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文化频道

文化
当前位置:文化 > 非遗 > 传统文化 > 正文

刘伟鹏:从一到十,皆源于手与工具之间的关系

刘伟鹏:从一到十,皆源于手与工具之间的关系

关于数目字的造字起源,目前比较坚挺的说法是手数数的生活场景的演变,“数生于手,古文一二三四字作一二三亖”,这是大众较认可的一种说法。手指是中国汉字造字来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汉字都起源于手部活动。这与人的手部相比于动物来说,更灵活,更富有创造力,也承担了更多的功能与责任有关。毕竟直立行走、解放双方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因素。

 手创造工具,使用工具,因此也是文化和艺术创造的主要无素。

 一二三四,是手指的象形。

 一是最小原始单位,最小的正整,在一字的演变进化过程当中,还出现了很多很复杂的形体,比如在春秋战国时期,“一”字又写作“弌”,加了“弋”旁来表音,这是一种繁化写法,是把简单的事情给弄复杂了,果然后来这种繁化写法就被抛

 在中国文化里被认为是万物之本。

 道家学说中的名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在帮助奠定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二和三,各有含义

 二,天、地两极中代表地的一极。

 和“一”一样,同样是在战国时期,二也被繁化,产生写法,当时流行用 “弍”作为“二”的增繁字,现在我们见到的数字大字,即与战国时间的增繁有关

 二在中国文化中有一层意义一直在使用,即代表不专一、不忠诚等方面的意义,如,臣,三心二意,等,都是指二不诚实的一方面。

 三由三横组成,是最早被引申为表达多次或多数的数目字,三的上面的一横代表“天”,下面的一横代表“地”,中间的一横代表“人”,这种说法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地人契合,因此最受推崇。

 “四”是鼻涕象形

 造字原理与“一”、“二”、“三”相同,隶定为“亖”。金文中也有用向写四的,即“llll,这种用法在古籍中也能见到

 在“四”的字源探析中,有一种说法很有意思,他们认为“四”“泗”的本字,表示“鼻涕”的意思,是鼻涕”象形“。这种说并非没有道理,一是从远古时期人们的生活环境来看,御寒工作得不到保障,到冬天冻得流鼻涕的情况可能随处可见,这一点不用从很远的地方去求证,现在在中国南方,冬天没有冷气,小朋友被冻得鼻涕横流的场景十分常见。汉字来源于生活,人们从这一场景里获得元素不是不可能。二是四的甲骨文,一共四道,也与鼻涕长期流淌、趟出来的印迹图案十分形似。我们小时候会叫一些同学鼻涕虫,现在想一想,他们鼻孔之下、嘴唇之上,人中部分的状态,和四这个图案像不像?

 “五”是一个立着的拳头之形

 到了数目字五,情况就发生了一些变化。

关于“五”的来源,历来众说纷纭,有观点说“五”是假借字,是汉字“午”的假借。这一说法从东汉时期许慎开始,历朝都有支持者。

上下两横在数目字中都有指事含义,上面一横代表天,下面一横代表地。这一点和前面几个字的造字含义没有多大区别,甲骨文在两横之间加一横表示“三”,代表天、地、人,万物之源。在天地之间加二”表示“四”。到了“五,上下两横中间用了一个“乂”,表示天地万物交汇。“乂”表示互相交错,它的本义交午,纵横交错的意思

而“五”的造字含义最直接的一种说法是一只拳头,一只拳头表示数字五

这种理解很象形,拳头的具化图形就是拇指和食指加上“X”的图像,用“X”加上两横道表示数字五,特别是当一只拳头立在眼前晃动的时候,我们更会认为这种说法有道理

五字还有一个说法是勿的意思,这是用的音的通假,在古籍作品中,常看到用五替代勿的词句。

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被认为是构成宇宙元素的金、木、水、火、土的重要元素,它也是代表天地间万物构成元素的极限数。

 “六”本为草庐

六是是“庐”的本字“庐”与“六”古音相近所以假借为数词六的造字来源是草庐 

我们看甲骨文的六,是个象形字,就是古时房屋的形状。两面屋顶加上四壁,一共六面,这是古人以此作为数目字六的原因之一。

对数目字的探析,现在有很多爱好者在分析,并讲解,但我们对它的研究还是建立在文献基础上,不能想当然。中央电视台有一档传统文化的栏目,经常会请到一些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社会人士,其中有一期节目,一位本职工作为会计的文字爱好者站出来讲解,说数目字六的来源是一只手手数到五后,再加上另一只手的一个拇指,数目是两大拇指相对形成的图形就是甲骨文六的图形。这是不求甚解的、想当然的说法。我拿两只手拼接了半天,也没看出这个图形哪里像六。最关键的是这种说法在古籍文献里得不到任支持,属于毫无根据的胡说之言

