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雅安8月15日电 题:汉源湖畔的斫琴师:打磨历史的遗音
作者:刘刚 黄伟
10多年前,谢家良开始收集大渡河里的“棺材板”,传承着家族的手艺——斫琴。选材、斫制、上漆、调音等100多道工序,一凿一斧中,他打磨出历史的遗音。凭借着一颗对古琴完美追求的“匠心”,他数年如一日坚韧地斫制出一张张古琴,在古琴圈中留下诸多好评。这位斫琴师,正是雅安市汉源县的谢家良。
古琴,又称七弦琴,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4000余年,俞伯牙、钟子期因一曲“高山流水”而成知音的故事千古流传,《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精心设计“空城计”吓退司马懿大军,他们所弹奏的都是古琴。
今年49岁的谢家良是一名“隐居”于汉源湖畔的斫琴师,在雅安人很多人都不知道他在制作古琴。谢家良所制的琴既严格遵循古法手工制作,又对古琴的外观、内部构造及髹漆工艺加以改善,总结了一套完整并且成熟的制作流程。
在汉源湖畔——汉源县富林镇清湖村公路旁的一户民居外,摆放着众多板材。一位身着唐装的壮年,正在其中忙碌着……在他身后的铺面内,摆放着四五张已经有着雏形的古琴。
谢家良是汉源湖畔小有名气的古玩根雕等的收藏爱好者,在当地收藏界也小有名气。但他是一名斫琴师的事情,却少有人知道。
“我爷爷和父亲都是斫琴师,我只是传承着家族的手艺!”放下手中的工具,谢家良走进屋内,拿出了一张已经做好的古琴,手指拔动琴弦,发出悦耳的声音。
在长辈的口中,谢家良得知,早在明代初期时,谢家祖上就是很有名气的斫琴师。传说他的祖上曾收藏了一张好古琴。这张好琴的很多部件都用翡翠、象牙等制成。都说财不外露,但作为爱琴的斫琴师,自然为把这张好琴向大家展示。但这张好琴,被当地豪强一直“惦记”着。也许是为了避难,也许是其它原因,谢家祖上跟随着“湖广填四川”的大潮流一起,几经辗转,来到四川定居下来。
诗经有云:“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我有嘉宾,鼓琴鼓瑟”。琴和瑟交相辉映,奏出悦耳之音。诗中提到的古琴,其历史可追溯到三千多年以前。此次,《匠心》栏目组带你走进古琴世界,感受无弦之音的精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