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由北京文博交流馆主办、其所属单位北京智莲隆基艺术品中心承办的“海棠春晓”文化艺术周之“音乐——古琴与古建的和鸣”主题讲座,在2018年的第一场霏霏春雨中如期举行,吸引了60多位来自社会各界古琴爱好者的踊跃参与,同时邀请了广陵、金陵派古琴传人石琨先生及归教于龚一先生门下的资深琴人秦羽先生到场,并演奏了《良宵引》等传统琴曲。
当天,主讲人斫琴师、築雪山房古琴工作室创始人梵戈先生,就古琴的美学鉴赏等知识内容,与在座的古琴爱好者们进行了分享。讲座中,梵戈先生从古琴的材质之美入手,用自己的独特视角及理论分析了鉴赏古琴制作涉及的面底材料的优良标准,并带来了多种制琴良材(松、杉、桐、青桐、云杉等)的样板供到场爱好者把玩研究。
接下来,讲座又结合古琴的用材选择,深入解说了古琴发声的原理,古琴所用材质、形制、结构等对古琴的“韵”之影响等制作奥秘,梵戈说,不同材质均可以制作出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九德”之美的古琴,而所谓泡桐制琴就必然会有“空、韵短、不够圆润或不匀”等传言并不科学。梵戈说,所谓圆、匀、松、透、清、丽、和、润这些特性,多半更取决于制作工艺,任何材质都可以实现一定程度上的这些特性,但不同材质由于材料料自身特性的差异,基础频率的差异等,会导致整体的音色特征在有上述共同特性的基础上又有着一定的量和质上的差异。
在活动中,梵戈反复强调了古琴作为乐器时的准确性的重要。梵戈说,古琴作为乐器是有其音域范围的,作为世界上平均弦长最长的乐器,古琴历来的核心审美都与沉、厚、松、立等特性紧密相关,但是很多老琴及新制古琴,在音域的准确性上是有相当的缺失的。正如小提琴的声音可以很美妙,但大提琴如果发出了类似小提琴的音色,即便听感上很美妙,但它的音域是不准确的,也就是说声音是不对的,也不是大提琴应该有的音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