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华夏,赫赫文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老的中华文明通过诗词、典籍、建筑、器物、礼乐、舞蹈等各种载体绵延至今。而舞蹈最为极具展现力的美学语言,更是在方寸舞台之间,用守正创新,汇聚悠悠中华史,用涓滴之力,一舞动千年。
“1、2、3、4……10、11、12,再来一遍,我们再来一遍……”4月12日,在一段艺术化再现编创过程的创意表演中,中央芭蕾舞团(以下简称“中芭”)第12届芭蕾创意工作坊在北京天桥剧场拉开首演序幕。
国风舞蹈深入中国传统舞蹈的艺术宝库,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展现出充满古典意蕴的审美情趣和高雅品格,不断给观众带来惊喜。
疫情、战事、环境的无常与未知让“陶身体”的舞者自问,同时向合作伙伴和观演公众发问:我们为什么坚持“剧场”?现场札记舞者为什么坚持“剧场”?我想,正如话剧无法被电影取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出《关于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改革举措,不断推进国有文艺院团改革,院团的内生动力得到激发,形成了演出多、市场活、剧目火、人才优的良好发展局面。
提到话剧《茶馆》,大家都知道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作品;说起儿童剧《马兰花》,必然会联想到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搜索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上海歌舞团就会是联想关键词……由此可见,创作是艺术院团的立身之本,而优质的舞台艺术作品是打响院团品牌的必要条件。
2022年央视春晚舞台上,舞蹈诗剧《只此青绿》选段以一股“青”流博得满堂彩,而其当下的全国巡演更是一票难求。该剧讲述了一位故宫青年研究员“穿越”回北宋,以“展卷人”视角“窥”见画家王希孟创作《千里江山图》的故事。其中,设计师阳东霖担任服装总设计的工作。在创作中,他将画中意象、宋代美学呈现在舞台上。在他看来,衣服是穿在身上的文化,将传统文化融入服装设计,是《只此青绿》引起人们共鸣的原因。
曹禺的代表作《日出》,被巴金称为“中国新文学运动中的最好收获”。4月7日至10日,由著名舞蹈家金星改编的《日出》舞台剧版将在上海文化广场上演,随即开启2022年全国巡演。
日前,春晚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中“青绿”扮演者孟庆旸在知乎上回应了观众的提问。
每年“三八”妇女节上演《红色娘子军》,已经成为中央芭蕾舞团的传统之一。3月5日至8日,《红色娘子军》再次在天桥剧场上演,本轮演出由中芭演员团队中的中坚力量与新生代年轻演员们轮番登台,新一代“娘子军”将接受观众的检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