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文化频道

文化
当前位置:文化 > 非遗 > 传统文化 > 正文

素王的东鲁

当孩子们阅读杜甫的《望岳》时,疑问随之而来:为何诗中提到“齐鲁青未了”,而非“鲁齐青未了”?此外,孩子们好奇,是否山东人对美食烧烤的热爱之情促成了山东简称“鲁”的由来。由于家族根源于山东,关于齐与鲁的深层次了解,使得这样的疑问变得尤为深刻。

对此,我首先解释道:“齐鲁”在语音上较“鲁齐”更为悦耳。接着,我便详细讲解了“鲁”字的演变过程,探讨了鲁地的地理和文化特性,以此来揭示山东简称“鲁”的缘由。

一、

甲骨文“鲁”

甲骨文“鲁”

在甲骨文中,“鲁”字的会意构造涵盖了“口”和“鱼”,象征着盛满烹煮鱼肴的器皿。经过多次演变,简体字的“鲁”在“口”字部分被替换为“日”,这一变化不仅反映了鲁地位于泰山之阳的地理特性,而且体现了阳光的尊贵象征。在中国的阴阳文化中,泰山不仅是地理的象征,也是文化的重心。因此,“日”的引入不仅合乎地理和文化的逻辑,而且通过保留“鱼”作为部首,突显了鲁地水源丰富、靠海的特点。

从鲁的造字再延申到春秋战国时期山东地境内的齐国和鲁国。这两个东方之国从建国以来,就一直处于紧密而复杂的互动之中,既竞争又相互依赖,形成了一种复杂的共生关系。

春秋时期,齐国作为春秋五霸之一,其国力和文化发展远超同时期的鲁国,展现出一片繁荣景象。然而,正是在这一时期,鲁国确立了其文化正统的地位。有时候,政治关系并非仅仅取决于实力大小,而是更多地依赖于亲密与否。在诸侯国中,鲁国与周王室的血缘关系更为亲近,因而在正统性上占有优势。

周朝封邦,鲁国是周公的封地,但周公当时在镐京辅佐周成王,其子伯禽代周公赴任,伯禽是周武王侄子,这属于同姓分封,鲁天然就有血亲关系。而齐国则是姜子牙的封地,姜子牙辅佐周武王有功,在山东北部临淄即今山东淄博一带获得封地,但姜子牙是外姓,在血缘关系上与周公伯禽和周武王的关系不能相比。

血亲关系决定身份的正统性,这一点在封建社会十分重要。周天子把土地分封给亲属、功臣用来镇守疆土和缴纳贡赋,这其中,信任关系是最重要的考量因素。对于周天子来说,封地上的诸侯国服不服从命令,对他们能不能做到收放自如,是不是一条心,是最重要也最考验智慧的事情。

西周初期,为平定东部沿海地区殷人和东夷人叛乱,周王将商奄和薄姑旧地封给周公和姜子牙,建鲁国和齐国,鲁国定都曲阜,其统治的核心区域在今山东济宁、泰安一带,此地此后多年一直由周姓统治。而姜姓吕氏齐国则在战国时期被田氏取代,所以,就血缘关系和王朝的坚定性来看,鲁是更正统的一个。

二、

另一重要因素是春秋时期鲁国的文化影响力。

齐鲁大地自古为礼仪之乡,以礼立国、以礼扬名,鲁国先有周礼,后有孔子,在人文方面更有代表性,鲁为天下道德礼仪作出表率,在思想力量方面胜出一筹。

在讲究礼仪传播的年代,没有哪一国的影响力比得过鲁国。鲁为著名的礼仪之邦,为传承礼仪,周公制定了一套典章制度,还有专门的礼乐搭配,最大限度地保存了周礼的完整传承。在当时,其余诸侯国有谁想学习完整的周礼,都要前往鲁国求教。

相反,齐国的文化更为开放和多元。如果说鲁的标签多是“正统、孔孟”,那齐则是“容纳百家”、“礼贤下士”。齐的文化活跃,文化氛围吸引各类人才,齐文化讲究汇聚百家,各方俊才在这里得到充分的发挥。这也是齐能强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正因为如此,齐在周礼文化传承方面便要弱一些。在《史记》的十二诸侯年表中,鲁国仅次于周,原因便是鲁对周礼的保存工作做得更好,更有历史厚重感。后来孔子出现,孔子及其代表的儒家学派对中国数千年的封建王朝的影响自不用多说,千古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万世师表的孔夫子是鲁国人,他的思想代表正统思想,这自然也是鲁国地位坚定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

草书“鲁”

草书“鲁”

