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文化频道

文化
当前位置:文化 > 历史资讯 > 收藏 >

也许成化朝才是明代的铜器元年

2021年广东崇正秋季拍卖会,一件起拍价4万的成化纪年款铜簠,最终在一番争抢过后以将近30万元成交。这类仿古铜器本来在铜器收藏领域并不受追捧,但因为铜簠过去特殊的用途以及所带的特殊款识,使之得以与一般仿古铜器区分开来,令人刮目相看。

这件铜簠,经过考证是明成化年间东莞县儒学的祭器之一,当年放置于县学宫文庙神案上用以祭祀圣贤,是地方礼教兴盛的象征。东莞学宫在东莞历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却在近代百余年社会急速的变革之中一再遭到损毁,文物荡然无存。这件铜簠的重新发现,无疑受到了东莞人士的热切关注。同样一件器物,放在铜器收藏领域可能不止一顾,但换了一个场景,就一下成为了无价之宝。

也许成化朝才是明代的铜器元年

成化元年东莞县学铜簠 图源:广东崇正

与东莞学宫铜簠同类的儒学祭器,在明清两代传世的铜器当中并不少见。儒学祭器大多模仿青铜器造型,类型包括鼎簋簠笾豆铏登爵等等,主要用途是摆放在儒学文庙内,祭祀孔子及其弟子时使用的器具。明清两代每个府州县学宫都会备有不止一套。自晚清科举废除以后,各地的学宫大多荒废,或者改建成新式学堂。昔日学宫陈设中必不可缺的祭器,也一时成了历史垃圾,很少得到认真保存,反而作为工艺品不断转售外洋。

我们今天见到不少传世的儒学祭器,不少就来自海外。近年偶尔回流国内,出现市场。儒学祭器往往身带纪年和人名款识,比起一般仿古铜器,具有无可替代的文献和历史价值,正逐渐受到收藏者们的重视。然而人们对于儒学祭器的认识,只是一些对传世器物本身的介绍,对儒学祭器整体历史概括仍然缺乏,本文先尝试就明代儒学铜祭器的出现给予宏观的梳理,以供藏友参考。

01

明代儒学祭器并非全是瓷

过去人们对于明代祭器有全用瓷器的印象。像王光尧先生就曾指出明代自洪武年间开始,从朝廷而至地方,“凡明代官用祭礼器均已瓷器化”。[1]这种说法并非没有根据。确实,自明代初年开始,朝廷就有明文规定祭器的材质,特别是洪武年间,太祖皇帝曾多次下令规定祭器改用瓷器。皇帝的初衷可能是节省用度,但也因此造成明初制瓷业的空前发展。

也许成化朝才是明代的铜器元年

成化元年东莞县学铜簠(局部)

明初地方的儒学祭器,就有不少奉旨使用瓷器的记载。如正德《琼台志》卷十六记载了文昌县学的祭器,是由“先乡典史詹斗延任浮梁时,备磁器送学充用,后宣德间教谕陈文骥始置笾豆簠簋等器。”詹斗延,洪武间人,可知远在海角一隅的文昌县,洪武年间就奉旨使用瓷祭器了。又万历《六安州志》卷二记载正统年间担任青田知县的单瑛,订制了一批祭器送给当地文庙使用。这批祭器用两个大柜子来安放,柜子上还分别写明了祭器的质地和类型,其中有“青磁笾豆”“白磁笾豆”“白磁簠簋”“青磁登铏”“白磁炉”等。可见这批订制的祭器,都是用瓷制作。

类似记载还见于弘治《偃师县志》,当地县学“笾䇺簠簋铏爵等器,旧残缺不餙。弘治十四年,知县魏津新置白磁祭器全付,极为净嘉。”又嘉靖《高陵县志》卷三“国学用盘楪,县俗用笾豆铏登,然皆白磁。”可见明代各地儒学,从洪武、正统、弘治,甚至晚至嘉靖,都有使用瓷祭器的传统。

