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文化频道

文化
当前位置:文化 > 历史资讯 > 史记 > 正文

黄河流域冬至节的产生与变异

黄河流域冬至节的产生与变异

每年夏历十一月,当黄河流域步入仲冬季节的时候,冬至便来临了。冬至标志着冰封雪飘的严冬来临。早在西周、春秋时代,我们的祖先业已用土圭观测太阳确定了冬至,它和春分、夏至、秋分同成为我国最早的四个节气。

冬至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古人解释其是“日南之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意即从位于北半球中部的黄河流域观察,这一天太阳的位置最南,出现时间最短,照射物体投下的影子又最长。冬至过后,白昼便一天天延长,流行于民间的“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俗语,真实地描述出这种变化,故冬至节亦称“长至节”。

冬至由天文节气名成为古代节日,与中国古代盛行的阴阳哲学观念密切相关。古人认为,昼为阳,夜为阴;君为阳,臣为阴;男为阳,女为阴;……阳盈阴弱,自然与社会方能井然有序,正常稳定。由于从冬至起,白昼渐长,黑夜渐短,因此古人给冬至定性为“阴极之至,阳气始生”。在推崇“阳”的社会心态下,冬至便受到统治者格外的青睐与重视。

在神鬼迷信较浓的周代,统治者在冬至主要祭祀神鬼,以求其庇佑国泰民安。在人文思想空前流行的春秋时期,冬至进一步与政治、人事联系起来,出现贺冬之礼。步入汉代,冬至已形成一个节日,自上而下兴起贺节之俗。汉代人蔡邕在其著作《独断》中释其原委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这一天,京师百官均放假休息,皇帝在南郊举行祭天之祀,次日,百官身着新朝服入宫朝贺。从此直至明清,历代统治者皆视冬至之仪为国之大典,前后几日均放假休政歇市,共庆阳气君道增长。

上所化为风,下所习为俗。至迟从东汉起,冬至节走出宫廷,走出上层社会,成为全社会各阶层的共同节日。在独尊儒术,儒学为社会指导思想及行为规范的背景下,天、地、君、亲、师,同为儒家推重,表现在冬至节风俗中,就是五者全成为民间敬贺的对象。东汉崔寔在《四民月令》中记述当时情景说:“冬至之间,荐黍羔,先荐玄冥于井,以及祖称。……其进酒尊长,及修谒刺贺君、师、耆老,如正日。”可见民间供贺对象之多。祀贺对象的扩大化,不仅为冬至节增添了新内容,而且赋予它更强的生命力和民俗色彩。

冬至节在长期传承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内容。魏晋时期,冬至节出现向敬贺对象献袜履之俗,以寓迎福践长的良好祝愿。曹植在《冬至献袜颂表》中曰:“千载昌期,一阳嘉节;四方交泰,万物昭苏。并献纹履七緉,袜若干副。”南北朝时,民间兴起吃赤小豆避邪之俗。赤小豆,也叫红小豆,颜色暗红,从传统医学分析,赤小豆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无论从色或质上,民间认为它均有避邪去瘟的神奇功效,因而受到民间的格外喜爱。献袜履与食赤小豆习俗流传了很久,至今在黄河流域的一些乡村,仍有冬至日媳妇向公婆献鞋袜之俗。

唐宋明清时期,冬至节已次于春节,流传有“冬至大似年”的民谚。民间又称冬至为“小年”“亚岁”。冬至前夕,称为“冬除”、“冬住”或“二除夜”。在陕西葭县,人们要在冬至前夕饮酒食肉,吃羊头,谓之“熬冬”。在陕西米脂地区,则用冰、炭各一块立于大门两旁,谓之“镇门”,然后献羊祭面,合家欢饮,也叫作“熬冬”,贫寒之家,也必购豆腐为席,庆贺冬至。

黄河流域冬至节的产生与变异

古人过冬至场景

冬至日这一天,乡塾放假,商业歇市,织工停织,人们在家拜贺尊长,尊卑以次相拜贺,子弟为父兄称觞祝寿,亲戚往来相拜,朋友邻里相互登门或投刺(名片)恭贺,谓之“拜冬”。黄河流域绝大部分地区呈现出一片喜庆景象,不过也有一些地区仅有祀先之仪,尤其山东邹县一如平日,据言此日为孟子忌辰,重视礼仪的邹县乡民便废除了冬至庆贺之仪。

祀神祭祖,一向在古代岁时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冬至节也不例外,然而冬至节中,民间敬贺教师之俗颇为醒目,在众节日中独树一帜。