虽鲁国因礼乐占据文化正统的位置。但说起山东,历朝历代还是齐鲁大地统称,齐鲁两地纠缠太深,绵长的、亲密的关系令两地之间连称谓都是时常切换,有时称齐,有时称鲁,谁也没有做出严格区分。离我们最近的一个说法,是说山东之所以简称“鲁”,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建立鲁西县委、鲁西南地委、苏鲁豫党委,所现代沿用这一用法,将山东的简称定为鲁。

这些称谓的历史渊源一直存在争议。其他地区如“大莒国”也有其独特的故事,未来若有机会将专门详述。

还有燕,或者楚,他们的简称也引起过争议,比如河北人说河北应该简称燕,这样能让人牢记历史,燕地、燕人、燕国、燕云等,读起来让人更有历史感。湖北人也认为湖北没有选楚为简称非常可惜,不光没有用楚,就连荆楚大地的“荆”字也没有用上,这也是令人不解的事情。至于楚为什么不是任何一省的简称、河北为何称冀,这些都蕴含了复杂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考量,我们将在其他章节中进行详细解析。

(责任编辑:陈玲玲)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推荐阅读

    恭王府博物馆展示馆藏皮影精品

    恭王府博物馆展示馆藏皮影精品

    近日,“世间日月影中乾坤——恭王府博物馆藏皮影精品展”在位于北京的恭王府博物馆东二区展厅开展。展览以历史上恭王府与蓟州皮影的联系为线索,介绍清代皮影戏在北京城繁荣发展的历史概况以及清代王府的养班习俗等。

    2024-06-06 09:54 皮影戏 恭王府博物馆
    二里头:中华文明礼乐文化的清晰足迹

    二里头:中华文明礼乐文化的清晰足迹

    二里头遗址是中国青铜时代首个大型都邑,为研究中国都城规划制度的开端,青铜礼乐制度的形成,最早核心文化的出现,从古国到王国的转折等重大考古、历史问题,提供了关键信息。二里头时代,中华文明实现了从“多元”到“一体”的转变,二里头文化诞生与发展的过程,集中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2024-05-30 09:51 二里头文化 中华文明礼乐文化
    五千多年前的氛围感穿搭是这样的!

    五千多年前的氛围感穿搭是这样的!

    眼下正是出游踏青的好时节,五千多年前的先民更中意什么样的春日出游穿搭?三个看点带你认识人头形器口彩陶瓶。

    2024-05-20 10:38 甘肃省博物馆
    绘就中法艺术交流的动人风景

    绘就中法艺术交流的动人风景

    日前,中国美术馆策划推出“刘开渠与留法雕塑家作品展”,展出刘开渠、滑田友、王临乙、曾竹韶、熊秉明等20世纪上半叶留法雕塑家的作品140余件,讲述中国现代雕塑与法国艺术的源流脉络。

    2024-05-09 09:53 中法艺术交流 中国美术馆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殷墟博物馆深入解读商文明,厘清商文明发展脉络,展示了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生动呈现了商文明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殷墟博物馆党总支书记、常务副馆长赵清荣说。

    2024-04-09 11:18 殷墟博物馆新 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藏品总量14万余件,特色藏品有农业古籍、传统农具、彩陶、票证、农业宣传画、高密年画、土壤标本、农业蜡果等,其中一级文物213件。馆内设有基本陈列“中华农业文明”、专题陈列“中国传统农具”“中国土壤标本”“彩韵陶魂——田士利捐赠彩陶展”,还有农业科普馆、二十四节气传统农事园等,生动展示着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农业文明。

    2024-03-26 09:42 中国农业博物馆 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吴兴”为湖州古称,自三国始立一直都是江表大郡,两宋时期,上承隋唐下启明清,商业繁荣,文化兴盛,“四方士大夫乐山水之胜者,鼎来卜居”,留下了众多名园佳构,形成了以山水泽地园居为主的别业集群。

    2024-03-19 10:47 吴兴河 湖州
    创新力量驱动文化“出海”  上海制作闪耀世界舞台

    创新力量驱动文化“出海” 上海制作闪耀世界舞台

    上海,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样本,正日益深入践行其文化使命,搭建心灵沟通之桥,修筑文明互鉴之路,让中国看到世界,更让世界看到中国。

    2024-03-15 10:37 文化传播 上海制作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曾有短剧导演接受采访时说:“竖屏短剧世界里,主打的就是一个‘白日做梦’,我们给用户提供的就是情绪价值。”如今,这份情绪价值的投喂对象直指年轻人。

    2024-03-14 10:41 ​《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 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平遥坚持保护为先,依托厚重的历史文化、鲜明的古城特色,把文旅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发展。旅拍热兴起后,平遥县职能部门加大对从业人员的指导、培训,同时加强对旅拍行业的监管,确保游客良好的旅游体验,促进旅拍行业健康发展。

    2024-03-11 10:14 文旅融合 平遥古城

    中华网文化头条号

    中华网文化微博

    联系方式

    频道合作
    负责人
    chenjing@zhixu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