际,里应外合,攻破敌堡。其中一曲“对月抒怀”,是粤剧名家红线女的经典唱段之一——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初更夜已静,闪烁满天星,银河淡淡月微明,爽飒秋风劲。
我本是个女兵,掩住刀光剑影,装成淡定娉婷。
惯从杀气学刀兵,哪有闲心爱夜静?
而如果要在众多与中秋/明月相关的传统戏曲中只推荐一部戏——所谓“弱水三千,吾只取一瓢饮”,那小编思来想去,最想推荐的还是京剧剧目《贵妃醉酒》。尽管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并不能说是一出“中秋戏”(剧中的贵妃并不是在中秋之夜醉酒的);但贵妃对于明月的一咏三叹,已足以让该剧成为中秋佳节的“应节戏”了——
海岛冰轮初转腾,
见玉兔,玉兔又早东升。
那冰轮离海岛,乾坤分外明,
皓月当空,恰便似嫦娥离月宫,
奴似嫦娥离月宫,好一似嫦娥下九重,
清清冷落在广寒宫,啊,在广寒宫。
更重要的是,这出戏实在太美:从演员的头面和戏服,到故事的发展与节奏,从委婉缠绵、堪称神来之笔的四平调,到衔杯、卧鱼、醉步、扇舞等身法,都雍容华贵、美轮美奂。
高马得作品《贵妃醉酒》
《贵妃醉酒》集唱、念、做、舞于一身,更难得的是注重“举重若轻”,因此不但是梅派至尊,也是中国戏曲艺术的巅峰之作。唯一可惜的是,梅兰芳大师在拍摄京剧电影《贵妃醉酒》时已经年过花甲,对高难度动作有所改动;所幸梅派艺术后继有人,在今天优秀梅派传人(小编隆重推荐李胜素)的演绎中,我们还是能够领略到真正的“国色天香”。
所以,这个中秋节,我们吃月饼,喝美酒,也听听戏,如何?(文/鸿帆)
京剧《焚绵山》剧照清明节于中国人的观念中当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日子,大家提到其他的节,比如说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都是一种欢乐、期盼的心情,但清明节是绝难与欢乐相联系的;其他的节
河北衡水法帖雕版拓印技艺兴起于明朝,盛行于清朝,历史悠久。法帖雕版拓印是将名家的书法镌刻在木板或石板上,其工序包括选材加工、雕版、拓印、装帧等步骤,其精湛的雕刻技艺充分展现出汉字书法的精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