冬至在一定意义上成为敬师的节日,主要是由黄河流域的农事规律和黄河人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决定的。冬至所在的夏历十一月,正是黄河流域的农闲季节,早在汉代,学童拜师读书便定在此月。《四民月令》记载说:十一月,“命幼童读《孝经》、《论语》篇章,入小学”。此月,黄河流域的学童、士子均在学堂就读,当节日来临之际,纷纷向老师恭贺,久而久之,敬师就成为冬至节的一项重要活动。这一天,或是“家塾率解馆,拜孔子,午膳宴师以盛馔”(丁世良、赵放主编:《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中南卷》上卷,第196页);或是乡塾、村塾的弟子们不约而同到老师家拜贺;或是“学生醵钱作馔,家长、先生会宴”(同上:《华北卷》,第309页)。陕西和山西部分地区的贺师习俗还颇具特色,在陕西部分县,馆东要带领家长和学生,手端方盘,盘中放四碟菜、一壶酒、一酒杯,赴学馆慰问先生。入室后,学生先向老师叩头请安,家长再和老师相互作揖问候。礼毕,学生给老师生火炉,清扫房内灰尘。之后,大家围坐一起喝酒、讲故事、猜谜语等。次日,学馆还让学生将核桃等土特产分送给各位老师。山西虞乡等县,另有一番情景,“各村学校于是日拜先师先生,学生各备豆腐来献,献毕群饮,俗呼‘豆腐节’”(同上:《华北卷》,第709页)。尊师敬师,正是黄河人辈辈传承的一种美俗。

黄河流域冬至节的产生与变异

明代彩绘绢本《圣迹之图》中汉高祖幸鲁祭孔场景

黄河流域东西万里,南北数千,风俗差异很大,在一些地区,冬至节除在家祭祖外,还要上坟扫墓,烧送纸钱。如内蒙古清水河县、陕西省神木县、山东临沂地区、山西阳城、石楼等地都于此日祭扫坟墓。陕西白水县、澄城县祭祖后,还要“束纸如素而焚之,曰‘送段’”。府谷县尤为特殊,除祭祖外,还要去“祖考冢前以碳烘火”。山西平遥,是“早祭天以米糕,夜焚纸钱,哭于门外”。习俗虽不同,却均表达了对亡亲的孝思之情。这一天,对来年收成甚为关心的农民还要进行占卜,河南两乡县村民,在这日“向巴山看雪,占来年丰欠”。山西猗代县,农人在此日要拔视麦根以占来年丰欠,如果白蕊多则丰收之预兆,否则相反。河间县农民们认为,此日大雪主凶灾,不利农事。河北广平老农则是以布囊盛诸谷种埋于地下,至元月取出,用原器量之以验丰宜。中下游各地的农人们在此日多要竖八尺表以窥日影,来占来年水旱,他们据表之长而中分之,认为日影中正而丰;不及则旱,过则涝。黄河流域,许多地区山林茂密,这一天,各地的一些地区还讲究邀结朋友外出围猎,获得野兔、野鸡、野羊等猎物后,兴致勃勃而归,亲朋好友,一边品尝野味美酒,一边围火炉畅谈,别有一番情趣,民间称此为“暖炉会”、“去寒会”或“扶阳会”。此外,这日各地还有女儿回娘家之俗。在农事结束之时,这日还是主家宴请雇工,并与雇工清算结帐,预约来年做农事的时间。

在黄河流域,冬至是自然气候的一个鲜明转折点。从冬至次日起,便进入一年中最冷的季节——数九寒天。为便于安排农事生产和生活,自古以来,劳动人民便创造出“九九”或“数九”的计算方式,即从冬至翌日起,每九天为一九,共九九八十一天,其中又分为头九、二九、三九……九九。冬至后的三九与四九,是我国最冷时期,故有“冷在三九”的说法,冬九九中最后一个九天已是春暖寒尽,故有“九九艳阳天”之说。为便于记忆,民间构思出种种形式传诵。

有的集欣赏与记事为一体,在冬至画素梅一枝,上有八十一瓣虚线勾勒的梅花,每日染一花瓣,等一幅生动美丽的梅图画成时,九九也告完毕,此称为“九九消寒图”。

还有“九九消寒句”,即选九字,每字笔划为九,代表一个“九”,九字联成一吉句,每字为中空影格,日填一笔,九字写完,九九结束。这类佳句有“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亭前屋后看劲柏峥骨”等。

黄河流域冬至节的产生与变异

九九消寒图

还有“九九迎春联”,事先拟好对联一幅,每联九字,每字九划,如“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秋院挂秋柿秋送秋香”“故城秋荒屏栏树枯黄,庭院春幽挟苍草春茵”。与“九九消寒句”一样,“九体对联”也是先描成空格,每天在上下联各填一笔。

另有“九九消寒表”,横竖皆九格,共八十一格,自冬至翌日起,日涂一格,涂时把当天气候表现出来,阴天涂上部,晴天涂下部,有风涂左面,有雨涂右面,降雪涂中心。民间流传口诀云:“上阴下晴雪当中,左风右雨要分清;九九八十一点全点尽,春回大地草青青。”涂完后,农人根据此表来占来年旱涝情况。

在广大民间,流行最广的是描述冬至气候变化的“九九歌”。“九九歌”内容有多种,有专述气候的,如“一九二九,相唤不出手;三九二十七,寒风吹觱栗;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五九四十五,家家推盐虎;六九五十四,口中呬暖气;七九六十三,行人把衣担;八九七十二,猫狗寻阳地;九九八十一,穷汉受罪毕,才要伸脚睡,蚊虫䗶蚤出”。有结合生产的,如“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牵牛走走,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又一九,耕牛遍地走”。这些“九九歌”真实生动地记述了黄河流域的北国气候与变化情况,至今流行于黄河流域各地,对指导当地的生产与生活有着一定意义。

