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文化频道

文化
当前位置:文化 > 文化新闻 > 正文

第十届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中国文化遗产美术展线上展出!

 第十届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

2023年6月10日,作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重点活动之一的第十届“丹青记忆守望家园——中国文化遗产美术展”于线上展出。

【点击此链接,进入展厅欣赏作品】

“丹青记忆守望家园”系列展览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国家画院学术支持,中国文物报社等相关文化文物机构共同主办,北京元道书画院等单位承办,自2014年至今已连续举办了十届。该系列展览以我国的文化遗产为素材,每年举办一届,每届均紧扣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或预备项目,在全国遴选数十名优秀艺术家进行实地写生和创作。十年来,相继以丝绸之路、大运河、土司遗址、左江花山岩画、鼓浪屿、良渚文化遗址、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等申遗项目为主要主题,累计创作美术作品600余幅。

第十届中国文化遗产美术展承续往届传统,站位高,立意新,主题更加鲜明突出。聚焦我国今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及预备项目北京中轴线,助力我国世界遗产申报工作,着力通过美术作品再现遗产地独有的历史底蕴、文化特质和人文风貌,充分展现文化遗产的外在形象和价值内涵,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认同与共鸣,为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力量。除了全国范围内遴选的优秀艺术家主题作品之外,为充分重视下一代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与传承,展览继续展出少年儿童描绘文化遗产的美术作品,鼓励孩子们用画笔对身边熟悉的文化遗产进行描绘,引导他们更真切地感知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的魅力,培育爱护文化遗产的自觉意识。展览共展出89位艺术家和少年儿童的90件作品,同时,一如既往力求展示艺术与宣传遗产并重,充分唱响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文物保护利用与文化自信自强”的主题。

本届策展团队继续利用科技手段,建设技术平台,通过互联网虚拟空间举办线上展览,使展览更趋智能生动,传播范围更加广泛,观众云观展体验更加真切。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世代赓衍,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延绵不断的中华文明,留下了内蕴深厚、灿若群星、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丹青记忆守望家园”系列展览以历史文化与当代艺术完美融合的独特魅力,给观众带来知识与美的享受,以文化遗产赓续历史文脉,以画笔谱写当代华章。展览在增进美术界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认知、激励历史文化题材美术创作,传播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吸引广大公众关注和参与文化遗产事业,对中华文明充满自豪、增强自信,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保护文化遗产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第十届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

欢迎点击此处链接或识别下方二维码,进入虚拟展厅全方位参观展览,祝您观展愉快!

 第十届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

 第十届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

作品欣赏

(含遗产点介绍,每部分内容按作者年龄排序,点击图片可欣赏大图)

第一部分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

 第十届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

 第十届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

《普洱拉祜族歌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牡帕密帕传承人李扎戈)》

胡晓幸(昆明画院原院长)

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惠民镇景迈山上。澜沧县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目前该县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主要采取民间传统文化传承人传承的方式。

 第十届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

《茶乡古榕雄姿》

谢麟(广西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

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报遗产区位于惠民镇景迈、芒景两个行政村,包含保存完好的9个传统村落,村内均有多棵古树名木,体现了村寨的悠久历史。例如勐本村内有11棵古树,均为榕树,其中位于村口的一棵枝叶繁茂,被称为千手观音树。

 第十届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

《阳光与未来》

柳毅(上海应用技术学院艺术设计院原副院长)

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报遗产区所在地惠民镇,是布朗族、傣族、哈尼族、拉祜族等多民族居住地。

 第十届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

《布朗族人物速写》

罗江(云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

布朗族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晚期云南三大原始族群之一的“百濮”族群。如今景迈山所在地澜沧县的布朗族主要是从其他地方迁徙过来的。

 第十届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

《遥望布朗寨》

池振明(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水彩、粉画艺委会委员)

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报遗产区包含芒景上寨、芒景下寨、芒洪、翁基、翁洼等5个布朗族传统村寨。基于地形起伏、气候湿润等自然条件以及晒制、存储茶叶等生活需求,布朗族传统民居采用木构干栏式吊脚楼建筑,屋檐博风口以大叶茶“一芽两叶”作为装饰符号。

 第十届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 第十届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 第十届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 第十届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

《景迈山小景系列》

陈群杰(云南大学教授,中国油画学会理事)

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报遗产区的村寨依山而建,傍水源而居。村寨周边海拔较高的位置分布着森林与古茶林,海拔较低的位置分布着现代生态茶园和耕地水田。

 第十届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

《景迈古茶树印象》

邬建(郑州大学中国画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报遗产区古茶林内年龄最大的茶树出现在芒洪后山和大坪掌,树龄超过300年。古茶林的种群特征反映100年及以下茶树较多,100—150年茶树占9.8%,150年以上年茶树占0.7%。

 第十届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

《茶园春色》

孙文刚(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画家)

古茶林是指在森林中选择性间伐部分乔灌木以后,采用茶籽播种繁殖,在灌木层形成本地种茶树优势群落,经过百年以上培护、更替形成的具有良好森林生态和显著乔、灌、草立体结构的林下茶种植系统。

 第十届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

《景迈古茶园》

崔光武(中国美术馆理论与创作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馆画院秘书长)

