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文化频道

文化
当前位置:文化 > 文化聚焦 > 正文

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与学苑出版社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成功举行

《中华昆仑文化研究集成》启动座谈会

暨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与学苑出版社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成功举行

8月20日,《中华昆仑文化研究集成》启动座谈会暨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与学苑出版社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隆重举行。本次活动由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与学苑出版社共同主办。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中央民族大学、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四川大学、上海大学、北京语言大学、扬州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浙江师范大学、石河子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及学苑出版社的领导齐聚一堂,共襄盛举,丛书学术顾问团队与编委团队就《中华昆仑文化研究集成》的背景意义、内容体例、编选原则、出版规划等问题展开研讨。

会议伊始,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副院长、《中华昆仑文化研究集成》主编吴新锋教授对丛书编纂出版工作进行了总体介绍。吴新锋教授指出,昆仑文化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和传统美德,昆仑文化研究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具有突出作用。《中华昆仑文化研究集成》作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重大选题“中华昆仑文化研究”的主体成果,是“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推进文化润疆工作”的重要体现,也是推进昆仑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扎实基础。自2009年以来,石河子大学聚焦昆仑文化与西王母神话,汇聚全国学者、专家智慧,与中国民俗学会、新疆天池管委会等多家单位开展了多方面的合作与研究,在昆仑文化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就,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吴新锋教授强调,《中华昆仑文化研究集成》是一项文献搜集整理、研究编选的系统工程,需要学界共同努力,恳请丛书学术顾问持续指导和协助编纂出版工作,也希望编委团队以严谨求实的学术标准开展工作。在编选原则上,要本着质量第一、科学分类、应收尽收的原则开展材料辨析与筛选,推进各分卷编纂工作;在内容体例上,各分卷主编们要加强沟通与协同,形成全面完善、科学系统的范例;在出版节奏上,本着成熟一卷出版一卷的原则,不间断推进编纂和出版工作。吴新锋教授表示,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与学苑出版社将努力为《中华昆仑文化研究集成》编纂出版工作做好服务保障工作,期待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丛书以高质量水平出版。

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吴新锋教授致辞

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吴新锋教授致辞

学苑出版社社长洪文雄表示,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具有“创始属性”、赓续发展、见证古今的昆仑文化,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与价值不言自明,丛书的编纂与出版,要精确定位昆仑文化的源头根脉,全面把握昆仑文化的发展脉络,深刻解读昆仑文化的时代价值。洪文雄社长指出,学苑出版社由九三学社中央主管主办,三十多年来深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抢救、保护、整理与利用,在传统医药、戏曲曲艺、非遗民俗、文博考古、文史古籍等领域多点开花,练就了过硬的能力,取得了出色的成果,出版社将充分发挥在昆仑文化方面的资料优势和出版经验,为丛书出版提供专业保障。

学苑出版社社长洪文雄致辞

学苑出版社社长洪文雄致辞

石河子大学“教育部银铃教师”、《中华昆仑文化研究集成》执行主编米海萍教授详细介绍了丛书十卷内容架构、编委团队、顾问团队和编纂体例。她表示,希望在大家共同努力编纂一套经得起历史和学术考验的精品力作。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副研究员、《中华昆仑文化研究集成》执行主编陈茂泽对丛书编选的精神性意义、方法论和“以外缘为中心”的文化交流及文明对话进行了系统阐释,强调以时代性、发展性的眼光持续挖掘昆仑文化价值。

石河子大学“教育部银铃教师”、《中华昆仑文化研究集成》执行主编米海萍教授讲话

石河子大学“教育部银铃教师”、《中华昆仑文化研究集成》执行主编米海萍教授讲话

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副研究员、《中华昆仑文化研究集成》执行主编陈茂泽讲话

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副研究员、《中华昆仑文化研究集成》执行主编陈茂泽讲话

浙江师范大学宣炳善、华东政法大学赵李娜、石河子大学胡小宇、中国人民大学苏筱、中国人民大学陈晓露、石河子大学李钦曾、中国社科院王尧、石河子大学米海萍、南京大学李牧、扬州大学陈姵瑄等丛书各分卷主编,分别介绍了《昆仑历史(地理)文献卷》《昆仑(历史)地理文献卷》《昆仑诗歌卷》《昆仑散文卷》《昆仑考古卷》《昆仑图像卷》《昆仑民间文学卷》《昆仑论文卷》《昆仑地方志卷》《昆仑玉文化卷》各分卷的内容特点、编选思路和工作进度。

