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非遗 > 传统技艺 > 正文

京城斫琴师梵戈:中国人做东西就是和时间商量着来

2018-06-06 10:18:51    中华网文化  参与评论()人

引言

斫琴师梵戈眼中,古琴有各种形态、各种个性、各种音调,等待着人们去发现与聆听。只有当心、手、木料与时间融合为一时,作品才能清脆悦耳,流转舒缓。

京城斫琴师梵戈:中国人做东西就是和时间商量着来

晨起沏一壶热茶,看一会儿书,打一会儿坐,再而去工作室忙一天,除非有访客,否则日子就是在锯、刨、挖、锉及反复的试音调整、听音审辨中度过。这便是京城斫琴师梵戈一天的日常。

受父亲的影响,梵戈在幼时便与古琴结缘,初听琴声,袅袅琴音让他格外欢喜,于是,在求学,一点点成长中,古琴渐渐成为他的一生的陪伴。

潜心研究古琴斫制近二十年,一块不起眼的木头,在梵戈手里变得很神奇,“当、当当”轻敲两三下,看似普通的木头竟发出通透而悠扬的声音,久久不绝于耳。一张半成品古琴,架在琴绷上,手指轻轻一拨琴弦,纯净、和谐、饱满的琴音从琴头“滑”到琴尾,来来去去,久久不歇。“琴弦所传递的能量在琴体各振动区域间的有序、充分的传递是一件乐器发出美妙乐音的根本”,梵戈谈起自己的制作理论时,眼睛里闪动着异样的神采。只有近距离欣赏古琴,才能理解古人所说的“余音,绕梁三日”到底是怎样一种令人陶醉的感觉。细细闻上去,古琴的木料中还散发出一股不浓但却沁人肺腑的香气。

【关于木料】

制琴的木料一定要精挑细选,有时候,甚至一整片森林中,也不一定有一棵适合制琴的。

一般制琴者认为松木不是好的琴材,松木制琴的难度很高,技术上稍有差池则难以出还算过得去的声音,而杉木的制作难度低得多,从而多数制作者喜欢用杉木。可事实真的是这样么?并不然。几年前,在梵戈去收一批汉代木料之前,已经有数拨琴坊及制琴者去看过这批木料,但都惋惜松木不能制琴。而他听说这批料子是其最擅用的松木后,立马拍板让对方全数留下,紧而马上赶过去收料。这批料子的数量很多,以梵戈个人的制作数量而言,此生也完全用不完。但他却想把这么多木料花费巨大的成本和精力保存下来,并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使用。他说如果不把它们保存下来,可能就会沦为茶桌、木椅等日常用具,不亚于暴殄天物,另外这种年份的老料,恐怕将来是很难有机会再遇到,也希望将来他的学生,甚至后人,在数十、数百年后仍然能有好的材料使用,这是福泽后人,薪火相传的一种责任。

京城斫琴师梵戈:中国人做东西就是和时间商量着来 

即便带回工作室的木料,也都不能马上使用,还要再等上3-5年的时间,木料的形态才会逐渐稳定。梵戈常说,时间,才是最伟大的斫琴师。

【关于制作】

随着古琴的没落,国内已经很难找到制作古琴的工具,所以梵戈常常自己寻找、改制。

京城斫琴师梵戈:中国人做东西就是和时间商量着来

 

云南白族扎染:“布里生花”展新韵

24-09-29 10:40:50云南白族扎染

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

24-09-25 17:29:18戏曲百戏

《黑神话:悟空》引发海外“西游热”

24-09-13 10:04:26《黑神话:悟空》

巧手制美饰 银辉耀苗乡(匠心)

24-09-10 10:14:41苗族银饰

传承千年文脉 厚植家国情怀

24-09-03 09:53:33眉山三苏祠博物馆

先人们是怎么给动物字定型的?

24-08-27 09:32:27动物定型

吉他赋能文旅发展(深观察)

24-08-19 10:29:29吉他文化,文旅

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公布特邀剧目

24-08-08 11:12:56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

北京中轴线:一条擘画了七百多年的文明线

24-08-05 09:38:00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

当“齐天大圣”遇见奥运盛会

24-08-02 09:25:26奥运会,国产动画短片《奔赴热爱》

中国电影迎来“火热”夏季 多题材致敬优秀传统文化

24-07-23 10:13:16中国电影,优秀传统文化

101座博物馆托起“博物馆之城”

24-07-19 10:07:57博物馆之城,太原

谁是史上第一个“吃瓜群众”?

24-07-17 09:24:02夏天,西瓜

“探秘古蜀文明”展览亮相北京大运河博物馆

24-07-05 10:15:24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三星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