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页书要补几十个虫洞
早上8点半前,门口的铜铃一遍遍响起来,文献修复组的修复人员陆续到岗。
很快,几名修复人员合力抬起一张清代的祖先像,将其平铺到进门处的大工作台上,拿起棕毛刷,一起往画像上弹水。实际上,这张祖先像已经完成修复、装裱,为了让修好的画更平整,入库前还要经过上墙、砑平、装杆等程序。
7月6日,修复人员合力把一幅修复好的古画上墙。
一面巨大的“纸墙”立在离工作台几步之遥的地方,这是全组一起搭建的,专门用来晾晒较大幅的古画和拓片。画像一旦上了墙,人就不能离开了。
7月13日,宋晶查看刚上墙的一幅古画。“古画周围用糨糊粘贴,干得慢,而画芯干得快,一收缩,画就粘不住了。”宋晶解释说,“得随时观察,随时给画芯弹水,保证整幅画的晾晒进度一致。”
古画上墙后,用厚厚的塑料帘子封闭周围,保持湿度。
“三星”之光,闪耀在中华文明版图的西南部。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6个新祭祀坑重大考古发现引人瞩目。在距博物馆约2公里的三星堆遗址祭祀区考古大棚里,许多新器物的出土,令考古人员惊喜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