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贾英华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6年6月出版
“末代皇帝溥仪的人生脉络众所周知,但诸多细节却被淹没在历史长河中。溥仪生前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背后故事?哪些故事更接近历史真相?晚清研究专家贾英华历时三十年采访三百多位溥仪身边人,挖掘溥仪一生人所罕知的背后故事,揭示晚清宫廷闻所未闻的历史细节,于本书首次披露诸多珍贵照片及文物,让你换个角度看溥仪。”
哪知,这一天溥仪和国舅润麒居然在乾清宫下,意外发现了一个秘密
无论他俩多熟悉,只是有一个规矩国舅必须遵守。那就是如果溥仪站起来,他绝不能安坐不动,马上跟随起立就是了,而且要微微低头,嘴里说着“嗻”,自称“奴才”。
这实际是宫内规矩,汉人大臣往往自称臣,满族大臣则自称奴才。国舅润麒在晚年讲起宫内规矩时,曾笑着对我说:
“看到影视剧里皇上吩咐完,太监大多回答‘喳’,要是当年在宫里非挨打不可。不能答应喳,否则皇上听了一定大怒:喳?你扎谁呀?”
其实,此处的“喳”字,应当写作“嗻”。这个嗻字,是满语里“是”的意思。而“喳”字,在满语里,不能理解为“是”,而是“下贱”的意思。若果真照影视剧里皇上吩咐完,太监则回答皇上“贱”,非找死不可。
到后来,溥仪不再让润麒自称“奴才”,而让他自呼姓名,后来,溥仪嫌麻烦,连请安也省了,索性一挥手:
“甭请安啦。”
再到后来,润麒即使受到婉容赏赐,也没什么繁缛礼节,接过礼品道谢之后,就可以走。而对于宫里的老规矩,那可马虎不得。譬如,逢年过节进宫给皇上磕头时,必须当众递上如意。那就是太监递过来一柄玉如意,润麒随即跪下,双手接过来,再捧起如意跪递上去。
太监接手之后,他便按照宫规向溥仪行三跪九叩的大礼,太监再将如意跪呈溥仪,这个简单的礼仪才算结束。一般,玉如意都不是自己从家里拿来,而是宫里的太监事先备好的。
按照宫内的礼节,润麒先后给端康和荣惠、敬懿太妃递过如意。见此,溥仪对他微笑着说:“看到你递如意时假装斯文,想起你平日活蹦乱跳的滑稽样儿,谁都觉得太好笑啦。”
初冬的傍晚,紫禁城内外大雾濛濛。才六点来钟,天色就渐渐暗了下来。往往吃过晚饭,宫里就陷入一片漆黑,唯有东西长街甬道上的宫灯,透过玻璃窗映出电灯的淡黄色弱光。
大雾弥漫的夜色,更使皇城罩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晚上九点来钟,溥仪在养心殿与润麒一起对坐闲聊:
“哎呀,我感觉今天肠胃不太通畅,得吃点儿通气的药。”
想了想,溥仪觉得吃小红萝卜通气,就随即吩咐太监让御膳房端来一盘小红萝卜。润麒见了,随手拿起一个,尝了尝:
他陪着溥仪治病顺气,在养心殿里不停地走来走去。溥仪一边吃着小萝卜,一边随口说:
“外边天不算太冷,出外走走吧。”
说着,溥仪信步踱出殿门。而润麒没走台阶,淘气地从养心殿前的高台跳下来,三蹦两跳地跑在溥仪前边,他俩从养心殿向东一拐,径直奔了乾清宫。
乾清宫,是内廷最主要的后三宫之一。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明清两代几次被焚毁而重建,如今的建筑是清代嘉庆三年(1798年)所建。清代康熙皇帝以前,沿袭明代习惯皇帝都住在这里,共9间暖阁,分上下两层共计27张床。然而,为以防意外,皇帝每天晚上睡在哪间屋成了宫内机密。
自打雍正皇帝移居养心殿,这里便作为皇帝召见大臣以及国外使臣的地方。皇子读书的上书房等,也都陆续迁入乾清宫附近。最有名的是殿内宝座上方悬挂的“正大光明”匾,据说秘立皇子的密诏便藏在匾后。在人们眼里,乾清宫总带有一种神秘色彩。
哪知,这一天溥仪和国舅润麒居然在乾清宫下,意外发现了一个秘密。(连载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