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文化频道

文化
当前位置:文化 > 历史资讯 > 史记 > 正文

孔子弟子三千,谁最有钱?

历史上,孔子以“有教无类”的态度首创私人讲学的风气,从当时社会各阶层中广泛接收学生、传授学问。司马迁曾描述了孔子一生收徒授业的奋斗情况:“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这就是孔子门下三千徒相立、七十二贤人的情形。

这些在历史上留名的弟子,都具备独特的才能,因而留有言行闻于后世。他们之中,既有贵族、商人、官吏,也有平民、贫民和农民。儒家一直倡导,即使处在贫困境地,仍然志存高远,以守道为乐。那么这些参与了春秋时期思想争鸣和军事、政治活动的孔门弟子,难道个个都不求富达、安于贫困吗?

孔子弟子三千,谁最有钱?

孔子像图页。作者/(宋)马远,来源/故宫博物院

孔子弟子们的经济状况

除了那“七十二贤人”,孔子本人优中选优,评出了门下十位儒客杰出代表,也就是“孔门十哲”。他们分别是德行方面的“高才生”:颜回、闵子骞、冉伯牛、仲弓;擅长言语的宰我、子贡;精于政事的冉有、子路;在文学方面有突出天赋的子游、子夏。

其中,孔子的首席大弟子当属颜回。他名回,字子渊,鲁国人,比孔子小30岁。颜回敏而好学,能闻一知十,注重仁德修养,深得孔子欣赏和喜爱。但颜回一生都未曾做官,也没有留下传世之作,其生平我们所知甚少。但从《论语》中有关颜回的只言片语中,我们能确定他一直过着贫穷的生活。

孔子弟子三千,谁最有钱?

明人绘《三圣像》,中间为孔子,左为弟子颜回,右为弟子曾参。来源/孔子博物馆

孔子曾评价颜回:“回也其庶乎,屡空。”说的是颜回虽然德行近乎道,但也屡受空乏之苦。孔子更明确的说法是:“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颜渊就靠这些住在破旧的巷子里求学问道,但他在孔子眼中却已经达到了“近仁”的境界。可惜颜回英年早逝,先于孔子而亡,没能继续传承孔子的道统。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颜回的父亲颜无繇,是孔子刚在阙里设立杏坛教学时早期的弟子,面对儿子早逝,他想厚葬儿子,但无奈家境贫困,最终未能达成,可见颜家一家都很清贫。但颜回之所以能被称为孔子最得意的门生,给后世以很大的影响,与他直面贫困生活的出色态度是分不开的。

史书上明确记载过家庭经济状况的,除了颜回,还有“孔门十哲”德行科之一的仲弓,他姓冉名雍,字仲弓。《论语·雍也》写“仲弓父,贱人”,春秋时期的“贱人”一般是与卿、大夫、士和庶人等组成的居住在城市里的“国人”相对的,可见冉雍出身贫贱,父母很可能是住在郊野以耕牧为生的农人,冉雍也有“犁牛氏”的别称。孔子却安慰他道:“就算是杂毛耕牛,也能生下用于祭祀的俊美小牛,不会被山川神灵所舍弃。”

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孔子以此比方来劝导冉雍勤奋努力,不要因原生家庭而自卑。后来的冉雍也的确对得起孔子的器重,他气量宽宏、沉默厚重,曾做过季氏宰(季氏私邑的长官),在当地以德行著称,战国时期的荀况还很推崇冉雍,将他与孔子并列为“大儒”。

孔子弟子三千,谁最有钱?

