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昆,
贾福来,
赵九皋,
陈德海,
胡瑞成,
田文元,
邢香兰。
邢兰香,人称“邢师傅”,北京工艺美术学院毕业后,就到了北京料器厂技术科上班,师从田文元,后又拜陈德海为师。
历经多年钻研与学习,破茧成蝶,邢兰香的艺术风格渐成,型新颖,风格清秀,做工细腻,配色丰满。“张果老倒骑驴”、“连年有余”、“弼马瘟当官”,一件件手工艺精品展现在世人面前。
上世纪90年代,料器厂倒闭,邢师傅应聘到一家美国公司作总设计师,其作品体现了艺术与实用的结合,“寿带鸟烛台”、“抬关见喜烛台”······,在国外市场销售的状况都非常不错。
京城百工坊建立后,邢师傅重新将料器工作坊开到了那里,取名“料器邢”。
她说:“我要利用百工坊这个平台,把我所掌握的料器制作技艺保留下来,展示出来。”邢兰香也带了两个徒弟,刘宇和刘星。
邢兰香与刘宇,既是师徒,亦是母子。料器厂刚倒闭那会儿,刘宇和师兄弟们为了维持生计,还开起了出租车来。干出租没多久,他就发现这样一来自己根本就没有时间做料器了,于是没过多长时间也便放弃了这份新工作。
贩卖过桔子,倒卖过蔬菜,也去建筑工地做过工人。只要是时间灵活,能有空闲做料器的,他都愿意尝试。
“做料器是不能放的,放一天就手生了。”
做好的料器拿到大栅栏、红桥市场让人代销,几个月卖不出一件是常有的事。那时还没有城管,摆地摊,即使定价两块钱一件也卖不出去。
守得花开见月明。2003年,文化部的工作人员找到他们,提出要保护手工艺,振兴料器,那时候刘宇才意识到他们做的事情有多重要。
“如果不会做料器,今天可能还是在卖菜;如果不是国家认可,自己也就是个普通的手艺人,哪里来什么传承人。”
“母亲七十多岁了连个面条都不会煮,因为她的时间都给了料器。我童年的大多数时间都是由父亲陪伴,母亲很少在场。”
“我每天都在这里,如果哪天我没来,要么我病了,要么家里人病了。”传承人的“隐性工作”非常多。每日伏案做活只是刘宇工作中非常小的一部分。每逢各大展会、非遗活动,刘宇都得去现场为料器站台,做宣传。刘宇去过全国不少地方,也出过很多次国,但都是为了工作,来去匆匆。
谈到传承,刘宇深感责任在肩。料器师傅对于自己技艺的保护曾达到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只要有人看见,立马砸掉”。
女儿不喜欢料器,刘宇不勉强她将来继承料器手艺,但他还是坚持让女儿周末来工坊学做料器,“不知道怎么的,就是觉得是自己作为传承人的一种责任。你将来可以不做,但是你作为传承人的孩子,不能不知道,不认识。”
“现在我使用的原材料都是原来料器厂倒闭时留存下来的,这批材料用完了,以后恐怕也就再也不能继续做料器了。”作为北京料器现存的唯一传承人,背负的使命感让刘宇有一种莫名的焦虑和自责。
花砖是安徽省泾县茂林镇特有的一种古建装饰材料,主要用于门、墙、窗户的装饰。上品花砖呈青白色,不仅花纹清晰、图案雅致,而且具有手感轻柔、不沾灰的特点。明清时期,花砖开始普遍运用于茂林当地民宅中
3月28日,风筝制作艺人为孩子们讲解风筝文化知识。 当日,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调河头乡第什里风筝小镇开展“非遗风筝有传承”主题活动,邀请风筝制作艺人为孩子们普及风筝文化知识,指导孩子们制作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