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沐迪
从前石涛曾写信向八大求画:再画幅小的吧,那幅太大家里挂不下。八大和石涛同为大明的后裔,他们的交往虽受当时地理条件的限制,但他们毕竟心心相印,相互推崇。从二人的通信可知:八大曾为石涛画过一幅尺寸比较大的《大涤草堂图》,因为石涛房子小放不下,因此求八大再画一幅三尺高,一尺阔的小幅作品。
由此可以看出,作为书画大师石涛却不像今人这样,一味追求大尺幅的书画收藏。这可能是因为石涛作为创作者,深知作品的价值取决于作品的精度和深度,所以尺幅在他看来是较为次要的因素。
石涛《与八大山人手札》
而近年来,“大尺幅”这个“次要因素”却却愈发受到书画创作者的“重视”和“欢迎”。书画界开始出现了一种“贪大求长”的现象。作品尺幅来越大,字也越写越大,但凡下笔,动辄就是四尺、六尺、八尺整纸。即使如此,有的书画家仍然感觉不过瘾,并以此做文章妄图成为新闻热点。
诚然,“大”和“长”无疑是获取视觉感受的重要手段。结果是,“组合柜”、“高层洋房” 矩阵式大巨制成为展厅抢眼的主要手段。从近些年的国字展览来看,作品尺幅的“大”势似乎已经难以控制。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模仿明清高堂大轴的纵向发展到顶天立地的极值,近年又有横向富态肥胖发展之趋势。而像一些知名书画家在地上创作张挂于展厅,纵做顶天立地,横占一面墙的作品更是将巨幅作品的尺幅之大、感染力之强探索到了极致。
八大山人《鳜鱼》
鉴于这种乱象丛生,许多大展征稿启示中明确限制了最大尺幅。但聪明的创作者们却在横向尺幅上做起了文章,于是竖向八尺、横向八尺的方幅作品,横四条、六条、纵八尺或横八尺,纵四、五、六条叠加组合的“组合柜”式作品出现了。它们在不违背征稿要求的同扩大了作品整体幅式面积,在博取观众注意力上做到了足够“大”气。
这些无比“大”气的作品,一些多以册页手卷形式出现的作品,因册页手卷作品数量的限制,也以高层洋房纵四、五、六,横二、三、四方阵形式改头换面于展厅中出现。这些“组合柜”、“高层洋房”阵列作品形式的出现,以排比式、递进式、多回环形式刺激着观者的眼球,它在取得展厅展览效果的同时,也存在着作品割裂断气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