仲弓像,取自《至圣先贤半身像》。作者/(元)佚名,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如果说颜回和冉雍“出淤泥而不染”,从小不曾被贫困的家境拖累高远心志,那么“孔门十哲”之一的子路同样家徒四壁,但他的求学历程就完全是“街头混混迷途知返变儒家大学者”的逆袭模式。

子路名仲由,比孔子小9岁,是孔子最早招收的学生之一。这位儒家大师兄在入门之前,画风是这样的:“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他不仅头戴雄鸡毛做的帽子耍威风,佩戴着公猪装饰的宝剑显示自己的无敌,甚至好勇尚武、不拘礼仪,还暴揍过设礼以教的孔子。

子路出身微贱,家境贫寒,儿时无人引导才误入歧途,不过他听了孔子的教诲后便被折服,后来就随孔子周游列国,做孔子的侍卫。在《论语》中,子路出场41回,几乎一半都是在被老师批评,但子路闻过则喜,能虚心接受。

孔子弟子三千,谁最有钱?

子路像,取自《至圣先贤半身像》。作者/(元)佚名,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细数到这里,我们可能会发现,孔子门下的弟子,别说家财万贯了,就连丰衣足食都很难做到,不过他们都能甘于清贫。而说到安贫乐道,又不得不提到孔子的另外一个弟子——原宪。

原宪字子思,比孔子小36岁。孔子在鲁国出任大司寇时,原宪任邑宰。孔子去世后,他退隐到卫国,不再出仕。有一天,原宪的老同学子贡在卫国做了官,就身骑骏马、身着华服去乡野间拜访原宪。没想到原宪身穿破旧的衣帽接待子贡,子贡见了觉得很不光彩,就问他:“你是不是病了?”原宪坦然答道:“我听说,一个人没有钱叫贫;学了一身道术而不能去实行才叫病。像我现在这个寒酸样子,只是贫,并不是病。”

无财者谓之贫,学道而不能行者谓之病。

孔子弟子三千,谁最有钱?

子思像,取自《至圣先贤半身像》。作者/(元)佚名,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这个故事里,还真不能怪子贡故意去老同学面前炫耀财富,因为严格说来,子贡的确是富裕惯了,他是孔子弟子中那个难得的“有钱人”。当原宪还在吃糠咽菜时,子贡已经在曹国与鲁国之间跨国经商发家致富,成为孔门最富有的弟子。

“带薪上学”的孔子学生

子贡名叫端木赐,他的家庭出身算得上“春秋名流”。父亲端木巨曾辅佐卫灵公“匡君泽民”,被尊称为“卫之贤丈夫”,往来于诸侯各国易货经商,积累下万贯家财;祖父端木广单被卫献公聘为客卿;外祖父蘧伯玉是卫国四朝元老,在朝中享有很高的威望。

公元前495年,子贡(约二十五岁)拜孔子为师,而这时的他,已经是一个能文会商的青年才俊。作为出身显赫的“富二代”,子贡曾自视甚高,在刚开始师从孔子时并没有觉得老师的学问有多渊博。

东汉王充《论衡·讲瑞》记载,子贡在向孔子学习不满一年时,还觉得自己的学问在孔子之上;到了第二年,子贡不再认为自己的学问超过孔子,但也觉着自己与孔子基本相当;到了第三年,子贡才发现自己的学问离孔子确实差得太远。学习的层次越高,子贡越觉得孔子的思想浩如烟海、没有尽头。子贡本人后来也说:“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意思就是,他永远不可能达到孔子那样渊博的知识,就好像是登天无路一样。

子贡后来成为孔子高徒,受儒家思想影响深远,他的言行举止,无不体现儒家思想,他不仅反应机敏,能言善辩,谦恭随和,于人际交往、经商理财方面也是一把好手。但在《论语》中,我们却经常看到孔子对子贡的训诫。

孔子弟子三千,谁最有钱?

