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文化频道

文化
当前位置:文化 > 历史资讯 > 史记 > 正文

特别喜欢攒钱的北宋,最后把钱都花在哪儿了?

提起北宋之富,那可真是让人产生无尽的遐想,前有古人振臂一呼——每年钱财收入数倍于唐代,后有学者粗略一算——北宋经济总量遥遥领先、睥睨世界,且不说政府攒了多么巨额的财富,且看《清明上河图》,商馆林立、各业繁杂,北宋的富足之气溢于言表。

北宋为啥财源滚滚?

北宋的钱是哪儿来的?这个问题吸引着无数双眼睛,咱们说除了政局稳定、百姓安康的时代福利,北宋的税收与贸易又有着怎样的不同?

特别喜欢攒钱的北宋,最后把钱都花在哪儿了?

经济繁荣的宋都市。来源/纪录片《中国》截图

盛唐之时,政府赋税是租庸调,收税的依据是田亩和人口,这里的租指的是征粮食,庸指的是征布帛,而调则是以纳绢的形式替代服徭役,从而保证农时。租庸调与中国古代的男耕女织相契合,与均田制下的小农经济相契合。但是安史之乱爆发后,百姓流离失所,原有的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变得混乱不堪,政府一度征不上税来,因而中唐时期“两税法”的出台,就成为拯救时局的关键。“两税法”的依据是户税和地税,前者就是家中财产,如房屋、店铺等,后者就是占据的田亩,细心的读者会发现,政府见招拆招,采用的方式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直接紧咬固定产不放,而不再苛求人头税(考虑到混乱的人口流动)。一年分夏秋两次征税,逐步演化为夏粮秋钱,“两税法”的两税由此得名,这一制度直接延续至北宋。

有人不禁会问,如果中唐至北宋都行“两税法”,那么为啥北宋收入会暴涨呢?原因在于中唐之时藩镇林立,政府能收到的钱粮主要是听命于中央地区送来的,而北宋则大为不同,立朝之初就定下“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国策,藩镇割据的根基被直接铲除,尤其对于地方财政,北宋专门设立转运使负责监管、押运地方钱粮,所以这是征税行政区域的重大变化。同时,北宋重视垦荒与水利建设,农田面积出现了史诗级提升,梯田的向山地进发,高转筒车的垂直灌溉数十米,甚至让河流漫过贫瘠区,用淤泥重铸良田等,北宋的农耕面积登峰造极,相应的人口也一度达到惊人的一亿以上(徽宗朝之时),故而这是征税拓展区域的时代提升。

特别喜欢攒钱的北宋,最后把钱都花在哪儿了?

《宫女图团扇》。来源/弗利尔美术馆

赋税之外,商业贸易更是璀璨夺目。宋太祖立朝伊始,就留下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官方的商业法规条文,即《商税则例》,其后历代继承者均延续宽容的商业政策,造就了城市贸易中市坊界限的打破与早市夜市的出现,意味着古代商业中时间、空间的限定得以突破,而市镇贸易的便利造就了宋代商业城市的不断兴起,也带动了城郊草市贸易的兴盛,宋代开始把商税收入作为财政支柱。正如北宋大臣所言,“取之于豪强、商贾,以助国家之经费,而毋专仰给于百姓之赋税,是崇本抑末之意,乃经国之远图也”。北宋实行茶、盐、酒的专卖,又对衣食住行的所需商品严格管理,建立起中央榷货务到地方商税务的完备体系,据学者考证“北宋商税收入最高时达2200万贯”,仅此一项收入就超过唐朝时农工商现钱税收之和。再加上蓬勃发展的海外贸易,北宋的对外政策相对宽松,官方与民间对外贸易竞相发展,为方便管理政府设置了多处市舶司,使得这一领域的贸易走向正规化,政府凭借抽解部分来货,或买下部分来货,大获其利,甚至神宗时期规定各国使者进贡的物品不必进京,一经登岸就地货卖,其灵活的理念与对海外贸易的重视,使得外贸收入远超汉唐。

北宋攒钱也是“祖宗之法”

北宋的富足是毋庸置疑的,那么朝廷攒钱吗?这个时代会省着点过吗?

特别喜欢攒钱的北宋,最后把钱都花在哪儿了?

《清明上河图》(局部)。作者/(明)仇英,来源/台北故宫博物院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推荐阅读

    古代公务员的父母去世,他为何被停职回家三年?

    古代公务员的父母去世,他为何被停职回家三年?

