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中华文化新闻 > 正文

书香入影 万卷书与万里路(1)

2016-12-13 12:56:32      参与评论()人

陈德荣 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南京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江苏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南京市楹联协会顾问、南京书画院特聘书法家。

诗书一家、书画一家是中国文化的特有传统。进入影像时代,这种由文人审美奠定的技艺渐渐跨界到摄影范畴,身兼书法家与摄影家双重身份的陈德荣便是践行者之一。

Q:你倾注近二十年的时间研究汉碑,同时却对东晋《爨宝子碑》推崇备至,这是什么原因?

A:在二十多年的书法研习中,隶书是我主要的功课,《张迁碑》、《曹全碑》、《乙瑛碑》、《西狭颂》、《石门颂》、《封龙山颂》、《衡方碑》等反复临习,也在此过程中一直反复寻找既朴厚严谨又含蓄古逸、有纯正高古气息的名碑,能意在隶楷之间,又适合隶行的创作风格的字体。

《爨宝子碑》就是我一直寻觅中的这类风格的典范,它朴茂古厚、大巧若拙、率真硬朗、气度高华、奇姿尽现。究其渊源,因属隶变时期的作品,体势情趣、情态均在隶楷之间,寓飘然于挺劲、杂灵动于木讷,康有为首在《广艺舟双楫》评其为“宝子碑端朴、若古佛之容”,其尊碑思想源于碑学本身所蕴含的艺术本真和人性原朴,这就是我推崇的原因。

Q:东晋衣冠南渡后,南京成为文化中心,如王羲之亦在南京有很多遗迹,你是怎样看待这座城市的书法传承?

A:南京作为六代十朝古都从公元221年孙吴迁都秣陵始,继之有东晋、宋、齐、梁、陈、南唐、明、太平天国均在此建都,从来都是文人大家荟萃之地,也因此留下了不胜枚举的丰盛历史文化名胜。乌衣巷的王谢故居便是王羲之伯父王导一支的住所,琅琊王家是晋代屈指可数的豪门大士族,王羲之年轻时寄寓在王导家,也造就了他作为书法家不拘礼节、不慕荣利的名士风度。《世说新语》里载有王羲之“坦腹东床”的典故,唐代诗人刘禹锡曾作诗描述东晋王谢豪门的衰败:“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Q:城市的基因对你的创作是否产生影响?

A:南京这座城市的文化气息可以随处感受,徜徉在夫子庙、瞻园、芥子园、莫愁湖、清凉山、十竹斋、渊海阁、江苏省美术馆、国画院…… 放眼所及之处,各种风格迥异的名家大师作品争奇斗艳,尽显风华姿采,让人流连忘返!1980年代的南京,更是名家大师云集,学习书法绘画的风气非常浓厚,各种相关的学习培训机构也随处可以遇见,而名家大师们也经常会亲临各种笔会活动,不尽余力地分享、传授各种创作经验和书画技能,无论对从事书画的专业人士,还是爱好者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比如学国画绝不会错过的《芥子园画谱》。

Q:你的书法集以《游目骋怀》为名,为什么会选择王羲之这四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