子贡像,取自《至圣先贤半身像》。作者/(元)佚名,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子贡爱“方人”,也就是评论别人的长短,孔子听到非常不以为然,说:“子贡,你很贤明吗?老师我就没有时间来做这些无聊的事情。”这是孔夫子在委婉地批评子贡,要他把精力用在提高学问与道德修养上面,而不是整天对人评头论足。因此,孔子对子贡的批评更多是担心他过分逞口舌之能,是老师本能的关怀。其实,孔子在很多时候是十分喜欢同这个通达世事、善懂人意的学生交流的,甚至常与他推心置腹地探讨学问、道德和人生。

孔子曾问子贡:“你和颜回谁更聪明?”子贡老实地回答:“我怎么敢和颜回相比呢!颜回由一知十,而我只能由一知二。”孔子听后赞同道:“比不上他,比不上他,我和你都比不上他!”抑此扬彼,并不是孔子教育学生时常用的思路,更不是他真的认为子贡不如颜回。正是因为孔子知道眼前的子贡是个谦逊低调、善于雄辩的人,才会这样与他谈论自己的另一位弟子。

子贡也曾问孔子:“老师觉得我怎么样?”孔子说:“你就像个有用的器物。”子贡接着问:“何器也?”孔子说:“瑚琏也。”瑚琏,是春秋祭祀时盛黍稷的尊贵器皿。

后世对这段师徒间的对话有不同看法,一是认为孔子以宝器喻人,在夸赞子贡,认为他有安邦定国之才,后世也以“瑚琏之器”来赞誉某人能够担当大任。

也有人认为,孔子是在勉励子贡。因为儒家以“君子不器”为修学标准,也就是君子做人不应拘泥于预期目的,唯有“不器”,即无形、无相、无限,方能实现天人合一之道。但孔子却用“器”喻子贡,把子贡说成是“贵重而又华美的容器”,意思是子贡已经成为实干家,却没有成为一个修齐治平的君子,这何尝不是一种直率而真诚的批评呢?众所周知,子贡生于安乐之中,一生顺风顺水,无论治学还是经商都达到了自己的预期,但他还需要继续修养徳与礼,找到超越“器”以外的人生价值。

后来的子贡自始至终地尊重孔子,深受其学的社会公德心影响,大力推奉其学。司马迁说:“七十子之徒,赐最为饶益……夫使孔子名布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此所谓得势而益彰者乎?”也就是说,孔子之所以名胜天下,子贡起了关键作用。

他的举措有二:一是自身为老师宣传。子贡富甲天下,身居高位,每到一处,就与别人讨论孔子思想,这在无形中增加了别人对儒学的了解;二是为孔子提供游学资助,甚至在险境中“捞人”。《史记·孔子世家》记载了一个故事:孔子迁居到蔡国三年,楚国派人去聘请孔子。陈国和蔡国的大夫怕孔子被楚国重用后对抗陈蔡两国,就派遣了一些服劳役的犯人在野外把孔子围困起来。孔子和他的弟子们无法动身,粮食也断绝了,随行的弟子饿坏了,没一人能站起来。于是“子贡使楚,楚昭王与师迎孔子,然后得免”。如果没有善辩的子贡为其解围、没有富有的子贡为其提供财力上的支持,孔子周游列国恐怕会更加艰难。

子贡不仅是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忠实捍卫者与极力宣扬人,也成为孔子最为亲近的弟子之一,甚至成为孔子晚年最大的慰藉。孔子晚年回到鲁国定居,这时弟子们死的死、散的散,子贡成了少数几位能够给孔子送终的弟子。孔子去世前七日,子贡出使归来,得知老师病了,赶紧来看望老师。见到子贡到来,孔子道:“赐啊,你怎么这么晚才来!”这不是责备,这是由衷的思念。孔子死后,弟子们为他服丧三年,唯子贡在孔子墓旁盖上草庐,为老师守墓六年。此后,子贡与其他孔门弟子一道担负起编撰《论语》、宣扬孔子学说的重任。

子贡怎么发财的?

旧时,商人们往往称道自己的事业是“陶朱事业,范蠡生涯”,有的商人还在自己的商店门口贴上“生涯宗子贡,贸易效陶朱”这样的春联。陶朱指的是“商圣”范蠡,端木指的正是子贡。

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司马迁也将子贡列入先秦著名商人的行列中。那么,子贡是如何经商的,乃至于超越祖辈积累下的财富,达到富可敌国、诸侯国国君“分庭与之抗礼”的程度呢?