然而各地儒学祭器的材质并非严格遵照御旨。此了瓷器之外,还有沿用前代祭器的例子。如万历《滁阳志》卷四记录文庙祭器时称:“宋元相遗铜器俨然鼎彝,永乐三年知州陈琏乃籍遗器而修之。”这里说到的前代铜器,计有簠、簋、笾、豆、镫、铏、爵、牺尊、象尊等,种类齐备,此外还有陈琏新置的祭器,则为铜觯、磁笾、铁炉三种。又如弘治《句容县志》卷三记载“今文庙有唐宋古祭器”,说明至少在弘治年间,前代祭器仍然在被使用。

此外,明代初年还流行用锡制的祭器。如成化《宁波府简要志》卷五介绍文庙里的祭器,提到“铜器皆前代所制,今增置皆锡木器,不载。各县学铜器少,锡器多,其器数俱见旧志所载。”可见当时府学宫保存有少量铜祭器,但都是前代的遗存,新置的器具则大多用锡木制作。明初用锡为祭器者甚多。如成化二年钱溥撰写的《东莞县儒学修造记》透露,东莞儒学“旧祭器以锡,今范以铜”,即是说成化以前该学的祭器皆为锡器。又兴化府学,弘治《八闽通志》卷四十五记载,“成化二年,知府岳正范铜铸祭器凡六百三十有四事,仍以旧祭祀锡器为乡饮之器,凡四百王十有八事。”即成化二年以前该府学祭器俱用锡,此后也一直在乡饮酒礼上使用。

再举正德《琼台志》记载的两个例子,文昌县学于成化十年由教谕唐琳补造祭器,“补置锡爵百余,及请县库羡余易铜。”另外会同县学亦然,成化二十年“敎谕丘定申请置造祭器(准以本学缺官斋夫银两售铜,铸登、铏、笾、豆、簠、簋、爵、香炉凡八事共一百有七件,又锡爵十四,罇三,壶二,瓦爵十一、盏一百,木笾豆一百有九、盘二百四十、盏七十五、牲匣九、烛台三十三)。”

02

成化朝大兴铸造铜祭器

根据上述明代学宫用锡制祭器的例子,从中还能得看到一个共同点,就是祭器在明代中期器逐渐由瓷锡更置为铜。这一转变可以说集中出现在成化年间,而且还远不止上述几例。先是福州府学,据弘治《八闽通志》卷四十四记载:“成化三年,巡按御史涂棐以国初所颁铜铸祭器,如尊罍铏之属,皆岁久刓弊,因命工并笾、䇺、簠、簋俱范铜而重铸之。”可知成化三年以前,学宫铜祭器仅限于“尊、罍、铏”三种,到了成化三年之后,则笾、䇺、簠、簋统统改用铜铸。其中笾豆鼎铏之类,均见传世,计17件,今藏福州市博物馆。[2]

至于引文内提到的巡按御史涂棐,棐字伯辅,丰城人,天顺庚辰进士。他到每处任官的地方,都非常重视当地的教育事务,尤其对于祭器的设计和制造非常热衷。成化六年,涂棐改官广东按察司副使,莅任之初,就迫不及待考古铸器,为琼州府学添置了一套共393件的铜祭器。成化八年,琼州著名学者邱濬亲自为这一盛举撰文,写道:

“我太祖高皇帝建国之初,秩祀百神,咸惟其旧,独于先师孔子之祀,用木主以易塑像,盖不敢以百神例视之也。至于祭器之用,虽郊庙之大,亦惟用时器。独于天下郡县学春秋丁祭用古礼器焉……祭之器笾质以竹,鼎质以金,登质以土,俎豆质以木,尊罍之属,或土而或金,形异而质亦不同。近世以竹木之类易坏,而或不能以坚久,一切范金代之,以图其永。其形则是,其质则非,盖主于用,而不泥于其故。兹礼所谓先王未之有,而以义起者乎。琼郡学祀,旧有祭器,久而废坏,弗备。成化辛卯,广东按察司副使丰城涂公伯辅,奉玺书来饬兵备,下车之始,未遑他务,首市铜鸠工,博考古图像,按其制制之。其为器,爵百四十而奇一,笾七十有二,豆如笾之数,簠簋各四十有四,铏十又二,登五,尊三,緫其凡三百九十三,事费一出于官,而民弗与知。”