景迈山古茶林历史悠久,独特的林间开垦和林下种植技术延续至今,生态系统良好,充满活力。

 第十届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

《万亩茶园历久弥新》

查律(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

根据村寨、茶林景观形成的时间以及人茶关系的演进,景迈山古茶林整体发展可以归结为5个阶段:原始森林景观(公元10世纪以前)、景迈山古茶林初始期(公元10—13世纪)、景迈山古茶林发展期(公元14—17世纪)、景迈山古茶林繁荣期(18世纪—1949年)、景迈山古茶林稳定期(1949—现在)。

 第十届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

《景迈春早》

蒋丹(丹阳正则画院院长)

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报遗产区,利用古老而独特的林下种植技术形成了明显的“乔木层—灌木层(茶树主要分布层)—草本层”的“上—中—下”立体群落结构,呈现出“远看是森林,近看是茶林”的林、茶共生景观。

 第十届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

《景迈云海》

任大庆(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

由于环绕景迈山的南朗河、南门河输送充分的水汽,特殊的对流条件和气温分层现象使海拔1000—1200米的南朗河、南门河峡谷容易形成大规模云海。

 第十届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

《寨之晨》

朱沙(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报遗产区的村寨,中心区域为寨心,村寨内部建筑与街道基本围绕寨心集中紧凑布局,有些地形条件相对平坦的村寨还呈圈层的向心式布局。布朗族和傣族早期村落均以寨心为中心的向心布局,体现了村落的凝聚力,以及先民对地形的巧妙利用。

 第十届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

《景迈村景》

高翔(云南艺术学院、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云南油画学会副会长)

干栏式建筑是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报遗产区的传统民居形式,由于气候潮湿,一般30年左右即需更新置换。现存的干栏式建筑,大多建于20世纪60年代。随着时代的发展,干栏建筑的材料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但传统风貌依旧保留。

 第十届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

《采茶景迈山》

汪贤俊(集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集美大学美术馆副馆长)

茶叶采摘方式为人工采摘,采摘嫩芽以制高档名茶采一芽一叶、大宗茶以一芽二叶为主。古茶树由于长期受采茶攀爬,树枝一般较不规则,造型各异,别有一番风韵。

 第十届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

《景迈山哈尼村寨》

李学峰(宁波画院执行院长)

景迈山村寨的选址均是以神山为中心的。神山既是神圣的宗教祭祀之地,也是村寨的水源林所在。围绕神山选择背山面水、坡度较缓、用地条件较好、适于种植茶树的地方建设村寨。

 第十届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

《布朗长鼓舞》

张文惠(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副教授)

布朗长鼓舞包括大鼓舞、长象脚鼓舞和短象脚鼓舞。特别是短象脚鼓舞是布朗族小伙子最喜爱的舞蹈,始终在蹬、跳、踢、跃中进行,节奏活泼。

 第十届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

《茶树林之晨》

张卫(南通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

景迈山早期森林是原始天然林。布朗族、傣族等先民来到景迈山以后在森林中建设村寨,开辟茶园,开垦耕地,因此逐步演变为天然和人工次生林。

 第十届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

《村寨三月》

杨剑波(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

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报遗产区的传统村落均依山而建,傣族村寨建在白象山西坡,布朗族村寨建在芒景山西坡,朝向好的南坡、东坡则留为农作用地。

 第十届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

《景迈茶林清韵》

袁玲玲(首都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

景迈山古茶林和台地茶园的茶树多表现出较为典型的普洱茶种(C.assamica)特征。在生物学上,普洱茶(Camelliaassamica)指一种分布在云南南部及西南部的中山湿性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或者热带山地季雨林中的乔木型茶系植物。

 第十届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 第十届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 第十届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 第十届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

《景迈写生系列》

曾三凯(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山水工作室主任)

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报遗产区内纳入遗产要素的传统村寨共9个,包含景迈大寨、勐本、芒埂、糯岗老寨等4个傣族传统村寨,以及芒景上寨、芒景下寨、芒洪、翁基、翁洼等5个布朗族传统村寨。

 第十届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

《景迈山春曲》

兰晓龙(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

景迈山村寨的选址、布局和民居形式,体现了自然和文化融合的村镇建设技术,山—林—村—茶构成一幅“世外桃源,天上人间”的山水画卷,是山地人居环境的典范。

 第十届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

《景迈山寨》

傅吉鸿(西南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

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报遗产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包括森林、古茶林、台地茶园、耕地、村镇建设用地和道路用地。森林用地(不含古茶林)占总用地比例在申报遗产区超过50%,在缓冲区更高达80%,为古茶林提供了良好的外围生态环境。

 第十届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

《景迈风光》

周丽萱(广州画院专职画家)

景迈山古茶林内保留着较好的森林生态系统和森林景观,高大乔木、古树名木较多。而且,为了避免大规模连片开发容易产生低温冻伤、虫害传染等自然灾害,在不同古茶林片区之间保留部分森林作为分隔防护之用,以确保整个景迈山古茶林能持续传承。分隔防护林同时也是村落重要的水源林。丰富的动植物种类,为古茶林提供了自然生态多样性和农业生物多样性,是古茶林文化景观的自然基底。

 第十届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

《拉祜神鼓》

熊登奎(澜沧县美术家协会主席)