孔子弟子三千,谁最有钱?

《吴中三贤图》卷中的范蠡。作者/(宋)李公麟(传)

孔子生活的春秋后期,是所谓“礼崩乐坏”的动荡变革时期。彼时,原来的社会观念、政治制度、生活习俗受到严重挑战。在上层领域,作为统治者的传统贵族日益保守、日趋没落;地主新贵羽翼渐丰,与旧贵族统治集团相抗衡。土地制度改革,带来一系列重大变革,商人阶层逐渐活跃。春秋时见诸史书的商贾及其活动为数不少,例如以煮盐起家的猗顿、以冶铁创业的郭纵,都能“与王者富”;春秋第一霸主齐桓公所用贤人鲍叔牙与管仲皆出身商人;晋文公“轻关易道通商”、卫文公“通商、惠工”,都为商人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

但只有子贡开辟了文人经商的先河。他受过优良的儒家传统文化教育,在商业活动中不自觉地把儒家伦理、精神文化同商业行为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儒商”文化。子贡从事经商活动不仅仅是为发财致富,更是和其政治理想有关。作为一位具有渊博学识的商人,列国诸侯不仅需要子贡经营的货物,还需要其高远的政治才学与见识。由此可见,子贡的经商生涯,与其发扬外交才干、宣传政治主张等活动是相辅相成的,以儒兴商,以商扬儒。

子贡能发财,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他早早把握了市场规律。《史记》中说:“子贡好废举,与时转货资。”孔子也评价子贡“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子贡总能准确揣测市场行情,按照“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原则,预测市场变化,把握时机,在别人甩卖时低价购进,在市场奇缺时高价售出,从不积压货物,资金流转很快。子贡本人曾说:“有美玉于斯,韫匵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意思是说,有了美玉,不要老是把它锁在柜子里,若碰到好价钱,就要很快把它卖出去,否则,等到美玉多了,再卖就便宜了。这个经商经验可比西方的供求规律早了上千年。

当吴国大军远征北方,吴王夫差强征丝绵以御寒,这使得丝绵紧缺价格走高。子贡便抓住商机,从各国收购丝绵,然后到吴国贩卖,其中的“价格差”让他狠狠赚了一笔。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子贡曾“废著鬻财于曹、鲁之间”,也就是奔走于各国做生意。他发现各国权贵皆以佩戴珠宝为时尚,就大量制造贵重佩饰“跨国营销”,赚得盆满钵盈。

那么,子贡又从何处得知这些信息呢?可别忘了,子贡位列“孔门十哲”言语科之一,利口巧辞,能说会道;他又曾“仕于卫”,做过官,结交了不少士大夫,常周旋于上层社会,信息的来源当然更广。这对于经商来说,是相当重要且有利的必要条件。

在经商生涯中,子贡一方面不断践行孔子的“义利”思想,绝不见利忘义,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另一方面,子贡也发扬儒家“言必信,行必果”的美德,正如《论语·先行》中记载的,子贡问:“如何做才能成为君子?”孔子说:“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子贡还曾说:“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春秋时期,孔子与弟子坐而论道,他说:“富裕如果真是可以求得到的话,就是做那拿鞭子的苦差事,我也去干。但如果是通过不正当手段得来的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如同浮云一样。”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为此,子贡向孔子请教:“贫穷却不巴结奉承,有钱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曰:“这也算好的了,但还不如贫而乐道,富而知礼,那就更好了!”

孔子弟子三千,谁最有钱?

