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石家庄2月12日电 题:中国“非遗”常山战鼓传承人:打破传承门槛盼传统艺术回归
作者 郝烨
“早年间传承严格,主要以家族和师徒两种方式传承的常山战鼓,如今学徒已遍布全国各地。”中国国家级“非遗”项目常山战鼓传承人左建华说,只有广教学徒、打破传承门槛才能使传统艺术的传承永不落幕。
河北省正定县第十二届民间艺术节暨省非遗展演近日在古城正定举行,包括常山战鼓在内的多项非遗项目亮相,使游客在观看传统艺术展演的同时,也能尽享古城正定的文化底蕴。
左建华来自河北省正定县,正定古称常山、真定,旧时曾与北京、保定并称“北方三雄镇”,也是百岁帝王赵佗、常胜将军赵云的故里。正定县拥有多项国家级和省级非遗项目,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左建华12岁起就跟随常山战鼓大师王碗子学习技艺,说起常山战鼓的历史,左建华如数家珍:“早在战国时期,正定常山战鼓便已具雏形,明代兴盛于民间。”左建华说,正定县是历史上“常山郡”所在地,故而得名“常山战鼓”。
“常山战鼓是由鼓、钹、锣等打击乐器组成的一种民间清锣鼓。”左建华说,常山战鼓以鼓队形式出现,鼓手手执鲤鱼形状的鼓槌,或击打鼓面,或击打鼓边,或两槌互击,鼓点千变万化,好似万马奔腾,惊天动地。
左建华说,常山战鼓多变复杂的表演技艺曾让他“吃了不少苦头”。“常山战鼓表演时讲究‘叉腿挺胸,两臂圆抡’。”左建华回忆,学艺时,他的动作一旦不到位,师父就会命其反复练习,即使冬天在室外练习时手背冻到皴裂,也不能停歇。
上世纪70年代,上海芭蕾舞剧团曾到正定研究常山战鼓的鼓谱和敲法。正定县也多次组织专家挖掘整理出了“大点兵”“小点兵”“大闯帐”“小闯帐”“猴爬竿”“七十二番”“幽州花园”等常山战鼓传统鼓点套路。
左建华说,常山战鼓讲求口传心教,鼓点套路等都是由师父亲口相传,“所有章法定是要牢牢记在脑子里的。”严格的要求和高超的技巧也使常山战鼓与山西威风锣鼓、兰州太平鼓、开封盘鼓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鼓”。
1990年,左建华跟随正定常山战鼓队参加了北京亚运会开幕式表演,首次将这门艺术展现给海外观众。2008年,常山战鼓又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年来,左建华和爱人、同为“非遗”项目常山战鼓传承人的王书霞专心挖掘和整理常山战鼓的鼓谱和鼓点套路,并将其整理成文字资料。左建华认为,“以前口传心教的常山战鼓有了书面材料后就更容易让更多人了解。”
为了将常山战鼓发扬光大,左建华还经常走进校园、工厂等教学。2002年,左建华组建了建华战鼓队,每逢节日,他会带领鼓队参加各地举办的民俗表演。左建华说,“我们将这门艺术展现给世人,本身就是在为传统艺术的回归而努力。”(完)
不到一天,颜真卿管辖的三千兵马就扩充到万人,与他的堂兄,常山郡(河北正定)太守颜杲卿互为犄角,共同抗击叛军。唐玄宗得知这个消息后,高兴地说:“朕不识真卿何如人,所为乃若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