景迈山世居民族在漫长的历史生活中,与茶相伴,依茶为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包括用茶文化,与茶相关的民俗文化,彰显民族特色的节庆文化,以及文学、舞蹈、音乐等艺术。民族音乐舞蹈源自生活,丰富多彩,民族文化与茶文化相得益彰。

 第十届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

《丰收》

林笑初(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

耕地在申报遗产区和缓冲区的比例分别为7.11%和8.11%。早期布朗族刚刚迁徙到景迈山以后,仍以打猎为生。开辟古茶林后,逐步在古茶林防护林外围开垦耕地,种植旱作农作物。开垦的土地使用两年后需要停种十多年轮作修养,因而早期耕地距离古茶林、村寨较远。

 第十届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

《犹有树上花》

胡旭(现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

树龄较长的古茶树通常会生长较多的附生、寄生植物,这也是判断树龄的重要标志之一。寄生植物主要是桑寄生科栗寄生属的栗寄生,俗称“螃蟹脚”,具有降三高、软化血管、清胆利尿、暖胃等功效。此外,一种株高10—30cm的小型杜鹃花科附生植物在古茶树上也有较多分布,11月花期时显得格外鲜艳醒目。

 第十届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

《制茶的布朗老人》

郭熙正(现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

景迈山早期制茶很简单,随着发展其加工方式不断演变。景迈山古茶林更替有序,生长良好,其整体生态系统充满活力,保护了古茶林文化景观的延续。

 第十届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

《高山普洱茶树园》

江惠娜(江骊)(现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

澜沧县20个乡镇中,17个乡镇有古茶林,但普遍分布分散,面积小。景迈山是整个普洱市以及全县面积最大的古茶林,占全县古茶林面积的70%。

 第十届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

《古茶林》

董萌萌(现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

景迈山古茶林主要分布在海拔1250—1550米之间的山坡上、村寨周边、森林之中。景迈山现存5片保存完好的古茶林(芒埂——勐本古茶林、景迈大寨古茶林、糯岗古茶林、芒景上下寨——芒洪古茶林以及翁基—翁洼古茶林),总面积1180公顷,占申报遗产区面积16.46%。

第二部分北京中轴线

 第十届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

 第十届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

《故宫月夜》

孙志钧(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故宫北以景山为靠山,南以天安门、端门为先导。四面环有宫墙,每边各设宫门一座,四角各设角楼,墙外建有护城河。故宫的规划格局体现以中为尊的原则,核心建筑分布于中路。中路南部以前三殿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核心,北部以后三宫的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核心,形成“前朝后寝”的布局形态。东路的文华殿、奉先殿、东六宫,与西路的武英殿、慈宁宫、西六宫则以中轴线东西对称。

 第十届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

《游客参观故宫博物院展览(新时代为背景)》

王宓(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

彭华竞(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设计系主任)

故宫博物院于1925年成立。1925年10月10日,经过一年的准备,故宫首次对外开放,乾清门前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建院典礼。故宫博物馆既是明清故宫(紫禁城)建筑群与宫廷史迹的保护管理机构,也是以明清皇室旧藏文物为基础的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品的收藏、研究和展示机构,每年吸引着众多游客参观游览。

 第十届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

《广和查楼》

刘万民(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北画院油画院研究员)

广和查楼又称广和楼,坐落于前门外,始建于明末,曾是清代最著名的营业性戏楼,是京剧大师梅兰芳首次登台之地,可谓北京中轴线文化带最具典型性的百年剧场。

 第十届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

《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特写(1907)》

邵亚川(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20世纪初,随着京汉铁路正阳门西站和京奉铁路正阳门东站相继建成,正阳门地区成为北京对外交通枢纽,交通流量剧增。

 第十届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

《东交民巷老教堂》

陈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北京中轴线是逾7个世纪中国历史进程的缩影,不仅见证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也见证了中国从封建王朝时代向现代国家的历史变革。

 第十届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

《景山之韵》

韩振刚(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原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景山是北京中轴线上重要景观节点和制高点,由南部人工堆叠的山体和北部以寿皇殿为核心的多组建筑群构成。在景山,可南望故宫,北眺钟鼓楼。2018年,寿皇殿建筑群对公众开放,成为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示范性案例。

 第十届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

《东交民巷》

白羽平(北京画院油画创作室主任)

伴随着对历史城市、遗产保护意识的加强以及对北京中轴线价值认识的提高,北京中轴线的保护管理与申遗工作成为北京推动老城整体保护的重要举措,突出了对历史文化街区街巷格局与传统肌理的保护,加强了对北京中心地区整体环境建设发展的控制,为北京中轴线遗产区、缓冲区的保护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第十届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

《人民英雄纪念碑特写》

安佳(北京服装学院美术学院教授)

天安门广场建筑群由位于北京中轴线之上的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和毛主席纪念堂,以及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共同构成。建筑群的规划格局与建筑设计充分尊重并强调了北京中轴线以中为尊的规划格局,现代建筑与周围传统样式建筑和谐统一,是北京中轴线公众化转变的典型实例。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天安门广场建筑群中第一个选址于北京中轴线之上的纪念性建筑。