孔子讲学图轴(局部)。来源/孔子博物馆

数年后,子贡离开孔子身边,游走于各国之间,但他始终记得当年孔子的教诲,坚守为富当仁,富而知礼,从不取不义之财,堂堂正正地经营致富,也为儒商留下千古美名。

参考文献:

[1](西汉)司马迁著:《史记》。

[2](春秋)孔子弟子编著:《论语》。

[3]张弛,金士编:《孔子七十二弟子图谱》。

[4]刘红星:《早期儒家并不轻商》,《云南财贸学院学报》。

[5]《自古儒商第一人》,《国企管理》。

(责任编辑:陈蕊 zx0180)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推荐阅读

    河北文旅海外“朋友圈”持续上新

    河北文旅海外“朋友圈”持续上新

    连日来,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走出去”,对外精准推介燕赵文旅资源、签约合作项目、开拓文旅市场,海外“朋友圈”动态持续上新。

    2024-11-20 10:30 河北文旅
    逛市集 看演出 赏非遗,去街区赴一场城市休闲游

    逛市集 看演出 赏非遗,去街区赴一场城市休闲游

    据了解,华熙LIVE·五棵松商业街区将文化、体育、娱乐、艺术、教育与生活等业态充分融合,并结合周边配套设施举行文体活动,很受年轻消费者喜爱。此外,首店、首发、首展、首秀等也增添了这里的吸引力。

    2024-10-21 11:00 文旅
    如何让戏曲“大观园”里“百花绽放”

    如何让戏曲“大观园”里“百花绽放”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举办,“南腔北调”在此交流展示,戏曲名家带来精彩展演。本期我们约请参与百戏盛典的戏曲人才和相关从业者,就戏曲人才培养、濒危剧种保护、创新传播方式等问题进行探讨,为繁荣中国戏曲百花园建言献策。

    2024-10-15 10:27 戏曲 剧种
    云南白族扎染:“布里生花”展新韵

    云南白族扎染:“布里生花”展新韵

    “白族扎染的工序多达10余道,其中扎花和染色最为考究。扎花考量技法的精致度,染色是通过天然染料染出不同颜色,十分考量技术和经验。

    2024-09-29 10:40 云南白族扎染
    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

    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

    历经19天的精彩演出,9月23日,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司长明文军出席活动并讲话,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志纯宣布盛典闭幕。

    2024-09-25 17:29 戏曲百戏
    《黑神话:悟空》引发海外“西游热”

    《黑神话:悟空》引发海外“西游热”

    8月20日,国产首款3A(高成本、高体量、高质量)游戏《黑神话:悟空》全球同步上线,一经发售,相关词条迅速登顶海内外多个社交媒体热搜榜单,持续刷新在线玩家纪录,带动众多相关取景地关注度翻倍,中国外交部甚至也回应其热度……“悟空”彻底“出圈”。

    2024-09-13 10:04 《黑神话:悟空》
    巧手制美饰 银辉耀苗乡(匠心)

    巧手制美饰 银辉耀苗乡(匠心)

    银饰在苗族人生活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按照苗族习俗,新生儿出生的第三天要“打三朝”,亲朋好友在这一天带着礼物前来祝贺,新生儿将会第一次收到银制的礼物,蕴含着美好的祝福。

    2024-09-10 10:14 苗族银饰
    传承千年文脉 厚植家国情怀

    传承千年文脉 厚植家国情怀

    走进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纱縠行的三苏祠,秀美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令人心旷神怡。这里原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的生活居所,南宋时将故宅改为祠堂,经历代修葺扩建,成为人们拜谒、凭吊三苏的文化圣地。

    2024-09-03 09:53 眉山三苏祠博物馆
    皆是人间好时节 ——感受二十四节气图画之美

    皆是人间好时节 ——感受二十四节气图画之美

    恰是处暑时节,人云:“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这是古人对夏末秋始节气的真实写照。是时,家家户户忙着修缮仓廪,以备丰收存储新粮。斗转星移,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一年之中节气物候周而复始。

    2024-08-29 09:48 二十四节气 夏至
    先人们是怎么给动物字定型的?

    先人们是怎么给动物字定型的?

    表示动物部首的有65个,这65个部首都是参与造字的智慧祖先根据动物身上的某种特性归纳出来的。具体归纳的规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2024-08-27 09:32 动物定型

    中华网文化头条号

    中华网文化微博

    联系方式

    频道合作
    负责人
    chenjing@zhixu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