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源自《易经》,
《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
农历九月九日,两九相重,
故曰重阳,也叫重九。
据现存史料及考证,
重阳节的源头,
可追溯到上古时代。
古时季秋有丰收祭天、祭祀大火星活动。
《吕氏春秋·季秋纪》有载,
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
重九成为节日,
可以追溯到汉代。
《西京杂记》载:
“汉武帝宫人贾佩兰九月九日佩茱萸,
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
九九,音同久久
这一天,天高气爽,菊花盛开,
古人邀朋友结友,登高以畅怀,
借助这个美好的日子,
人们吃重阳糕,喝重阳酒。
据史料记载,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
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
以片糕搭儿女头额,
口中念念有词,
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
不管是70后、80后,对这种晶莹剔透的糖人时都有着特殊的回忆。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一锅熬好的酥糖,在老艺人的手中神奇变幻,变成栩栩如生、形态各异的人、物。即便是光看着都能从心底里感受到甜。
之所以叫“鬃人”?是跟小人儿底座上那圈猪鬃有关。猪鬃有弹性,当把鬃人放进铜盘的时候,只要轻轻敲打铜盘边缘,猪鬃一震动,就会带动小人儿旋转,做出京戏里头一些动作,所以又称“盘中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