 第十届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

《社稷坛》

李呈修(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社稷坛位于故宫西南,紧邻中轴线与太庙呈对称格局,体现“左祖右社”的都城范式。社稷坛以三重坛墙层层环套,位于中心的方形祭坛以五色土壤象征国家领土,形成景观独特的祭祀空间。社稷坛是中国现存最为完整的古代皇家祭祀太社(代表土地)和太稷(代表谷物)的最高等级祭坛,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国土的认识和崇拜,以及祈求国家政权与疆土永固的愿望。1914年,社稷坛成为北京第一处转变为城市公园的皇家祭坛,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改中央公园为“中山公园”,改拜殿为“中山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社稷坛依旧作为中山公园对外开放。

 第十届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

《景观——箭楼》

周吉荣(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教授)

正阳门坐落于天安门广场南端,由南北纵列的城楼与箭楼两座高大建筑构成,城楼居北,箭楼居南。作为明清两代内城的正南门,正阳门具有极高的国家礼仪象征意义,建筑规模和形制等级高于其他城门,为北京老城城垣结构的标志性建筑。1990年和1991年,正阳门箭楼、城楼作为博物馆先后对公众开放。

 第十届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

《远眺永定门》

王家增(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永定门曾是明清北京外城南垣正南门,也是北京外城七座城门中规制最高的一座,为明清时期都城管理方式提供了独特的见证。永定门是北京中轴线南端点的历史标识,与正阳门南北相望,是中轴线南段的重要景观节点。永定门历史地点于2005年重建完成,重建了永定门城楼并对瓮城范围进行地面标识。如今,永定门历史地点已成为市民休闲的公共空间,也是登高远眺、欣赏北京中轴线南段壮阔景观的重要节点。

 第十届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

《永定门北望中轴线》

张建豹(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中轴线南段御道遗存位于永定门以北约100米处的永定门公园,明清曾是皇帝前往南郊祭祀的御用道路,于2004年经考古勘察被发现,是北京中轴线作为礼仪线路的重要物质载体。如今,原有御道中间条石已不存在,仅存东西两侧条石路面,以中轴线基本对称。

 第十届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

《午门大殿》

孙文刚(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画家)

故宫建筑群结构严谨、气势磅礴。中路建筑群以午门为开端,是故宫正门。午门向南分别是端门和天安门,三者及两侧内千步廊共同围合成两个纵深感极强的院落,成为进入宫城的前导礼仪序列。

 第十届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

《一座城的某年》

徐小东(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画家)

钟鼓楼高耸于北京传统四合院街区之中。明清两代,钟鼓楼内设铜钟、更鼓、铜刻漏、时辰香等设施,承担城市计时与报时功能,是中国古代“观象授时”礼仪传统的物质载体,也是重要的城市管理设施。20世纪后,钟鼓楼由报时设施,变为向公众开放的博物馆与登高游览之处。

 第十届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

《故宫远眺》

姚秀明(济南军区美术书法研究院原常务副秘书长)

故宫即明清北京宫城,反映了中国古代都城“择中立宫”的规划理念。故宫的规划格局鲜明地展现了以中为尊、左右对称的原则,建筑群分为中、东、西三路,最为重要的建筑均分布于中轴线之上,形成严整壮丽的景观形态。

 第十届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

《民国天桥民俗娱乐活动》

李藻华(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

北京中轴线不仅是皇家居住的中轴线,也是人民生活的中轴线。从元代至今,北京中轴线上串联了多个居民区,承载着北京老城丰富多元的住区文化,是北京传统市井民俗的重要见证与载体。例如“天桥—珠市口历史文化街区”,清末民初时期,天桥周边成为平民游艺场所和商品市场的聚集区。今天,天桥地区也仍然是各类文艺活动的演出场所。

 第十届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

《天坛公园景色》

李江峰(北京画院专职画家,中国油画学会理事)

天坛位于北京中轴线东南,选址反映了自古以来“南郊祭天”的文化传统。天坛由内坛和外坛两大区域组成,天坛的建筑与景观设计旨在塑造天上宫阙的独特体验:祭祀建筑多建于高台之上,又以多重蓝色琉璃瓦屋顶象征天际之意。南北轴线上由高出地面数米的丹陛桥将主要祭祀建筑联系起来,自南向北高度逐步提升,形成不断接近天际的视觉效果。外坛宽阔而广植树木,形成郊野辽阔、肃穆的祭祀氛围。

 第十届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

《景山北眺钟鼓楼》

文中言(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教授)

钟鼓楼南北排列坐落于北京中轴线的北端,位于北京老城商贸街区之中,位置与天安门、端门、故宫等朝堂建筑构成《考工记》所载“面朝后市”的都城规划范式。气势恢宏的钟鼓楼坐落于平缓开阔、青砖灰瓦的民居建筑中,成为北京中轴线北段与景山万春亭互视的重要节点。

 第十届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

《太庙全景》

王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太庙位于故宫东南,与社稷坛以北京中轴线东西对称布局。这一布局方式强调了礼仪传统于都城规划的重要性,强化了富于秩序性的城市景观。太庙为两重环套式院落格局,核心祭祀建筑分布于内垣居中轴线之上,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皇家祖先祭祀建筑群。20世纪50年代以后,太庙作为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开放,是北京中轴线公众化转变的见证。