在中国文化中,又指《易》中的阴爻。《书·尧典》中说“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六合同春、六六大顺等词表达的就是场景美好、事事顺利的寓意。

 “七”是汉字中数目字浪漫化运用的代表

 “七”甲骨文本义为切断,这是一个指事字横中间竖划,是指将某物从中切断。

前面讲六时提到的那位汉字研究爱好者在讲到数目字七时说,一只五,加上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一共是,而加出来的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当食指与地面垂直时,拇指会呈水平的角度,这正好是七的字形构造。亏了这人能想到这些,我按他们讲的造型摆了摆,确实,食指与地面垂直时拇指会自然呈现水平状态,这是人的身体结构的天然造型,扭都扭不过来。但这并不代表他讲的就是对的,七的来源绝非是他讲的那样,首先我们同样没有从古籍文献中找到支撑的集论据,其次,食指是垂直地面时,拇指才水平,那要是食指处于水平状态呢?还有,食指为什么一定要垂直地面?难道就是为了摆出这个造型?这些,都不足以证明七的造字就是数手型时左手加右手的场景。还有一点,数指头计数古时和现在一样,在学数的初级阶段都会这么做,我们现在的孩子现在也在这么做,可是如果孩子长大了,就不会再去数手指头了,古今都一样。古时的孩子长大了,他们怎么计数,难道还在数指头?不会的,古代计算方式有很多,包括前面讲过的结绳、算筹,等等,是很高级的行为,数指头只是计数的一种启蒙模式。

七的甲骨文中容易与“十”字甲骨文弄混淆,那是结绳时的行为场景的记录。人们为了清晰区别这两字,同样在战国对七字进行了增繁,他们把“七”字的竖画弯曲以示区别,这种增繁变化被大众接受,并且传承中得到认同,这也是汉字进化过程中为数不多的增繁行为得到认可并传承下去的几种字形之一。

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体风在文学性或艺术性的概括某类事物时的运用。比如汉赋中以七段问答为主题的文学样式叫七体,还有七言绝句,以及人的七情,七窍,甚至连人去世后,也以七天为一祭,七七四十九称“满七”

这是汉字中数目字的浪漫化、体系化表达的运用方式之一。

  “八”为分别相背之形

八的甲骨文本义为相背分开,字义构成表达的是分别相背之形。后借为数词,表示七加一后所得的数目。

关于分的解释,同样出于古人结绳记事场景。在结绳计数中,极限之分为米字形,即八份。

我们现在仍有用手语表达数字的习惯,在我们表达八的数时,会以大拇指和食指向左右两个方向最大限度分开之形表达八。此时我们手心向里,虎口朝上,这个开口弧形确实与八的形状一样

数之大者“九”

九在甲骨文里的本伸手掏摸、探究之意,弄个究竟、确定内部情况是九最早的含义。它是一个象形字,以人手臂延伸出去的形状为象字形由“厷”“又”组成。“厷”即“肱”,是指大臂“又”表达手的意思,可以解释掏摸、探究的含义。

有研究者探析九的造字奥义时说,甲骨文九字是用甲骨文五再加上四连折所呈现的图开,五加四等于九,“四连折” 就是“弯钩”的最初图形。他们的理论依据是甲骨文计数起源于结绳,那每一个笔画都应该是一条绳。这种说法有些道理,但也是低估了造字的原理的说法,汉字之所以千年相承,其字里行间表达的原义,不是一条绳就能解决的。

九是数之大者,又引申为多数;最大的数字代表至阳,所以中国文化中,九的气魄无与伦比,九五之尊,是指皇帝位高权重;九九归一,是佛教的圆满之境。生活中数九寒冬,是指天气的极寒之意。

“十”数目字的完备的标志

十是数目字的完备的标志,它的甲骨文是一只手掌竖立起来的侧面之形。这个形状表示数已齐全达到极点。所以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般都是完备圆满的意思。如十全十美,十面埋伏,等,都是准备齐全、有成效之意。还有我们中餐里名菜“什锦苏盘儿”,里面的什锦是什么都有、五花八门、大杂烩

