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中国大力发展各地方特色戏剧文化,冯杏元就是在那一年加入了邕剧团。他认为,邕剧要创新,要跟上信息化的时代,但是同时又不能改变原有基因。并且,不能只让专家或者评委作为邕剧的观众,而是要让民众也作为邕剧的评委。
“邕剧是民众挑选出来的,真正能够对邕剧进行评审、创新的专家还是我们的老百姓,我们一定要找出民众不喜欢的原因,让邕剧重新跟上这个时代的步伐。”冯杏元说。
今年已经70岁的颜老先生从10多岁起就观看邕剧。现在,他拄着拐杖再一次坐在了舞台下面。“平时很少有机会能够看到邕剧,年纪大的演员已经不唱了,年纪轻的演员又唱得不像。”颜先生说。
与冯杏元同为邕剧传承人的洪琪,因在邕剧《杨八姐搬兵》中的精彩表演而被人们尊称为“最后的杨八姐”。
她认为,邕剧要改革,就应该在原有的特色基础上改。改完之后,老百姓还承认你是这个剧种,那就对了。如果改成大家都不承认的剧种,那就不对,一定要接地气。
广西民族大学民间文学专业的学生林信炜因为喜爱邕剧,对此进行了长期的调查。他认为,“邕剧从小众走向大众市场,应多吸收民众的意见,知道民众审美的新走势,将这些元素融进创作当中。”
“戏剧是中华民族之魂,本民族核心价值,仁、义、孝、悌等中国传统道德都在里面。戏剧在舞台上的每一次出演,都是一次中国传统文化对民众的再教育,这也是为什么国家要‘抢救’传统戏剧文化的原因。”冯杏元说。
他表示,希望政府以后能够让邕剧更多地直接面向民众,引导社会力量帮助邕剧在民间进行活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