 第十届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

《春映天坛》

袁玲玲(首都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

天坛曾是明清两代皇家祭天、祈谷的祭祀场所,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皇家祭天建筑群。天坛核心祭祀建筑均坐落于内坛南北轴线之上,其建筑设计与景观是展现中国传统宇宙观的杰作,见证了明清时期国家祭天礼仪与文化传统。天坛于1918年开辟为公园对公众开放并沿用至今。

 第十届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

《石匮藏书皇史宬》

赵岩(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辽宁省美术家协会理事)

北京中轴线申遗划定的遗产区与缓冲区覆盖了“老城”的六成,申遗是带动北京老城整体保护复兴的抓手。故宫以东,始建于明嘉靖年间的皇史宬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皇家档案库,也是我国历史上现存唯一一座砖石结构档案库房。2020年5月,皇史宬南院拆违工作启动,今年7月底全部拆除完毕。作为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一处馆址,这里存放、展示着珍贵的民族记忆。百余项文物修缮工程相继启动,深化历史文化街区特别是老城平房区保护更新,积极探索文物活化利用……告别大拆大建,北京正在“重塑首都独有的壮美空间秩序,再现世界古都城市规划建设的无比杰作”。

 第十届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

《京华雪》

任赛(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

北京中轴线城市景观序列长达7.8公里,气势宏伟壮阔,在和谐统一的秩序中蕴藏着对比与变化。在平面规划上,采用对称布局,并蕴含比例模数关系;在建筑立面上,形制等级明确,尺度高低起伏,空间收放有度。北京中轴线通过中国传统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手法,展现出气势恢宏、秩序井然的整体空间形态,营造出富于韵律变化、礼乐交融的空间体验,反映出中国文化独特的审美意趣与深邃内涵,体现出中国传统都城规划对于礼仪秩序的表达。

 第十届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

《横跨通惠万宁桥》

甘雨(岩彩艺术学会副秘书长)

万宁桥位于地安门外大街,是城市南北交通的重要桥梁,又是元代玉河与什刹海的交汇点及澄清上闸的所在。万宁桥始建于元初,至今桥体形制虽有变化,但其位置及功能始终未变,为元大都及明清北京中轴线的叠压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物证,见证了北京中轴线逾七世纪的延续。

 第十届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

《金水桥雪景》

郭仲正(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特邀青年艺术家)

故宫太和门前的内金水桥与天安门南侧的外金水桥相对应,在明清两代蕴含礼仪功能。

 第十届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

《建设中的国家博物馆》

任哲(中国美术馆展览部副主任)

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与人民大会堂以北京中轴线构成东西对称布局。老馆设计时采用了“目”字形为基础的内院式布局,并在西侧入口安排了空廊,和人民大会堂形成“一虚一实”的体量对比,以保证立面尺度、形式与手法的对称。

少年儿童版块——小画家大遗产

 第十届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

保护好、利用好、传承好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不仅是文物工作者所肩负的神圣使命,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更是一项世代相传、永续传承的宏伟事业。

创新形式,鼓励少年儿童用画笔对身边熟悉的文化遗产进行描绘,不仅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调动了社会多方的积极性,加强了社会参与度,还可以引导少年儿童更真切地感知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的魅力,培育孩子们爱护文化遗产的自觉意识,把守望文化遗产、创造美好生活的正确理念厚植于一颗颗幼小的心灵深处,为文化遗产传承奠定基础。

本次展览在全国范围内遴选35件少年儿童世界遗产作品。

 第十届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

《锦绣峨眉山喜迎天下客》

石沁千(13岁,籍贯四川省峨眉山市,现就读于峨眉山市博睿特外国语学校)

作品主题:峨眉山—乐山大佛

峨嵋山以其物种繁多、种类丰富的植物而闻名天下,从亚热带植物到亚高山针叶林可谓应有尽有,有些树木树龄已逾千年。1996年12月,“峨眉山—乐山大佛”作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第十届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

《五岳独尊》

陈铭萱(13岁,籍贯山东省泰安市,现就读于泰山双语学校)

作品主题:泰山

泰山,雄峙于中国山东省中部,历史悠久,地层古老,山中的人文杰作与自然景观完美和谐地融合在一起。

 第十届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

《中华泰山》

王凤歌(13岁,籍贯山东省泰安市,现就读于泰山学院附属中学)

作品主题:泰山

泰山一直是中国艺术家和学者的精神源泉,是古代中国文明和信仰的象征。泰山于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

 第十届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

《双遗圣景图》

孙悦萍(12岁,籍贯四川省峨眉山市,现就读于峨眉山市博睿特外国语学校)

作品主题:峨眉山—乐山大佛

公元1世纪,在四川省峨嵋山景色秀丽的山巅上,落成了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随着四周其他寺庙的建立,该地成为佛教的主要圣地之一。许多世纪以来,文化财富大量积淀,最著名的要属乐山大佛,它是8世纪时人们在一座山岩上雕凿出来的,俯瞰着三江交汇之所。佛像身高71米,堪称世界之最。

 第十届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

《中华天坛》

徐谭政(12岁,籍贯山东省泰安市,现就读于泰安市智源小学)

作品主题:北京皇家祭坛——天坛

天坛,建于15世纪上半叶,座落在皇家园林当中,四周古松环抱,是保存完好的坛庙建筑群。于1998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第十届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