再往后,百、千、万的造字含义就更丰富一些了。它们已经介于数目字和常规汉字之间,造字原理和应用场景也和常规字一样,变化更多。

甲骨文最初以来代表百,后又了百“白”与“一人”的合文来表示。

千则是指事字,甲骨文“千”字人的腿部加一横,用指事的方法来达一千的基数,同理,加两横以表示“两千”,加三横以表示“三千”。

万字的造字原理和其它字都不一样。万字的字形是一只蝎子的形状,在远古时代人们的生活场景中,蝎子蜈蚣蛇等五虫是常见的小东西,其中,蝎子因其繁殖能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人们在造万字时,便借用了这一独特的景象来表达寓意。这种造字方式在其它汉字中也有用到,后面章节会专门讲到。


刘伟鹏:从一到十,皆源于手与工具之间的关系

(责任编辑:陈玲玲)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推荐阅读

    《黑神话:悟空》引发海外“西游热”

    《黑神话:悟空》引发海外“西游热”

    8月20日,国产首款3A(高成本、高体量、高质量)游戏《黑神话:悟空》全球同步上线,一经发售,相关词条迅速登顶海内外多个社交媒体热搜榜单,持续刷新在线玩家纪录,带动众多相关取景地关注度翻倍,中国外交部甚至也回应其热度……“悟空”彻底“出圈”。

    2024-09-13 10:04 《黑神话:悟空》
    巧手制美饰 银辉耀苗乡(匠心)

    巧手制美饰 银辉耀苗乡(匠心)

    银饰在苗族人生活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按照苗族习俗,新生儿出生的第三天要“打三朝”,亲朋好友在这一天带着礼物前来祝贺,新生儿将会第一次收到银制的礼物,蕴含着美好的祝福。

    2024-09-10 10:14 苗族银饰
    传承千年文脉 厚植家国情怀

    传承千年文脉 厚植家国情怀

    走进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纱縠行的三苏祠,秀美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令人心旷神怡。这里原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的生活居所,南宋时将故宅改为祠堂,经历代修葺扩建,成为人们拜谒、凭吊三苏的文化圣地。

    2024-09-03 09:53 眉山三苏祠博物馆
    皆是人间好时节 ——感受二十四节气图画之美

    皆是人间好时节 ——感受二十四节气图画之美

    恰是处暑时节,人云:“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这是古人对夏末秋始节气的真实写照。是时,家家户户忙着修缮仓廪,以备丰收存储新粮。斗转星移,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一年之中节气物候周而复始。

    2024-08-29 09:48 二十四节气 夏至
    先人们是怎么给动物字定型的?

    先人们是怎么给动物字定型的?

    表示动物部首的有65个,这65个部首都是参与造字的智慧祖先根据动物身上的某种特性归纳出来的。具体归纳的规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2024-08-27 09:32 动物定型
    吉他赋能文旅发展(深观察)

    吉他赋能文旅发展(深观察)

    从各式各样的吉他主题活动,到推动吉他走进居民生活,再到吉他年产量占全球吉他总产量的1/7,正安县十余年来大力发展吉他文化,不断擦亮吉他名片,以吉他赋能当地文化和旅游发展。

    2024-08-19 10:29 吉他文化 文旅
    不负青春不负国 点赞巴黎奥运会“00”后中国小将

    不负青春不负国 点赞巴黎奥运会“00”后中国小将

    在本届奥运会上,不少“00”后中国运动员让我们印象深刻。新时代的他们敢拼、自信,调皮可爱,也勇于担当。他们,正在接过奥林匹克精神的接力棒。

    2024-08-12 10:26 巴黎奥运会赛场
    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公布特邀剧目

    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公布特邀剧目

    8月6日,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新闻发布会在乌镇举办。据悉,本届戏剧节将于10月17日至27日在乌镇举行,主题为“如磐”,取“精神如炬,信念如磐”之意。

    2024-08-08 11:12 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
    北京中轴线:一条擘画了七百多年的文明线

    北京中轴线:一条擘画了七百多年的文明线

    时光在中轴线上再添新标高——2024年7月27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9项。这是世界对中国的认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

    2024-08-05 09:38 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
    当“齐天大圣”遇见奥运盛会

    当“齐天大圣”遇见奥运盛会

    短片从中国文化艺术中汲取许多灵感。比如篮球篇中出现了戏曲元素,曲棍球篇借鉴了诗词、水墨画等,乒乓球篇里有打球大爷的球拍变成金箍棒、棋谱等细节。

    2024-08-02 09:25 奥运会 国产动画短片《奔赴热爱》

    中华网文化头条号

    中华网文化微博

    联系方式

    频道合作
    负责人
    chenjing@zhixu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