文中可见,邱濬在当时亦深知明代初的定例,所谓“郊庙祭器用时器”,所指即是瓷器。然而就他所见,唯独天下郡县学宫祭祀用古礼器,即其后所云竹木陶瓦之类。根据上文所考,可知并不尽然,应当还包括前代的铜器和锡器。然而到了成化年间,邱濬所目睹的则是祭器已大多改用铜来铸造了。

也许成化朝才是明代的铜器元年

成化元年东莞县学铜簠款识拓片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推荐阅读

    近距离感知中国文化的魅力(外国游客感受“中国之美”)

    近距离感知中国文化的魅力(外国游客感受“中国之美”)

    中外游客体验湘西苗族传统服饰。

    2025-04-08 10:07 中国文化 魅力
    越剧《红楼梦2025版》舞台版和电影项目启幕

    越剧《红楼梦2025版》舞台版和电影项目启幕

    3月29日,演员表演越剧《红楼梦》中的《金玉良缘》选段。当晚,缘梦·芳华——越剧《红楼梦2025版》舞台版和电影项目启幕宣推活动在福建芳华越剧院举行。

    2025-04-01 10:50 越剧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文化中华·守宝人丨云端守寺三十载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文化中华·守宝人丨云端守寺三十载

    3月25日,冯开平在金灯寺敲钟。海拔1500多米的太行绝壁之上,山桃花掩映着历经千年风霜的金灯寺。66岁的守寺人冯开平微弯着腰,轻轻擦拭着佛像上的尘埃。

    2025-04-01 10:41 守宝人
    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

    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

    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这是3月22日拍摄的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木岗镇瓦窑村的油菜花田(无人机照片)。

    2025-03-31 17:53 油菜花
    中转式旅游:追求“高性价比”与“松弛感”

    中转式旅游:追求“高性价比”与“松弛感”

    所谓“中转式旅行”,是指通过选择时间、价格合适的中转票,将中转城市作为旅行目的地的旅行方式。因其具备票价更低廉、时间更灵活等优势,备受年轻游客青睐。

    2025-02-24 10:19 中转式旅游
    蛇年寻“蛇”—— 藏在山西博物院里的“蛇”

    蛇年寻“蛇”—— 藏在山西博物院里的“蛇”

    2025乙巳蛇年新春,山西博物院推出“寻蛇——藏在山西博物院里的蛇”和“灵蛇献瑞——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两大贺岁展,带观众欣赏异彩纷呈的“蛇文物”,感受其丰厚的文化内涵。

    2025-02-11 09:47 蛇年 博物
    “冰雪热”遇上“非遗热”,真燃!

    “冰雪热”遇上“非遗热”,真燃!

    在冰上“滑”龙舟、在那达慕体验雪地赛马、在查干湖冬捕、在阿勒泰来一场古老的毛皮滑雪比赛……当“冰雪热”遇上“非遗热”,你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025-02-07 11:44 非遗 冰雪
    让京剧艺术持续焕发时代光彩

    让京剧艺术持续焕发时代光彩

    1月9日,在国家京剧院建院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剧院青年艺术工作者回信,勉励他们“传承前辈名家优良传统,践行艺术为民,坚持崇德尚艺、守正创新,让京剧艺术持续焕发时代光彩,为繁荣文艺事业、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2025-01-16 09:41 京剧艺术
    理想的都城,秩序的杰作

    理想的都城,秩序的杰作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北京中轴线”的评价是这样写的:“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那么,怎样理解“中国理想都城”,什么是“秩序的杰作”,北京老城究竟是怎样一座何其壮美的都城呢?

    2025-01-13 10:30 北京中轴线
    光影相伴 共迎新年   2025,电影院见

    光影相伴 共迎新年 2025,电影院见

    2025年元旦前后,全国电影市场持续升温,一批优质影片汇聚银幕,为节日增添了文化气息。感人至深的剧情片、轻松搞笑的喜剧片、惊险刺激的动作片……为观众带来多样化的观影选择。

    2025-01-03 09:36 电影

    中华网文化头条号

    中华网文化微博

    联系方式

    频道合作
    负责人
    chenjing@zhixu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