《颐和园》

邱筱茹(11岁,籍贯河北省博野县,现就读于泰山学院附属中学)

作品主题:北京皇家园林——颐和园

颐和园始建于1750年,重建于1886年,素以人工建筑与自然山水巧妙结合的造园手法著称于世。园中有景点建筑物百余座、大小院落20余处、古建筑3000余间,还有古树名木1600余株。“北京皇家园林——颐和园”于1998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第十届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

《中华天坛》

徐煜萌(11岁,籍贯山东省泰安市,现就读于泰安市迎胜小学)

作品主题:北京皇家祭坛——天坛

天坛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是明清两朝帝王祭天、祈谷和祈雨的场所,是现存中国古代规模最大、伦理等级最高的祭祀建筑群。

 第十届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

《颐和园》

秦子闻(11岁,籍贯山东省肥城市,现就读于泰安市七里小学)

作品主题:北京皇家园林——颐和园

颐和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北,占地293公顷,以万寿山、昆明湖构成其基本框架,水面约占四分之三,是清朝的皇家行宫和大型皇家园林,是中国园林艺术顶峰时期的代表。

 第十届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

《颐和园》

刘修志(11岁,籍贯山东省泰安市,现就读于山东省农业大学附属学校)

作品主题:北京皇家园林——颐和园

佛香阁是颐和园的主体建筑,建筑在万寿山前山高20米的方形台基上,南面昆明湖,背靠智慧海,以它为中心的各建筑群严整而对称地向两翼展开,形成众星拱月之势,气派相当宏伟。佛香阁高41米,8面3层4重檐,阁内有8根巨大铁梨木擎天柱,结构相当复杂,为古典建筑精品。

 第十届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

《中华天坛》

李帜(11岁,籍贯山东省济南市,现就读于泰安市迎胜小学)

作品主题:北京皇家祭坛——天坛

天坛的重点建筑包括:神乐署建筑群、斋宫、皇乾殿建筑群、祈谷坛建筑群、丹陛桥及北具服台、皇穹宇建筑群、圜丘坛建筑群等。

 第十届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

《布达拉宫》

刘海智(11岁,籍贯河南省郑州市,现就读于郑州高新区长椿路小学)

作品主题:拉萨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

拉萨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是中国西藏自治区拉萨的布达拉宫及其周边建筑物的总称,于1994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并在2000、2001年扩充。

 第十届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

《故宫》

冉若琳(11岁,籍贯河南省郑州市,现就读于郑州中学第三附属小学石楠路校区)

作品主题:北京和沈阳的明清皇宫

北京故宫于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沈阳故宫作为其扩展项目于2004年也被列入其中,项目名称为“明清故宫(北京故宫和沈阳故宫)”。

 第十届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

《开平碉楼》

武墨涵(11岁,籍贯山东省泰安市,现就读于泰安市迎胜小学)

作品主题:开平碉楼与村落

开平碉楼与村落以广东省开平市用于防卫的多层塔楼式乡村民居——碉楼而著称,此次收录的遗产包括四组,共计20座碉楼,是村落群中近1800座塔楼的代表,代表了近五个世纪塔楼建筑的巅峰,展现了中西建筑和装饰形式复杂而灿烂的融合。开平碉楼与村落于200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第十届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

《七彩丹霞》

陈鑫雨(10岁,籍贯山东省肥城市,现就读于泰安市七里小学)

作品主题:中国丹霞

中国丹霞是中国境内由陆相红色砂砾岩在内生力量(包括隆起)和外来力量(包括风化和侵蚀)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貌景观的总称。这一遗产包括中国西南部亚热带地区的6处遗址。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壮观的红色悬崖以及一系列侵蚀地貌,包括雄伟的天然岩柱、岩塔、沟壑、峡谷和瀑布等。这里跌宕起伏的地貌,对保护包括约400种稀有或受威胁物种在内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许多动植物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丹霞于2010年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

 第十届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

《长城》

路锦泽(10岁,籍贯山东省泰安市,现就读于泰安市仓库路学校)

作品主题:长城

长城于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它的修建从公元前约220年开始一直持续到明代(1368—1644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军事设施。

 第十届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

《皖南村落》

刘可馨(10岁,籍贯山东省泰安市,现就读于泰安市岳峰小学)

作品主题: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

“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于2000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第十届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

《一袭烟雨罩江南》

王立弢(10岁,籍贯河北省衡水市,现就读于北京市通州区临河里小学)

作品主题: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

西递、宏村这两个传统的古村落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保持着在20世纪已经消失或改变了的乡村面貌。

 第十届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

《福建土楼》

朱芊樾(10岁,籍贯山东省泰安市,现就读于泰安市泰山外国语学校)

作品主题:福建土楼

福建土楼于2008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土楼通常为多层,建筑内沿为圆形或方形,每座土楼可供800人居住。土楼以其建筑传统和功能作为典型范例被列入,它体现了一种特定类型的公共生活和防御组织,并且体现了人类居住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

 第十届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

《青城山》

锁紫茗(10岁,籍贯内蒙古乌海市,现就读于北京市通州区贡院小学)

作品主题:青城山—都江堰

青城山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因古庙众多著称。都江堰灌溉系统始建于公元前3世纪,至今仍控制着岷江的水流,灌溉着成都平原肥沃的农田。青城山—都江堰于2000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第十届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

