赦免若是无望,贱民或许可以靠钱财来赎身。这又分为两种。比如,贞观二年,关中大闹旱灾,百姓饱受饥荒之痛,无奈之下只得卖儿卖女,这些可怜的孩子便成了其他贵族家中的奴仆,或能为家庭换回些许口粮,或能为自己求个活命。太宗知道此事,非常痛心,派遣御史大夫杜淹前去巡查,还专门掏出了国库里的银子,“赎之,还其父母”,这便是赎买中的官府代赎法。明太祖也做过同样的事,自掏腰包赎买了河南因水患而被迫卖身为奴的民户。也不一定需要统治者的同情,大唐将领张万福曾目见“父子相卖”,实在于心不忍,“使人于汴口,魏人自卖者,给车牛赎而遣之”。
不过,愿意倾囊解救的士人终是少数。这时候,奴婢们也不算是无路可寻,还有“自赎”法可以试试。这种方法基本受到法律认可,但有一条,便是奴婢能有足够的财富为自己赎身。曾任袁州刺史的韩愈就帮大家解决了这个“燃眉之急”。在袁州任职时,韩愈发现当地买卖奴婢成风,为了抵制这种现象,他提出了“计庸”之法——奴婢为主家服役时必须计算工钱,如果这些工钱足够抵奴婢的债款或是身价,主家必须允许奴婢为自己赎身,如果差距实在太大,就由官府出钱为其赎身。得益于此,许多奴婢脱离了黑暗牢笼,“归之父母七百余人”。
以上法子要是都行不通,还有一种可能,便是寄希望于主人家的慈悲心。《旧唐书》记载,大唐开国功臣李大亮曾做过这样的善事,长叹一句:“吾亦何忍以汝为贱隶乎?”放免了家中百位奴婢。也曾有一些不看重功名的士人或主家主动放免家中奴婢,甚至给予少许的田宅家财。
一般来说,这些放免都受到了法律保护。《唐律疏议·户婚》也曾明文规定,不允许将已经放还的奴婢、部曲“压良为贱”,否则“徒二年”。然而,有幸参与放免,也不意味着奴婢可以高枕无忧。一方面,放免本身流程严格、复杂,即便是皇上开恩,也得遵循“一免为番户,再免为杂户,三免为良人”的苛刻流程,私奴婢的放免更是需要“家长给手书、长子以下连署、本署申牒除附”等多道环节,才能形成真正的法律效益;二来,被放免的贱民生活大多不会得到保障,一般来说,这些久受压榨之苦的贱民一无田地,二无积蓄,甚至有些还是老弱病残,可能刚费尽千辛万苦拿到了“良民”的身份,第二天就得为生计发愁。被放免的官奴婢也不算真正自由,可能根据其“所居乐处,而编附之”,也就是继续受到统一管理,甚至还要承担国家的赋税与徭役。
如此,再回看《梦华录》中张好好的选择,若是搁到前朝,怕是要斟酌一二——是否还是过着不愁吃穿的生活,又能找寻自己的人生价值?还真不是那么好说。
来源/电视剧《梦华录》截图
落幕:现世的统治妥协
一辈子都背负身份枷锁的贱民或许还有一件事值得庆幸,唐代这样完善的良贱制度终是在几百年后走向落寞。至少在两宋时期,贱民的地位已经有了一定提升。仁宗时期,曾实行五等户籍制,佃农、奴婢等以往的贱民被编为齐户良民,籍没罪犯为官奴婢的做法也逐渐减少。
这段时期,即便是被迫为奴,生命也可以受到一定保护。公元1055年,宰相陈执中曾因家里的宠妾害死了奴婢,惹得群情沸腾,最终生生丢了乌纱帽。
据研究,此时束缚主家和奴婢的不再是单纯的人身隶属,反而是雇佣关系,奴婢们可以凭借自身的品行才能得到区别对待,也有望等到雇佣期满,大大方方地脱离雇主,摆脱奴婢的角色桎梏。其中的女仆在成年后便可来去自由,遇到仁慈的主家,还会“资而嫁之”,影视剧《知否》中盛墨兰的那句“在这伯爵府中做女使,比外头富户的姑娘还要强上三分”,还真不算是空谈。
盛墨兰劝说自家女使。来源/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截图
明朝又短暂重现了“凡军、民、驿、灶、医、卜、工、乐诸色人户,并以籍为定”的严苛规定,部分贱民再度被拽回不公与偏见的漩涡。几百年后的清朝,雍正终于轰轰烈烈地搞了一次“豁除贱民”的运动,许多地区的贱民因此得到赦免,获得良籍。
京城教坊司里的乐户被放归,改用一些精通音乐的妇女参与演奏工作。
教坊也被改名为“和声署”,挣脱人们“另类目光”的同时,受到京城官员的专门管理。《清会典》中的四种户籍划分也说明,这一时期的良贱基本褪去了原本的等级色彩,重新回归到职业的区设。
但在许多研究者看来,这样的“豁免”并非是统治者对良贱区分的本质反思,更像是一种妥协。比如,两宋时的脱贱为良,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让这些人户重归国家的“编户齐民”,从而能更好地参与赋税缴纳和差役的派遣,再不济也能换得民心的归属和统治稳定。雍正的手笔是更好的写照,释放贱民,既能作为一种政治手段赢得民众支持,为初登大宝的自己树立威望,更能在对良贱的破除中,斩断同“汉人之制、之治”的根本联系,消弭民间的反抗情绪,甚至是填平满汉之间撕裂的沟壑。
