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视剧《梦华录》的播出,国历君介绍了一些宋代女性的生存情况(详情见:古代版“叫我大掌柜”:宋代女子要想开店,如何顺利“通关”?;有工资,有打赏:《梦华录》里的乐工可以很有钱),今天,国历君打算把视野放大,讲一讲剧中很多人物矛盾冲突的关键词——贱籍与良籍。剧中女主关于自身脱籍经历的描述甚至还在网上引起热议。
剧中赵盼儿跟男主讲述身世。来源/电视剧《梦华录》截图
拨开影视剧的甜蜜外衣,赵盼儿的故事在古代真能上演吗?脱离贱籍,真的容易吗?
良贱:苦涩的身份区隔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影视剧《知否知否》中曾有这么一幕:身为侯府大娘子的明兰为自己的婢女丹橘操办婚礼,一把火烧掉了卖身文书,告诉待嫁娘:“自此便脱了奴籍,是平头的良民了。”婢女眼含热泪,仿佛挣脱了千斤重的身份枷锁。
明兰送婢女出嫁。来源/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截图
其他影视剧中,我们也常能听到类似的表达——贱奴、贱民、贱籍……仿佛从人呱呱坠地那一刻,这样的身份印迹就被烙在头上,至死方休。
实际上,往前倒推个几千年,这样的说法还不算准确。比如,在秦汉甚至更早时,人们口里的“贵贱”,确实算一种初始的身份意识,干预着社会分级和日常交往,不过,此时更侧重的是职业区别,再有甚者也不过是贵族和庶民的划分。真要往制度上论,那是要书没书,要文没文。“良贱”的真正落地,至少得追溯到北魏时期。
干成这事儿的是北魏孝文帝。不知是不是受中原王朝门阀制度的影响,这位满腹雄心的统治者,始终把“身份”当成了顶重要的事。比如,太和十九年,他曾下过一道诏令,要求优待“穆、陆、贺、刘、楼、嵇、尉”八大姓氏的士子,“勿充猥官”,直接盖章“贵族”身份。他还看不惯混淆身份的事情,民间的“贫富向高,贵贱无别”更是在他心头添堵,干脆一道诏令,禁止士人与庶民通婚。不过,这还不是孝文帝真正放出的大招。《高祖纪》载:“(太和五年),班乞养杂户及户籍之制五条。”我们已无从得知这五条制度到底说了什么,但学界公认的是,自此后,良贱作为一种固定等级形成了制度。比如《魏律》几百年后的《唐律疏议》,对良贱的户籍划分予以了法律层面的认可,决定人们出身的良贱制度正式发展成熟。
这项制度大体上划分出良民和贱民两大体系,其中的良民便是各级的官吏和编户齐民,贱民实则是一种泛称,一般指向那些丧失人身自由,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官府和私家奴仆,包括奴婢、部曲、官户、杂户、工乐户、太常音声人等。
北魏孝文帝礼佛图。来源/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西周 三角形与椭圆双联玺春秋 菱形“王戎兵器”玺春秋 “士君子”双圆形+三角形玺元 钱选 《王羲之观鹅图》独孤信多面体煤精组印 如今
4月14日,“代达罗斯:希腊克里特岛的神话”特展开幕式在故宫博物院举行。特展将于4月15日至7月27日在故宫神武门展厅展出。
3月29日,演员表演越剧《红楼梦》中的《金玉良缘》选段。当晚,缘梦·芳华——越剧《红楼梦2025版》舞台版和电影项目启幕宣推活动在福建芳华越剧院举行。
3月25日,冯开平在金灯寺敲钟。海拔1500多米的太行绝壁之上,山桃花掩映着历经千年风霜的金灯寺。66岁的守寺人冯开平微弯着腰,轻轻擦拭着佛像上的尘埃。
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这是3月22日拍摄的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木岗镇瓦窑村的油菜花田(无人机照片)。
所谓“中转式旅行”,是指通过选择时间、价格合适的中转票,将中转城市作为旅行目的地的旅行方式。因其具备票价更低廉、时间更灵活等优势,备受年轻游客青睐。
2025乙巳蛇年新春,山西博物院推出“寻蛇——藏在山西博物院里的蛇”和“灵蛇献瑞——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两大贺岁展,带观众欣赏异彩纷呈的“蛇文物”,感受其丰厚的文化内涵。
在冰上“滑”龙舟、在那达慕体验雪地赛马、在查干湖冬捕、在阿勒泰来一场古老的毛皮滑雪比赛……当“冰雪热”遇上“非遗热”,你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