《丽江古城》

孙琪轩(10岁,籍贯山东省泰安市,现就读于泰安市泰山外国语学校)

作品主题:丽江古城

古城丽江,把经济和战略重地与崎岖的地势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真实、完美地保存和再现了古朴的风貌。古城的建筑历经数个世纪的洗礼,融汇了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色而声名远扬。丽江还拥有古老的供水系统,这一系统纵横交错、精巧独特,至今仍在有效地发挥着作用。丽江古城于199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第十届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

《兵马俑》

何雨茜(10岁,籍贯河北省保定市,现就读于北京市通州区贡院小学)

作品主题: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东5公里,是秦始皇嬴政的皇陵。秦始皇殁于公元前210年,葬于陵墓的中心,在他周围围绕着那些著名的陶俑。结构复杂的秦始皇陵是仿照其生前的都城——咸阳的格局而设计建造的。小陶俑形态各异,连同他们的战马、战车和武器,成为现实主义的完美杰作,同时也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第十届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

《丝绸之路》

袁睿夕(10岁,籍贯山东省泰安市,现就读于泰安市粥店街道岳峰小学)

作品主题: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

由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于2014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丝绸之路横跨欧亚大陆,申遗部分22个遗产点在中国,包括各帝国都城、宫殿群、佛教石窟寺等。

 第十届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

《曲阜孔庙、孔林和孔府》

陈彦卿(10岁,籍贯山东省泰安市,现就读于泰安市岳峰小学)

作品主题:曲阜孔庙、孔林和孔府

孔子是公元前6至5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子的庙宇、墓地和府邸位于山东省的曲阜。孔庙是公元前478年为纪念孔子而兴建的,到今天已经发展成超过100座殿堂的建筑群。孔林里不仅容纳了孔子的坟墓,而且他的后裔中,有超过10万人也葬在这里。当初小小的孔宅如今已经扩建成一个庞大显赫的府邸,整个宅院包括了152座殿堂。曲阜的古建筑群具有独特的艺术和历史特色。曲阜孔庙、孔林和孔府于1994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第十届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

《颐和园》

汪炎红(10岁,籍贯山东省泰安市,现就读于泰安市迎胜小学)

作品主题:北京皇家园林——颐和园

颐和园中的亭台、长廊、殿堂、庙宇和小桥等人工景观与自然山峦和开阔的湖面相互和谐地融为一体,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堪称中国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杰作。

 第十届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

《宏村印象》

段美西(10岁,籍贯河南省周口市,现就读于北京市朝阳区第二实验小学双桥校区[高部])

作品主题: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

西递、宏村的街道规划、古建筑和装饰,以及供水系统完备的民居都是非常独特的文化遗存。

 第十届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

《布达拉宫》

姜子凡(9岁,籍贯山东省泰安市,现就读于泰安市岱岳中学小学校区)

作品主题:拉萨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

大昭寺是一组极具特色的佛教建筑群。建造于公元18世纪罗布林卡,也是西藏艺术的杰作。

 第十届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

《长城》

李绍榕(9岁,籍贯河南省郑州市,现就读于郑州市金水区文化路第一小学)

作品主题:长城

长城在建筑学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

 第十届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

《布达拉宫》

张家宝(9岁,籍贯山东省泰安市,现就读于泰安市岱岳中学小学校区)

作品主题:拉萨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

布达拉宫,坐落在拉萨河谷中心海拔3700米的红色山峰之上,由白宫和红宫及其附属建筑组成。

 第十届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

《泰山岱庙》

董远博(9岁,籍贯山东省泰安市,现就读于泰安市岳峰小学)

作品主题:泰山

泰山遗产区包括泰山,岱庙和灵岩寺。泰山,古名岱山,又称岱宗。岱庙是泰山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

 第十届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

《五台山塔院寺》

王璟泽(9岁,籍贯河南省郑州市,现就读于郑州市金水区文化路第一小学)

作品主题:五台山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五台山由“五座平顶之山”组成,其山体以险峻的山崖和五个开阔的无树台顶闻名遐迩,乃华北地区第一高峰,珠联璧合地将自然地貌和佛教文化融为一体。五台山的建筑展示了一千多年来佛教建筑的发展历程及其对中国宫殿建筑的影响。五台山于2009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第十届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

《一片甲骨惊世界》

刘骏哲(8岁,籍贯河南省郑州市,现就读于郑州市金水区文化路第三小学)

作品主题:殷墟

殷墟考古遗址靠近安阳市,是商代晚期(公元前1300至1046年)的古代都城,代表了中国早期文化、工艺和科学的黄金时代,是中国青铜器时代最繁荣的时期。在殷墟遗址出土了大量王室陵墓、宫殿以及中国后期建筑的原型。在殷墟发现了大量甲骨窖穴。甲骨上的文字对于证明中国古代信仰、社会体系以及汉字这一世界上最古老的书写体系之一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殷墟于2006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第十届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

《长城之美》

贺嘉逸(8岁,籍贯内蒙古赤峰市,现就读于北京市通州区东方小学)

作品主题:长城

长城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其工程之浩繁,气势之雄伟,堪称世界奇迹。

 第十届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

《世界遗产——福建土楼》

蔡一铭(8岁,籍贯河南省郑州市,现就读于郑州市金水区文化路第一小学)

