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非遗 > 传统文化 >

文学经典中的中秋习俗

文学经典中的中秋习俗
2021-09-10 17:57:49 安徽日报

中秋节在历代文人墨客的描述中可谓流光溢彩,在诗词歌赋之外,读者还能从文学戏曲作品中觅得中秋踪迹。除了借古喻今、借月抒怀,其中更是涉及很多民俗风情的描述。

赏月

残月如钩,银河倒泻,中庭无人,有徘徊凄凉露下者乎?朝噶初上,其色浑黄,树露未干,清芬犹吐,俯首闲步,抵得春来惜花朝起也。

一友忽笑曰:“愈言愈无火药味矣,今日宁可作此想?”又一友曰:“即作此想,是江南,不是西蜀也,实类于梦呓! ”最后一友笑曰:“君不忆抬头见明月,低头思故乡之句乎?日唯贫病是谈,片时作一个清风明月梦也不得,何自苦乃尔? ”于是相向大笑。

——节选自张恨水《月下谈秋》

抗战时期,张恨水蛰居重庆郊外山村,创作小说之余,为《新民报》副刊写了40多篇小品文。战时文人的片刻遐思,浸透了传统文人的气质和趣味,表现出超脱尘俗的意境。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但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或洒脱,或感怀,此后,两种对月亮的文学塑造手法延续下来。在传世的大部分文学戏剧作品中,月亮已经成为了传统意义里对于故乡情感的一个被模式化了的象征意义符号。值得一提的是,到了近现代,鲁迅的小说中大量写及月亮,其对月亮赋予冷峻的生命力,达到了以此思考社会人生的一个高峰。

摸秋

【斗鹌鹑】则这今晚开筵,正是中秋令节;只合低唱浅斟,莫待他花残月缺。见了的珍奇,不治的咱说,则这鱼鳞甲鲜滋味别。这鱼不宜那水煮油煎,则是那薄批细切。

【得胜令】呀,请你个杨衙内少埋冤。 (衙内云)这一位夫人,好面熟也。 (李稍云)兀的不是张二嫂?(衙内云)嗨!夫人,你使的好见识,直被你瞒过小官也! (正旦唱)唬的他半晌只茫然;又无那八棒十枷罪,止不过三交两句言。这一只鱼船,只费得半夜工夫缠;俺两口儿今年,做一个中秋人月圆!

——节选自关汉卿《望江亭》

元曲大家关汉卿的《望江亭》塑造了一位多情而勇敢的女性形象,她中秋夜的“智取”有“摸秋”节俗和民俗原型的渗透。

“摸秋”流行于江苏、湖南、安徽、贵州、四川和台湾等地。无论男女老少,到别人家的地里偷一个瓜或是果来吃了,就叫“摸秋”。比如在宣城一带,摸秋不能带照明器具,只能在黑夜里用手摸,摸得到是运气,摸不到自认晦气。因为摸秋要慢慢摸,进度慢,所以常有人埋怨对方做事慢就说:“看你像摸秋一样! ”难道中秋夜除了欣赏满月、团聚亲友、品尝月饼、踏歌会曲等“好事”外,还允许人在月明辉清的中秋夜,“光明正大”地“偷月亮菜”,做点“坏事”?这其实是一种节日狂欢,一种人类物质、精神生活不可或缺的短暂“出格”,蕴含着戏谑精神。

送节

中秋前后是北平最美丽的时候。天气正好不冷不热,昼夜的长短也划分得平匀……同时,那文化过熟的北平人,从一入八月就准备给亲友们送节礼了。街上的铺店用各式的酒瓶,各种馅子的月饼,把自己打扮得像鲜艳的新娘子;就是那不卖礼品的铺户也要凑个热闹,挂起秋节大减价的绸条,迎接北平之秋。

——节选自老舍《四世同堂》

老舍笔下的《四世同堂》,各色人等荣辱浮沉、胡同街巷世态灰暗。但适逢中秋,热闹的气氛与斑斓的色彩暂时遮盖了灰暗的时局,“色彩”正是体现在对人们给亲友送节礼的描述上。

民间凡遇春节、端午、中秋等重大节日,嫁出去的女儿携女婿,分家另过的儿子携媳妇,带上礼物回家拜望父母。八月节礼则是中秋节或提前几天,主礼是月饼,也有鸭子、鱼等。儿、女离开时,父母也要回送一些礼物。亲朋好友之间也在上述节日期间互相拜节送礼。该习俗现仍流行,只是所送礼物随时代发展已有变化。时值丰收时节,中秋节是一年当中仅次于年节的馈赠大节,蕴含汉民族注重回馈、孝道、亲情的主题。

耍兔儿爷

【第九场】(兔儿爷抱杵臼上。 )兔儿爷(唱)道地药材连饮片,炮制丸散与膏丹。兔儿爷(白)吾乃捣药仙翁兔儿爷是也。每日在这月府之中,捣炼仙丹妙药。因为我每日捣药,所以大家都称我为药铺里掌柜的。今日闲暇无事,不免捣药一回便了。兔儿爷(唱)人间到处瞎胡扯,不信真来偏信邪。八月十五中秋节,家家供我兔儿爷。

——梅兰芳编演《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曾是戏剧大师梅兰芳编演的一出古装歌舞戏,在第六场中有兔儿爷兔儿奶奶上场,归丑行应工。兔儿夫妇在剧中插科打诨,以长耳朵三瓣嘴为题讽刺旧社会的人情习俗,颇耐寻味。

兔儿爷的起源约在明末。明人纪坤的《花王阁剩稿》:“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 ”到了清代,兔儿爷的功能已由祭月转变为儿童的中秋节玩具。制作也日趋精致,有扮成武将头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纸旗或纸伞、或坐或立的。旧时北京东四牌楼一带,常有兔儿爷摊子,专售中秋祭月用的兔儿爷。兔儿爷经过数代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已经人格化了,这是传统佳节对于民间手工艺的馈赠。如今,在北方地区,兔儿爷的玩偶依然是孩童们喜爱的传统玩具之一

(责任编辑:陈玲玲)
关键词:

相关报道:

     

    云南白族扎染:“布里生花”展新韵

    24-09-29 10:40:50云南白族扎染

    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

    24-09-25 17:29:18戏曲百戏

    《黑神话:悟空》引发海外“西游热”

    24-09-13 10:04:26《黑神话:悟空》

    巧手制美饰 银辉耀苗乡(匠心)

    24-09-10 10:14:41苗族银饰

    传承千年文脉 厚植家国情怀

    24-09-03 09:53:33眉山三苏祠博物馆

    先人们是怎么给动物字定型的?

    24-08-27 09:32:27动物定型

    吉他赋能文旅发展(深观察)

    24-08-19 10:29:29吉他文化,文旅

    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公布特邀剧目

    24-08-08 11:12:56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

    北京中轴线:一条擘画了七百多年的文明线

    24-08-05 09:38:00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

    当“齐天大圣”遇见奥运盛会

    24-08-02 09:25:26奥运会,国产动画短片《奔赴热爱》

    中国电影迎来“火热”夏季 多题材致敬优秀传统文化

    24-07-23 10:13:16中国电影,优秀传统文化

    101座博物馆托起“博物馆之城”

    24-07-19 10:07:57博物馆之城,太原

    谁是史上第一个“吃瓜群众”?

    24-07-17 09:24:02夏天,西瓜

    “探秘古蜀文明”展览亮相北京大运河博物馆

    24-07-05 10:15:24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三星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