    丁忧,又称“丁艰”,是中国古代遭父母之丧的通称。最早在周朝就有“始死,三日不怠,三月不解,期悲哀。三年忧,恩之杀也”一说,后来又变成“三年之丧,天下之达丧也”。春秋战国之际,儒家重丧,提出“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足以当大事”的丧礼思想,由此形成了“丁忧”期间不婚娶、不宴饮、不作乐、不生子、不外游等一系列严格的丧俗行为规范。

    2023-09-05 13:35 古代 丧俗行为
    可叹又可爱!古代“显眼包”一个比一个“打眼”

    可叹又可爱!古代“显眼包”一个比一个“打眼”

    最近“显眼包”三个字活跃于各个网络平台上,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或者物件爱出风头,非常张扬,又有点丢人现眼。在被网友们广泛使用后,引人注目的“显眼包”可能是褒义,也可能是贬义,需要放到具体的情境下去理解。与此同时,不少网友还将暑期去各个博物馆打卡的有趣文物发布到社交平台上,并将其命名为“博物馆里的显眼包”,于是网络上关于“显眼包”的热度再次冲上热搜。这也不由得让现代人思考起一个问题:古代的“显眼包”们造作起来,究竟是什么样?

    2023-09-04 14:47 古代 显眼包
    古代孩子的开学装备来了解一下

    古代孩子的开学装备来了解一下

    开学了,不少学生家长正在给孩子准备开学装备,入学需要准备什么,对新生而言,书包、笔、笔袋、橡皮、尺子、涂改液等肯定少不了。不论古今,孩子入学都是家里的大事。那么古代的开学装备有哪些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2023-09-01 10:18 古代 开学装备
    不看镜头的李鸿章,是懂摆拍的

    不看镜头的李鸿章,是懂摆拍的

    道光二十六年(1846),湖南名士周寿昌到广州游历时记下不少新鲜见闻,其中“最奇者”还要数“画小照”: 坐人平台上,东面置一镜,术人自日光中取影。和药少许,涂四周,用镜嵌之,不令泄气。有顷,须眉衣服毕见,神情酷肖,善画者不如。镜不破,影可长留也。取影必辰巳时,必天晴有日。

    2023-08-30 15:37 李鸿章 摆拍 摄影术
    《长相思》中的相柳与神话形象反差有多大?

    《长相思》中的相柳与神话形象反差有多大?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古往今来,从古罗马到古埃及,从北美洲的印第安部落到北欧海域的维京人,语言、文化、社会形式迥异的各个民族和国家,都一代代流传着属于自己的精奇志异。似乎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对神秘力量和魔法生物的幻想和探索是不分东西南北、无论古今中外都能参与的共同话题。

    2023-08-29 09:45 九头蛇相柳 神话形象 山海经
    它,影响了三国史上这场关键战役

    它,影响了三国史上这场关键战役

    三国史上这场关键战役尘埃落定.在风云诡谲的三国战场,弩机的出现影响了战争走势

    2023-08-28 10:18 三国战场 弩机
    为什么唐诗里面酒多,而宋词里面茶多呢?

    为什么唐诗里面酒多,而宋词里面茶多呢?

    茶和酒是中国人最常饮用的饮品,纵观我国古代文学的历史长河,也处处弥漫散发着幽幽酒香与茶香。尤其唐诗和宋词,更是与酒和茶相辅相成、水乳交融,并由此衍生出博大精深的中国诗词文化。

    2023-08-25 11:33 唐诗 宋词 茶文化 酒文化
    不走寻常路!古时男女传情所送礼物好别致

    不走寻常路!古时男女传情所送礼物好别致

    今日七夕——中国人的情人节。牛郎会织女,送啥礼物表心意是个问题:送红包略俗,送花不实用,有没有既浪漫又贴心的好物件?

    2023-08-22 11:48 古时 男女传情礼物
    喜、怒、哀、乐……屋檐上怎么会有那么多表情包?

    喜、怒、哀、乐……屋檐上怎么会有那么多表情包?

    眉、眼、口、鼻齐全脸蛋圆圆毛发茂盛表情或喜或悲或怒或哀它们是谁?有什么故事?喜怒哀乐表情各不相同它们是谁?浓眉大眼拥有显眼的三角鼻和苹果肌修剪得极为整齐的“八”字胡子下面嘴巴紧闭再

    2023-08-21 09:23 屋檐 表情包
    没有飘柔和潘婷的古人,是怎么洗发护发的?

    没有飘柔和潘婷的古人,是怎么洗发护发的?

    中国人自古就很重视自己的头发,在古代就流传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孝之始也”的说法,可见古人将头发视为身体的一部分,极其珍视。那么古人没有现代洗发护发美发的条件和技术,是怎样洁净保养头发的呢?

    2023-08-17 10:54 古人 洗发护发

    中华网文化头条号

    中华网文化微博

    联系方式

    频道合作
    负责人 陈蕊
    chenrui@zhixu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