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日新雨晴,草牙菜甲一时生”
3月18日是夏历(阴历)“二月二”——汉族民间传统节日。该节流行于全国各民族地区,风俗活动较多,又有中和节、花朝节、踏青节、挑莱节、春龙节、青龙节、龙抬头日之称。因时间在夏历二月初二日,故名。节日当天及其后民间以刀尺、百谷、瓜果种籽、迎富贵果子等互相慰问赠送,并有挑菜、踏青、迎富等活动。
此节唐代已有,白居易《二月二日》诗:“二月二日新雨晴,草牙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写出了春来雨后,草、菜破土萌生,着薄衣的人们上街过节的情况。
宋代,此节亦盛行。
明代以后,“二月二”又有关于龙抬头的诸多习俗,诸如撒灰引龙、扶龙、熏虫避蝎、剃龙头、忌针刺龙眼等节俗,故称龙抬头日。元费著《岁华纪丽谱》:“二月二日踏青节,韧郡人游赏散四郊。……”。又汪灏《广群芳谱天时谱》引《翰墨记》:“洛阳风俗,以二月二日为花朝节,士庶游玩,又为挑菜节。”
清咸丰《武定府志》:“……以二月二日为春龙节,取灶灰围屋如龙蛇状,名曰引钱龙,招福祥也。”
“中和节”是唐德宗李适(kuò)于贞元五年(公元789年)设立的。据《唐书·李泌传》记载,唐中叶以前,春天只有三个节日——正月九、正月晦(三十日)和三月上巳节,二月没有节,李泌上书,废正月晦,以二月一为中和节(取中正、平和之意),以示务本。德宗十分赞同,并下令以正月初九、二月朔和三月上巳合称三令节。他提倡设立这个节日的理由是为了祭勾芒神,也就是祭日神。传说,中和节是太阳的生日,尉迟枢《南梵新闻》记载说:“李泌谓以二月一日为中和节,人家以青囊盛百谷果实,更相馈遗,务极新巧,宫中亦然,谓之献生子。”可见献生子是中和节活动的主要特点。在唐朝帝王的倡导下,中和节达到了极盛,每年逢此日,人们都要加以庆祝并举行祭祀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