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展出的“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与故宫博物院藏传世弘治、正德瓷器对比展”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1603年,莎士比亚在创作喜剧《一报还一报》时,给剧中人物庞贝设计了这样的台词:“三便士左右的盘子虽然不是中国盘子,但也算是上好的了。”不经意间,莎士比亚透露出一个信息:当时的中国瓷器在西方社会属于稀罕之物。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展出的传世瓷器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事实是,那时的英国人始终对中国瓷器投以好奇的目光。1615年,培根在《对浪费的弹劾案》一文中很肯定地写道:“瓷器就是埋在地下的一种膏泥,经过很长时间以后就会凝结成带有玻璃光泽的精美物质。”约翰·多恩则脑洞大开,在《马卡姆夫人哀歌》中诉说着自己的想象:“如同中国人,经过百年沉淀/他们埋下黏土,挖出瓷器。”
在京展出的“‘国之瑰宝’——中国景德镇陶瓷文化展”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通过收集这些散落在英国文学作品中的中国瓷“碎片”,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蔡芳发现,中国瓷是英国走向现代过程中的重要一环,“给英国人的饮食、消费和贸易领域带来了现代性”。
蔡芳是在“讲好陶瓷上的中国故事”研讨会上发表上述观点的。日前在江西南昌举行的这次研讨会,由江西师范大学叙事学研究中心、江西省社科院中国叙事学研究中心、景德镇陶瓷大学艺术文博学院、景德镇学院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联合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