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釉彩绘是磁州窑瓷器的主要特征之一。磁州窑位于河北省磁县,因地属磁州而得名,是北方宋、金时期烧瓷品种最为丰富的一个窑场。它继承了唐代南北民窑的特点,烧瓷品系繁多,除白釉、黑釉外,还有白釉划花、白釉剔花、白釉褐斑、白釉釉下黑彩、珍珠地划花、绿釉釉下黑彩、白釉红绿彩和低温铅釉三彩等。白地釉下黑彩,是磁州窑使用最多的品种,也最具特色。
图1 元代磁州窑白地黑彩划花纹瓷罐
白地釉下黑彩工艺过程是在成型的坯上,先敷一层洁白化妆土,然后用细黑料绘画纹样,再在上面施一层薄而透明的玻璃釉,入窑烧成,黑白两色形成强烈对比。白釉黑彩的取材比较广泛,取材于自然界中的植物、动物和人物故事,生动亲切,情趣浓郁。布局上以传统的中国画写意手法结合图案变化特点,画面既简洁又生动,同时还借鉴金银器、漆器和织绣工艺来丰富自身的装饰,对磁州窑的彩绘有一定程度的影响。镇江博物馆藏有一件元代磁州窑白地黑彩划花纹瓷罐(图1),高22.5、口径15.8、底径10.1厘米。直颈,溜肩,肩下内收,暗圈足。全器绘凤穿缠枝花卉纹,颈、肩及近底部各绘两周弦纹。其底色与纹饰色彩的对比强烈,黑白分明,颇似中国水墨画,运笔洒脱、简练、活泼,具有浓郁的北方气韵。
图2 南宋吉州窑白地褐彩小罐
南方吉州窑从磁州窑的白釉彩绘装饰技法中获取灵感,充分利用釉下彩的装饰,纹饰多样,品种繁多。从瓷器品种、釉色、纹饰到装烧技术,融合了南、北各窑为一体,并不断创新,具有浓厚的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镇江博物馆藏南宋吉州窑白地褐彩卷草纹长颈瓷瓶(图2),高15.4、口径3.5、足径6厘米。圆唇,长颈,扁圆腹,浅圈足,足底朱书“戊”字。口沿及足处绘弦纹,整器绘卷草纹,足部绘变形回纹。胎米黄色,疏松,全器施釉。南宋吉州窑白地褐彩小罐(图3),高5.7、口径6.5、底径4.3厘米。敛口,平沿,鼓腹,圈足。颈与腹下部绘弦纹,腹部开光,内绘卷草纹,画法简洁,主题突出,动静结合。胎米黄色,较疏松,全器施釉,底部无釉。
图3 南宋吉州窑白地褐彩卷草纹长颈瓷瓶
吉州窑与磁州窑所绘纹饰都相似,如折枝纹、牡丹、缠枝莲、卷草纹、开光等。二窑制作工艺都是在已成形的坯胎上用细黑料绘画纹样。不同的是磁州窑胎体粗糙,需在已成形的坯胎上上一层白色化妆土,再绘画所需的纹样。吉州窑胎体较细腻,在已成形的胚胎上直接彩绘,后施薄釉。磁州窑的白地黑花釉色漆黑,纹饰线条粗放,吉州窑白地釉下彩呈褐色,纹饰线条纤细,含蓄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