冬至节的食俗也颇具特色,黄河流域各地,尤其中下游地区,这一天以食馄饨和水饺为主,寓“天开于子,混沌初分,人食之可益聪明”之意(同上:《华北卷》,第265页)。上游的宁夏、甘肃两省和山西临晋等地,此日有食“头脑”或“头脑酒”之俗。清乾隆朝编撰的甘肃《武威县志》记载说:“长至,往来相拜贺,剁肉及腐为食,曰‘头脑’。”山西临晋的“头脑”则是“烹羊炰羔,斗酒自劳,曰‘吃头脑’”(同上,第721页)。宁夏朔方道、平罗、花马池等地此日以肉杂粉条、豆腐为羹,和酒啜之,称“头脑酒”。虽名称与原料有别,寓意则同,取作事有头脑聪明之意。

辛亥革命后,由于社会的发展与变化,一些节日中的习俗发生了很大变异,而冬至节也从古代的一个重要节日渐渐转化为一个比较平常的节日。

(责任编辑:陈蕊 zx0180)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推荐阅读

    光影相伴 共迎新年   2025,电影院见

    光影相伴 共迎新年 2025,电影院见

    2025年元旦前后,全国电影市场持续升温,一批优质影片汇聚银幕,为节日增添了文化气息。感人至深的剧情片、轻松搞笑的喜剧片、惊险刺激的动作片……为观众带来多样化的观影选择。

    2025-01-03 09:36 电影
    火车“慢”游,一趟集齐沿途风景

    火车“慢”游,一趟集齐沿途风景

    今年以来,国铁集团持续加大特色旅游列车开发力度,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旅游列车品牌。今年前11月,国铁集团累计开行旅游列车1737列,同比增长17.6%,掀起火车“慢”游消费热潮。

    2024-12-23 10:33 小兴安岭
    河北文旅海外“朋友圈”持续上新

    河北文旅海外“朋友圈”持续上新

    连日来,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走出去”,对外精准推介燕赵文旅资源、签约合作项目、开拓文旅市场,海外“朋友圈”动态持续上新。

    2024-11-20 10:30 河北文旅
    逛市集 看演出 赏非遗,去街区赴一场城市休闲游

    逛市集 看演出 赏非遗,去街区赴一场城市休闲游

    据了解,华熙LIVE·五棵松商业街区将文化、体育、娱乐、艺术、教育与生活等业态充分融合,并结合周边配套设施举行文体活动,很受年轻消费者喜爱。此外,首店、首发、首展、首秀等也增添了这里的吸引力。

    2024-10-21 11:00 文旅
    如何让戏曲“大观园”里“百花绽放”

    如何让戏曲“大观园”里“百花绽放”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举办,“南腔北调”在此交流展示,戏曲名家带来精彩展演。本期我们约请参与百戏盛典的戏曲人才和相关从业者,就戏曲人才培养、濒危剧种保护、创新传播方式等问题进行探讨,为繁荣中国戏曲百花园建言献策。

    2024-10-15 10:27 戏曲 剧种
    云南白族扎染:“布里生花”展新韵

    云南白族扎染:“布里生花”展新韵

    “白族扎染的工序多达10余道,其中扎花和染色最为考究。扎花考量技法的精致度,染色是通过天然染料染出不同颜色,十分考量技术和经验。

    2024-09-29 10:40 云南白族扎染
    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

    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

    历经19天的精彩演出,9月23日,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司长明文军出席活动并讲话,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志纯宣布盛典闭幕。

    2024-09-25 17:29 戏曲百戏
    《黑神话:悟空》引发海外“西游热”

    《黑神话:悟空》引发海外“西游热”

    8月20日,国产首款3A(高成本、高体量、高质量)游戏《黑神话:悟空》全球同步上线,一经发售,相关词条迅速登顶海内外多个社交媒体热搜榜单,持续刷新在线玩家纪录,带动众多相关取景地关注度翻倍,中国外交部甚至也回应其热度……“悟空”彻底“出圈”。

    2024-09-13 10:04 《黑神话:悟空》
    巧手制美饰 银辉耀苗乡(匠心)

    巧手制美饰 银辉耀苗乡(匠心)

    银饰在苗族人生活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按照苗族习俗,新生儿出生的第三天要“打三朝”,亲朋好友在这一天带着礼物前来祝贺,新生儿将会第一次收到银制的礼物,蕴含着美好的祝福。

    2024-09-10 10:14 苗族银饰
    传承千年文脉 厚植家国情怀

    传承千年文脉 厚植家国情怀

    走进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纱縠行的三苏祠,秀美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令人心旷神怡。这里原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的生活居所,南宋时将故宅改为祠堂,经历代修葺扩建,成为人们拜谒、凭吊三苏的文化圣地。

    2024-09-03 09:53 眉山三苏祠博物馆

    中华网文化头条号

    中华网文化微博

    联系方式

    频道合作
    负责人
    chenjing@zhixu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