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雕英雄传》出英译本的消息发布后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国内读者特别关注的是,西方读者能否理解金庸独特的武侠世界?植根于中国文化传统的“江湖”,译成英文后会不会意蕴全无?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找来了已经发行的《射雕》英译本第一册《英雄诞生》(A Hero Born)。
《英雄诞生》包含从第一回《风雪惊变》(Suddenly a Snow Storm)到第九回《铁枪破犁》(Spear Splits Plough)的内容。尽管故事刚刚展开,人物并未悉数登场,但在普及背景知识、解释武侠意境方面下了不少功夫。
《射雕英雄传》英文版封面,左图是已经发行的第一册,右图是正在翻译中的第二册。
普及历史背景:“一个伟大的中国王朝败退南方”
在正文开始之前,译者安娜·霍姆伍德(中文名:郝玉青)写了一篇导言来帮助读者理解《射雕英雄传》的历史背景。她告诉读者,这是一个真实历史框架中的奇幻故事,发生在“一个伟大的中国王朝支离破碎、败退南方”的时刻。
译者写道:“我们的故事从1205年开始。宋帝国败退南方,被女真族建立的金国赶出了自己的首都。与此同时,蒙古的将领铁木真——也就是后来的成吉思汗,正在草原上招兵买马、蓄势待发。”
《射雕》的故事主要设定南宋时期。开篇借由“说书人”张十五交代时空背景,以他之口讲述了北方的兵荒马乱、民生凋敝,以及南宋朝廷偏安江南的现状。小说将一些真实的历史事件、人物与作者虚构的情节和主人公结合,如果对中国历史没有基本的了解,很难体会其中深意。例如两位主人公的姓名“郭靖”、“杨康”,意在不忘“靖康之耻”,正好呼应小说的时代背景。
除了在在导言部分交代宋、辽、金之间的战争与纠葛,译者还在正文中对历史人物、事件和一些中国特有的概念做了文字注释。英译本在注释“靖康之变”(Jingkang Incident)之变时是这样说的:
“1127年,女真南征时洗劫了北宋都城开封,俘虏了宋朝皇帝钦宗和他的父亲徽宗,以及皇室家庭的几位成员,这导致了北宋的终结。失去大片国土的宋朝皇帝逃到了南方的临安城,但这一事件造成的心理上的创伤绵延了几个世纪,并至今横亘在中国的文化记忆中。”
译者进一步解释道:“本书将年份写为公元纪年只是为了方便读者阅读。在中国传统中,年份是按照皇帝年号来称呼和计算的……‘靖康之变’就是根据这一事件发生时的皇帝年号来命名的。‘靖康’的意思是‘安宁’(Serenity)和‘生命力’(Vitality),反映了那个动荡年代里追求和平和繁荣的政治愿景。”
宋金南北对峙
英译本中单独注释的内容还包括历史人物如丘处机、王重阳、岳飞、葛洪、荆轲、聂政、辛弃疾等,以及一些中国特有的名词或概念,如“九泉”、“梁山好汉”、“全真教”、“少林寺”。对涉及蒙古语的部分也做了说明,包括《蒙古秘史》里的一些典故,如札木合的“不流血而死”等等。在注释“狼牙棒”时,译者还用16世纪英国的武器作为类比,并且解释了这种武器的外观和用法。
中西方“狼牙棒”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