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蒋好书在张恨水国际文学研讨会上的演讲:从张恨水谈中国文学是否可以走向世界

2017-08-22 14:08:17    中华网文化  参与评论()条

以张恨水为例,有人说张恨水没有写英雄主义,我觉得是不对的,且不说他写过的抗战小说和爱国主题专栏、杂文表明着对当时时局的重要态度,即使看他笔下小说里的角色,不少也是承载着中国人“生活中的英雄主义”的。而我认为在中国语境下,中国人的“英雄主义”也是有不同表达方式的,如果一个丈夫非常关爱他的妻子、爱护他的家庭,这其实也是一种英雄;如果一个人在不该说什么的话的时候能忍住不说,不该做什么事的时候能忍住不做,他是不是也是一种英雄?

张恨水笔下的人物常常是有缺点的,但是却有着中国式、既有侠义又有温情的英雄主义,例如《啼笑因缘》里的樊家树对关秀姑、沈凤喜、何丽娜三个人的态度,一开始有着人性的软弱,后来又通过历练,得到了考验和升华,这个角色给人展示的恰恰是中国人比较真实的人性,不那么绝对、不那么宗教化、不那么夸张,甚至常常淹没在生活的琐碎当中,直至最后可以变成关键事件面前的惊天动地。在中国经典而又通俗的作品中,《红楼梦》对生活的细节着墨尤其多,而《西游记》即使明明可以成为一部伟大的求经英雄史诗,但里面却充满了插科打诨、打打闹闹的日常生活,而这些人性的矛盾,恰恰是历练人心的道场。所以我觉得中国的小说常常在生活化的叙事中,隐藏着另一种伟大,我记得丰子恺先生似乎曾说过,在艺术净化心灵的层次上,中国人画的萝卜白菜,可能和跟西方人画的宗教画一样具有伟大的价值。

如果说,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之间,特别是通俗文学史之间,本来不存在这么严重的鸿沟的话,或者说文学也就是人学的话,那么中国文学对世界文学在某些方面,或许不一定总是需要保持某种仰望的高度,也许他一开始就可以有同样的高度,只不过我们有没有这样的理念和心性去阅读和体会。在人性的平等、高贵、脆弱、坚持等等方面,我觉得张恨水在他的作品里有着足够充分的关注和表达,具有相当高的精神高度和情感深度,在他作品里不管达官贵人还是饮车卖浆之流,里面都有很强的平等性,而在表现人性在面临时代的挑战、身份的选择、个性的挑战、原生家庭的矛盾或者各方面情况下的犹豫、痛苦抉择等等问题时,张恨水先生也是不粉饰、不矫情、不鄙视也不教条的,这里面呈现的有着现代化、战争、矛盾等等在中国蔓延时,他个人对人性的热忱乐观、深刻理解和温情态度,现在看来比起后来的许多通俗乃至严肃文学,精神品格甚至都要高出很多倍,从某种意义上或许和狄更斯、大仲马等西方作家也是很相似的。

相关报道: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