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木版年画和日本浮世绘作为中日两国民族艺术的代表,有许多相似之处。从历史背景来看,二者的兴盛得益于社会的稳定、商品经济的发达和木版套印技术的成熟。在艺术进程上,二者几乎并行发展,都在17至19世纪经历了兴起、走向繁荣和逐渐式微的过程。在制作工艺上,均受到明代书籍版画的影响,以木版套印技术为主,具有可重复性印刷的特点。在题材内容上,反映平民阶层的世俗生活与思想情感,充满生活气息和民俗风情。在表现手法上,丰富明丽的色彩显示出民间艺术的用色特点,勾线填色的手法展现了东方艺术的平面装饰特征。
苏州桃花坞《连生贵子》纸本54×30cm清代中国美术馆藏
清代木版年画和日本浮世绘由于社会功能、艺术传统方面的差异,又各自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趣味,并反映出不同的心理诉求和民族性格。前者多选取农耕社会人们喜闻乐见的题材,内容积极向上,气氛热烈愉快,表达了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内心祈愿,反映了乐天知命、豁达开朗的民族性格;后者则多描绘青楼美人、歌舞伎、风景名胜,营造出华丽又略带感伤的唯美世界,折射出日本民众感叹人生短促、追求现世享乐、崇尚自然的深层心理,反映了日本民族细腻、敏感的性格特征和对生命欲求的开放态度。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近日,大英博物馆推出了一系列城市旅行项目,其中一站就是东京,但并非是如今的东京,而是19世纪初的江户。通过浮世绘作品走近江户的美景美食,推荐最佳“酒店”和游览路线,连何处可以“买买买”都有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