《中华昆仑文化研究集成》学术顾问团队代表对编纂出版工作提出了高质量的建议和意见。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巫新华研究员从自身开展的昆仑考古工作、昆仑国家文化公园论证推进情况、本套丛书出版的重大学术意义等三个方面展开发言,并期待丛书早日面世。青海社科院原院长赵宗福教授从昆仑文化的基本内涵、青海省昆仑文化研究的成果、石河子大学与学苑出版社勇于担当推进编纂出版的学术意义等三个方面发表了独到的见解。北京大学中文系陈连山教授、陈泳超教授与编委团队就丛书内容进行了细致研讨,并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北京语言大学刘宗迪教授从昆仑文化与昆仑学术、历史与地理的结合与区分、考古内容编选、材料的甄别与辨析筛选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上海大学黄景春教授结合其承担的“中国神话文学思想史研究”,对昆仑文化的神话层面价值进行了论述,期待丛书出版能为学界提供扎实丰富的文献基础。四川大学张泽洪教授从昆仑文献搜集整理、丛书出版意义和出版时间安排等三个方面进行了系统讨论。中央民族大学邢莉教授从昆仑文化内涵特点、昆仑歌谣、昆仑宝卷、昆仑谚语、丛书前言绪论撰写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宝贵意见,强调了民俗学调查在昆仑文化研究中的关键角色和重要意义,并在现场向编委团队赠送相关文献书籍。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院原副院长于成龙研究馆员从分卷的主题、逻辑出发,对各分卷命名原则与文献史料素材的选择、编排等方面提出了总体性意见,进行了针对性指导。

线上嘉宾讲话

线上嘉宾讲话

会议最后,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与学苑出版社正式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在《中华昆仑文化研究集成》、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主体出版、新疆文学艺术类书籍出版、新疆历史考古类书籍出版等方面开深度合作,以产出更多高质量的学术成果,助力文化润疆。吴新锋教授、洪文雄社长为丛书学术顾问团队颁发了聘书;吴新锋教授为与会学者嘉宾颁发了石河子大学昆仑文化研究所学术顾问聘书、执行所长聘书、兼职研究员聘书。

 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与学苑出版社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与学苑出版社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吴新锋教授、洪文雄社长为与会学者嘉宾颁发聘书

吴新锋教授、洪文雄社长为与会学者嘉宾颁发聘书

本次活动标志着《中华昆仑文化研究集成》丛书编纂与出版项目的正式启动。在学术顾问专家的支持帮助下,在编委团队的协同努力下,《中华昆仑文化研究集成》将为深入研究阐释昆仑文化基本内涵、传承流变和时代价值提供扎实的文献基础,推动昆仑文化相关研究成果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彰显昆仑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组成部分的独特价值,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贡献力量。

附件:《中华昆仑文化研究集成》介绍

(一)编委团队

学术顾问(以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序)

安德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副所长、研究员

陈连山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陈泳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韩建业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刘宗迪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宋俊华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

巫新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邢  莉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杨利慧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叶  涛中国民俗学会会长、山东大学特聘教授

于成龙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院原副院长

赵宗福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原青海省社科院院长

张从军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授

张泽洪四川大学教授

周振鹤复旦大学教授

主    编:吴新锋洪文雄

执行主编:米海萍 陈茂泽

编 委 会(以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序):

陈晓露   陈冠豪  陈茂泽  陈姵瑄  洪文雄胡小宇

李  牧李钦曾米海萍乔素娟苏  筱王  尧

吴新锋宣炳善赵李娜赵健行

(二)内容、分卷情况、整理方式介绍

1.丛书内容简介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昆仑文化作为极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创始文化”,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民族的共有记忆和共享精神家园。《中华昆仑文化研究集成》丛书,以服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为目标,以响应昆仑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要举措、回应学界和民众盘活昆仑文化的企盼为出发点,以探寻昆仑文化根脉、探究昆仑文化发展、探讨昆仑文化价值为主线,从昆仑史料与近现代研究成果分卷册切入,包括历史地理文献卷、诗歌卷、散文卷、考古报告卷、图像卷、民间文学卷、论文卷、地方志卷、玉文化卷等。

《中华昆仑文化研究集成》丛书的编纂和出版,通过对昆仑文化的系统性总结和创新性研究,为学界提供一套权威、全面的昆仑文化工具书,更是以促进地方文化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一带一路”文化领域建设、增进文化自信自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等多重使命为己任。我们希望,《中华昆仑文化研究集成》丛书能成为深入集中展示昆仑文化的国家性、神圣性、源头性、现代性的重要窗口,促进昆仑文化相关研究成果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体现昆仑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组成部分的价值所在,充分利用好这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构建文化叙事、讲好中国故事的宝贵资源。

