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在解放战争正朝有利于人民的一方发展时,国民政府开始了所谓的“币制改革”,推出了中国历史上极为特殊的货币——“金圆券”。
不同面额的金圆券。来源/中国近代影像资料库
它创下了多个中国史上的“第一”,比如寿命第一短的金融货币、通胀率第一高的法定货币。作为蒋家王朝的最后一块裹尸布,金圆券早已被人民扔进历史的坟墓。但是,为什么旨在打破囤积居奇、稳定市场、平抑物价的金圆券,最后变成了一场彻头彻尾的通胀灾难?
电视剧《北平无战事》中,北平分行行长方步亭因国民党无止境的内部斗争、转嫁矛盾,愤而抛下即将发行的金圆券。然而,即便是无人押运的金圆券,也没有引来任何的哄抢。来源/电视剧《北平无战事》截图
国民政府的货币观
民国的政府,无论是北洋政府,还是南京国民政府,始终被两个问题困扰:一是钱总不够花,二是物资总不够用。钱不够,只能经常借外债;物资不够用,则是无解。战乱不断,百业萧条,别说工业品,粮食布匹这种物资都一直紧缺。可民国政府的一点点外汇,不可能在国际市场上买到满足四亿人需求的物资。政府自己也什么都缺,绞尽脑汁只能靠逼死人的捐税和超发货币,先解决困难。实际上,金圆券正是在法币滥发、信用破产后的无奈之举,或者说,国民政府的主要决策者,根本是一群无知者。
抗战时期,美国记者白修德与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孔祥熙有过一次对话。二人就物价飞涨问题进行争论,孔祥熙气急败坏地对白修德咆哮道:“通货膨胀?什么通货膨胀!你们美国记者喜欢说通货膨胀,中国这不是通货膨胀!有人愿意花两万块钱去买一支钢笔,是他们自己的事,不是通货膨胀。”这是中国的财政部长孔祥熙对货币的理解水平。
在这种认知的指导下,拥有铸币权的国民政府印刷了大量货币,主动造成货币贬值,以此抢劫控制区内的物资。1937年,国民政府的法币发行量为16亿元,到1945年已经达到惊人的10319亿元,增加了738倍之多。飞涨的物价严重打击了国民政府的经济,让国统区的人民生活十分拮据。但客观来讲,这种方式确实为前线筹集到了大量物资,保证了国民党军队的基本补给,并让国民政府的财政维持下去。
国民党授权中央银行发行的法币。来源/中国近代影像资料库当然,维持某一货币的购买力稳定,货币供应量、必备物资、控制区老百姓的预期三者缺一不可,即使货币供应量可控,物资充裕,但如果老百姓的预期是你这个政权快要灭亡,是不可能信任你所发行的货币的。所以说,国民党法币政策在1944-1945年之所以滥发到惊人的地步,跟国民党军队在前线不断失利有很大关系。
西周 三角形与椭圆双联玺春秋 菱形“王戎兵器”玺春秋 “士君子”双圆形+三角形玺元 钱选 《王羲之观鹅图》独孤信多面体煤精组印 如今
4月14日,“代达罗斯:希腊克里特岛的神话”特展开幕式在故宫博物院举行。特展将于4月15日至7月27日在故宫神武门展厅展出。
3月29日,演员表演越剧《红楼梦》中的《金玉良缘》选段。当晚,缘梦·芳华——越剧《红楼梦2025版》舞台版和电影项目启幕宣推活动在福建芳华越剧院举行。
3月25日,冯开平在金灯寺敲钟。海拔1500多米的太行绝壁之上,山桃花掩映着历经千年风霜的金灯寺。66岁的守寺人冯开平微弯着腰,轻轻擦拭着佛像上的尘埃。
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这是3月22日拍摄的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木岗镇瓦窑村的油菜花田(无人机照片)。
所谓“中转式旅行”,是指通过选择时间、价格合适的中转票,将中转城市作为旅行目的地的旅行方式。因其具备票价更低廉、时间更灵活等优势,备受年轻游客青睐。
2025乙巳蛇年新春,山西博物院推出“寻蛇——藏在山西博物院里的蛇”和“灵蛇献瑞——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两大贺岁展,带观众欣赏异彩纷呈的“蛇文物”,感受其丰厚的文化内涵。
在冰上“滑”龙舟、在那达慕体验雪地赛马、在查干湖冬捕、在阿勒泰来一场古老的毛皮滑雪比赛……当“冰雪热”遇上“非遗热”,你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1月9日,在国家京剧院建院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剧院青年艺术工作者回信,勉励他们“传承前辈名家优良传统,践行艺术为民,坚持崇德尚艺、守正创新,让京剧艺术持续焕发时代光彩,为繁荣文艺事业、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