作品主题:福建土楼

福建土楼建于15至20世纪期间,位于福建省西南部,分布在120多公里范围内,共包含46栋建筑物。这些建造在稻田、茶叶和烟草田间的土楼为土质建筑。

 第十届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

《飞仙印象》

张雨桐(7岁,籍贯重庆市,现就读于成都市龙泉驿区天鹅湖小学)

作品主题:莫高窟

莫高窟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地处丝绸之路的一个战略要点,它不仅是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同时也是宗教、文化和知识的交汇处。莫高窟的492个小石窟和洞穴庙宇,以其雕像和壁画闻名于世,展示了延续千年的佛教艺术。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第十届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

丰钰格(7岁,籍贯山东省泰安市,现就读于泰安市岱岳区岳峰小学)

作品主题:四川大熊猫栖息地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面积924500平方公里,目前全世界30%以上的濒危野生大熊猫都生活在那里,包括邛崃山和夹金山的七个自然保护区和九个景区,是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大熊猫栖息地,为第三纪原始热带森林遗迹,也是最重要的圈养大熊猫繁殖地。这里也是小熊猫、雪豹及云豹等全球严重濒危动物的栖息地。栖息地还是世界上除热带雨林以外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生长着属于1000多个属种的5000到6000种植物。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于2006年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

(责任编辑:陈蕊 zx0180)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推荐阅读

    光影相伴 共迎新年   2025,电影院见

    光影相伴 共迎新年 2025,电影院见

    2025年元旦前后,全国电影市场持续升温,一批优质影片汇聚银幕,为节日增添了文化气息。感人至深的剧情片、轻松搞笑的喜剧片、惊险刺激的动作片……为观众带来多样化的观影选择。

    2025-01-03 09:36 电影
    火车“慢”游,一趟集齐沿途风景

    火车“慢”游,一趟集齐沿途风景

    今年以来,国铁集团持续加大特色旅游列车开发力度,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旅游列车品牌。今年前11月,国铁集团累计开行旅游列车1737列,同比增长17.6%,掀起火车“慢”游消费热潮。

    2024-12-23 10:33 小兴安岭
    河北文旅海外“朋友圈”持续上新

    河北文旅海外“朋友圈”持续上新

    连日来,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走出去”,对外精准推介燕赵文旅资源、签约合作项目、开拓文旅市场,海外“朋友圈”动态持续上新。

    2024-11-20 10:30 河北文旅
    逛市集 看演出 赏非遗,去街区赴一场城市休闲游

    逛市集 看演出 赏非遗,去街区赴一场城市休闲游

    据了解,华熙LIVE·五棵松商业街区将文化、体育、娱乐、艺术、教育与生活等业态充分融合,并结合周边配套设施举行文体活动,很受年轻消费者喜爱。此外,首店、首发、首展、首秀等也增添了这里的吸引力。

    2024-10-21 11:00 文旅
    如何让戏曲“大观园”里“百花绽放”

    如何让戏曲“大观园”里“百花绽放”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举办,“南腔北调”在此交流展示,戏曲名家带来精彩展演。本期我们约请参与百戏盛典的戏曲人才和相关从业者,就戏曲人才培养、濒危剧种保护、创新传播方式等问题进行探讨,为繁荣中国戏曲百花园建言献策。

    2024-10-15 10:27 戏曲 剧种
    云南白族扎染:“布里生花”展新韵

    云南白族扎染:“布里生花”展新韵

    “白族扎染的工序多达10余道,其中扎花和染色最为考究。扎花考量技法的精致度,染色是通过天然染料染出不同颜色,十分考量技术和经验。

    2024-09-29 10:40 云南白族扎染
    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

    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

    历经19天的精彩演出,9月23日,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司长明文军出席活动并讲话,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志纯宣布盛典闭幕。

    2024-09-25 17:29 戏曲百戏
    《黑神话:悟空》引发海外“西游热”

    《黑神话:悟空》引发海外“西游热”

    8月20日,国产首款3A(高成本、高体量、高质量)游戏《黑神话:悟空》全球同步上线,一经发售,相关词条迅速登顶海内外多个社交媒体热搜榜单,持续刷新在线玩家纪录,带动众多相关取景地关注度翻倍,中国外交部甚至也回应其热度……“悟空”彻底“出圈”。

    2024-09-13 10:04 《黑神话:悟空》
    巧手制美饰 银辉耀苗乡(匠心)

    巧手制美饰 银辉耀苗乡(匠心)

    银饰在苗族人生活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按照苗族习俗,新生儿出生的第三天要“打三朝”,亲朋好友在这一天带着礼物前来祝贺,新生儿将会第一次收到银制的礼物,蕴含着美好的祝福。

    2024-09-10 10:14 苗族银饰
    传承千年文脉 厚植家国情怀

    传承千年文脉 厚植家国情怀

    走进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纱縠行的三苏祠,秀美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令人心旷神怡。这里原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的生活居所,南宋时将故宅改为祠堂,经历代修葺扩建,成为人们拜谒、凭吊三苏的文化圣地。

    2024-09-03 09:53 眉山三苏祠博物馆

    中华网文化头条号

    中华网文化微博

    联系方式

    频道合作
    负责人
    chenjing@zhixu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