唯独,被赦免的贱民究竟如何过活,何去何从,在几百乃至上千年的改朝换代中,终是沦为缄默。随着清朝覆灭,加之几十年间一系列革命与抗争之后,攀附于中华历史数千年的等级思想终于看到了消亡的曙光,数不清的饱受不公与压榨的民众,终于迎来了真正的解放,走到了阳光之下。
参考文献:
殷宪主编,北朝史研究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4.
李天石《中国中古良贱身份制度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唐)长孙无忌著.唐律疏议注译[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17.05.
郑定,闵冬芳.“良贱之别”与社会演进——略论唐宋明清时期的贱民及其法律地位的演变[J].金陵法律评论,2003(02):80-96.
李季平著,唐代奴婢制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吴业国,葛金芳.宋代对田宅产权的维护与贱民制度的消亡[J].中州学刊,2021(01):136-141.
中华文化通志编委会编;李治安,孙立群撰,中华文化通志社会阶层制度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国学经典文库》丛书编委会.清世宗雍正[M].北京:现代出版社,2018.08.
张文晶.试论中国中古良贱制度的衰亡[D].南京师范大学,2005.
3月25日,冯开平在金灯寺敲钟。海拔1500多米的太行绝壁之上,山桃花掩映着历经千年风霜的金灯寺。66岁的守寺人冯开平微弯着腰,轻轻擦拭着佛像上的尘埃。
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这是3月22日拍摄的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木岗镇瓦窑村的油菜花田(无人机照片)。
所谓“中转式旅行”,是指通过选择时间、价格合适的中转票,将中转城市作为旅行目的地的旅行方式。因其具备票价更低廉、时间更灵活等优势,备受年轻游客青睐。
2025乙巳蛇年新春,山西博物院推出“寻蛇——藏在山西博物院里的蛇”和“灵蛇献瑞——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两大贺岁展,带观众欣赏异彩纷呈的“蛇文物”,感受其丰厚的文化内涵。
在冰上“滑”龙舟、在那达慕体验雪地赛马、在查干湖冬捕、在阿勒泰来一场古老的毛皮滑雪比赛……当“冰雪热”遇上“非遗热”,你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1月9日,在国家京剧院建院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剧院青年艺术工作者回信,勉励他们“传承前辈名家优良传统,践行艺术为民,坚持崇德尚艺、守正创新,让京剧艺术持续焕发时代光彩,为繁荣文艺事业、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北京中轴线”的评价是这样写的:“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那么,怎样理解“中国理想都城”,什么是“秩序的杰作”,北京老城究竟是怎样一座何其壮美的都城呢?
2025年元旦前后,全国电影市场持续升温,一批优质影片汇聚银幕,为节日增添了文化气息。感人至深的剧情片、轻松搞笑的喜剧片、惊险刺激的动作片……为观众带来多样化的观影选择。
今年以来,国铁集团持续加大特色旅游列车开发力度,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旅游列车品牌。今年前11月,国铁集团累计开行旅游列车1737列,同比增长17.6%,掀起火车“慢”游消费热潮。
连日来,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走出去”,对外精准推介燕赵文旅资源、签约合作项目、开拓文旅市场,海外“朋友圈”动态持续上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