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者》第二季开播以来,延续第一季的综艺清流气质,赞誉不绝于耳。所谓初心不改,朗读依旧,一股诗意与力量交融的文化鸡汤,又在春夏荧屏温暖流淌。
董卿在《朗读者》的序幕中说:“朗读是传播文字,而人则是展现生命,将值得关注的生命和值得关注的文字完美结合,就是我们的《朗读者》。将优秀的、有价值的文字结合在一个故事中,通过朗读分享给观众,这是《朗读者》纯粹而美好的初心。”文字和人生之间的关系,是《朗读者》要表达的,所以它并不偏废任何一方。放大嘉宾访谈中那些故事性的人生经历是为了对他们之后所朗读的文字与人生之间的关联清晰起来,让观众在感动中领悟这些文字曾给他们的人生带来怎样的意义。
阅读是质朴的,然而于人生,阅读绝非可有可无的风雅之事。第二季中物理学家薛其坤叙述式地回顾了如何从一个平凡的农家子弟,经历条件艰苦的求学时代,直到领略科学之美。当这位物理学家字字清朗,铿锵有力地念起《礼记·大学》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后来,在作家毕飞宇的一篇访谈中看到他的解读。毕飞宇说:“《大学》里头有两个重要的概念,一个是‘格物’,就是探求事物,一个是‘致知’,就是获得知识。实际上,“物理学”这个学科的名称从日本引进来之前,我们的物理叫做‘格物致知’,简称‘格致’,鲁迅的时代就是这样。由薛教授来朗读‘格物致知’,实在是般配。”
体育明星姚明的职业生涯的一丝一毫早已被媒体反复报道,而当人生与朗读相结合时,一切的已知又展开了新的空间。姚明谈到了2008年奥运会运动员的选拔,因为名额的限制,一部分队员被淘汰了,他们发出了刺耳的嚎哭。说到这里,姚明问了董卿一个问题,他说:“能说他们是失败者吗?”姚明选择海明威朗读,在海明威的众多名篇中,他选择了《真实的高贵》,海明威是一个高贵的写作者,他的许多作品都在说同样的事——人类可以被击倒,但不会被击败。或许在不得不提前退役时,姚明在他的体育生命中伤病被击倒,但他留给观众的问号是,这同样是生命的失败吗?运动员的尊严与骄傲还会在他今后的人生中支撑他继续奋进吗?节目中,他没有答案,但他站着舞台上朗读的状态,他退役后的作为已经是给观众以启示了,乃至拓展了超越他自身经历的广阔思考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