2.分卷与分卷主编

(1)昆仑历史(地理)文献卷宣炳善   浙江师范大学

(2)昆仑(历史)地理文献卷    赵李娜华东政法大学

(3)昆仑诗歌卷       胡小宇石河子大学

(4)昆仑散文卷       苏  筱中国人民大学

(5)昆仑考古卷       陈晓露中国人民大学

(6)昆仑图像卷      李钦曾石河子大学

(7)昆仑民间文学卷  王  尧中国社科院

(8)昆仑论文卷      米海萍石河子大学

(9)昆仑地方志卷    李  牧南京大学

(10)昆仑玉文化卷   陈冠豪上海大学   陈姵瑄    扬州大学

(责任编辑:陈玲玲)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推荐阅读

    吉他赋能文旅发展(深观察)

    吉他赋能文旅发展(深观察)

    从各式各样的吉他主题活动,到推动吉他走进居民生活,再到吉他年产量占全球吉他总产量的1/7,正安县十余年来大力发展吉他文化,不断擦亮吉他名片,以吉他赋能当地文化和旅游发展。

    2024-08-19 10:29 吉他文化 文旅
    不负青春不负国 点赞巴黎奥运会“00”后中国小将

    不负青春不负国 点赞巴黎奥运会“00”后中国小将

    在本届奥运会上,不少“00”后中国运动员让我们印象深刻。新时代的他们敢拼、自信,调皮可爱,也勇于担当。他们,正在接过奥林匹克精神的接力棒。

    2024-08-12 10:26 巴黎奥运会赛场
    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公布特邀剧目

    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公布特邀剧目

    8月6日,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新闻发布会在乌镇举办。据悉,本届戏剧节将于10月17日至27日在乌镇举行,主题为“如磐”,取“精神如炬,信念如磐”之意。

    2024-08-08 11:12 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
    北京中轴线:一条擘画了七百多年的文明线

    北京中轴线:一条擘画了七百多年的文明线

    时光在中轴线上再添新标高——2024年7月27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9项。这是世界对中国的认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

    2024-08-05 09:38 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
    当“齐天大圣”遇见奥运盛会

    当“齐天大圣”遇见奥运盛会

    短片从中国文化艺术中汲取许多灵感。比如篮球篇中出现了戏曲元素,曲棍球篇借鉴了诗词、水墨画等,乒乓球篇里有打球大爷的球拍变成金箍棒、棋谱等细节。

    2024-08-02 09:25 奥运会 国产动画短片《奔赴热爱》
    一线中轴承古通今  一城古韵活态传承

    一线中轴承古通今 一城古韵活态传承

    北京中轴线纵贯老城南北,始建于13世纪,历经逾7个世纪,形成了秩序井然、气势恢宏的城市建筑群,见证了影响中国都城营建传统2000余年的理想都城秩序。7月27日,在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24-07-30 10:58 北京中轴线
    爱此溪山好 阳羡觅东坡(以文塑旅 以旅彰文)

    爱此溪山好 阳羡觅东坡(以文塑旅 以旅彰文)

    “现在,体验式旅游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饮茶、陶艺、阅读,都是生活体验。”

    2024-07-26 10:01 苏东坡主题旅游
    中国电影迎来“火热”夏季 多题材致敬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电影迎来“火热”夏季 多题材致敬优秀传统文化

    电影,不仅是一部艺术品,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推广的有力载体。今年,暑期档的中国电影用多种类型题材向优秀传统文化致敬,用光影传承赓续千年的中华文脉,也展现着中华文化的强大吸引力。

    2024-07-23 10:13 中国电影 优秀传统文化
    101座博物馆托起“博物馆之城”

    101座博物馆托起“博物馆之城”

    太原古称晋阳,有5000年文明史、2500多年建城史,全市现有2000余处不可移动文物,其中古遗址334处、古墓葬121处、古建筑932处、石窟寺及石刻48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796处。

    2024-07-19 10:07 博物馆之城 太原
    谁是史上第一个“吃瓜群众”?

    谁是史上第一个“吃瓜群众”?

    我国的古人什么时候开始吃西瓜呢?这个问题许多学者都曾研究过,古人同样好奇,他们也对这个问题做过长足的探索。

    2024-07-17 09:24 夏天 西瓜

    中华网文化头条号

    中华网文化微博

    联系方式

    频道合作
    负责人
    chenjing@zhixu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