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面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看”字古音为一声,但现在大多读四声。这里最重要的就是拟人的写法,李白把“敬亭山”写成了朋友,甚至是知己。
古人云,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此刻,李白的知己就是敬亭山。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彼此之间怎么看都不相厌,只有我跟眼前这座敬亭山了。
李白这辈子一直觉得自己怀才不遇,经常被人挤对,无奈中寄情于山水。这首诗,李白一直在写美景,读过却觉得满心都是孤独的情感。他笔下的敬亭山和自己相对而视,含情脉脉。这山对自己很钟情,比很多人强多了。而鸟啊,云啊,此刻都不重要了,即便你们都走了,我还有敬亭山。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写于杜甫56岁那一年,安史之乱虽然结束了,但是杜甫自己的生活依然是颠沛流离,再加上生活贫困,年老多病,各种苦涩堆积在一起。秋日杜甫独自登高,借景抒怀,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这首诗被认为是文学史上写悲秋最有代表性的一首诗,也被称作“七律之冠”。
这首诗写作的地点是夔州,在今天重庆市的奉节。当年杜甫本来在成都的草堂生活,但是由于朋友严武去世,不能再资助他,只好离开成都,来到夔州并且在那里生活了几年。这年秋天,他登上了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瑟瑟的秋风吹来,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诗。
我相信大家对白帝城都不陌生,李白在这里接到了被赦免的好消息,愉快地写下了《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而杜甫的这首诗也很有气势,但是情绪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