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文化频道

文化
当前位置:文化 > 非遗 > 传统文化 > 正文

长命周的三个特殊组成条件

刘伟鹏:长命周的三个特殊组成条件

为何称之为“周”?此名有何意义?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周朝正是这样一个不断准备的实力派。众多特殊条件的融合,造就了周朝这一超长寿命的政权,是各种条件层层叠加的结果。正是因为周朝能忍能张,它才得以保持国祚长达八百年。

一、为什么叫周?

周文王祖父古公亶父举国迁到岐山前,其部落名字叫“豳”(音bin), “豳”族居住在岐山下一个名为周原的地方,所以这个部族更名为“周”,这是《史记》中说法。但后来有学者质疑,称在古公亶父的姬姓部族早就有“周”的名称,并不是因为“周原”这一地名更的名,且“原”字在甲骨文中有源头的意思,所以更合理的解释为,周原这个地方是因周人的源头迁徙至此而命名。

针对这些争议,甲骨文提供了一些证据。

甲骨文中记载了一段发生在武丁时期的战事。文称:“贞:令多子族眔犬侯剪周(剪灭周方国),由王事。丁未卜,侯……弗敦周(敦伐周方国),八月。甲午卜,宾贞:令周乞牛多(子)。”文字意思大概为武丁领导的商经过多次战役打败了周国。这说明,在商武丁时期,周国就已经存在。

古公亶父迁都岐山的时间约在公元前1147年—公元前1113年,彼时为武乙在位时间,而武丁执政时期在公元前1192年之前,这与《史记》记载对不上。之后有学者通过对商周古字的分析,从 “周人不用族徽”与“周人不用日名”等运用习惯出发,得出周氏分两支,一是妘姓的周氏,一是姬姓的周氏,甲骨文中记载的武丁时期周方国有可能是妘姓周方国。妘周与姬周这两个不同的国家共同用了一个“周”的国号。

甲骨文“周”

甲骨文“周”

据分析,古公亶父在迁都到周原后,可能通过武力手段吞并了周原的原主人妘周,随后将国号更改为“周”。尽管真相可能永远无法完全确定,但通过甲骨文卜辞,可以基本断定“周朝的国号并非因周原而起”。周原的土地肥沃,适宜农业发展,为周朝的粮食丰产提供了条件,这是其长期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甲骨文中的“周”字表现为四方田地中生长的植物,这种造字原理从侧面验证了迁都的决策是正确的,体现了古公亶父超前的政治洞察力。

二、周灭商的关键点

古公亶父迁岐后,周人在岐山一带专心发展农业,初始并无足够的力量与商朝对抗。然而,外部环境的变化为周提供了绝佳的机会。东夷的频繁活动分散了商朝的注意力,成为商朝各代君王的主要对手。至商武乙时期,东夷的力量更加强大,甚至直接挑战中央王权。商纣王的东夷战争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严重削弱了商朝的国力。《左传》中的描述“纣克东夷而陨其身”指出了这些战争对商朝的长远影响。

长期的军事消耗导致商朝内部矛盾加剧,各藩属国受损,国内反对声浪高涨。在此背景下,周朝得以避开直接冲突,静待时机而蓄势待发。

在“孟津观兵”一节中,周武王发兵伐纣至古渡孟津后因故返回,至于姬发为何退兵,我们这里不作分析,我们只说周伐商已有实际举动,而纣王也全情得知,那为什么纣王却没有讨伐周国?这仍然是因为东夷的缘故。商夷战争让商朝根本分不开身去对付周国,两杯毒酒只能选一杯。东西两个叛乱者,纣王选择了解决东夷。

在前面商一节时,我们讲过,纣王对姬昌囚而不杀,也是因为形势使然,不得已采取的绥靖政策。现在对姬发的态度,他仍然采取的是先平定外乱、以时间换空间的策略。等搞定东夷,再腾出手收拾周人。

可惜时不待人,周武王旋即再起兵。这一次,姬发仍由孟津合兵,连夜出发,冒雨赶路,不顾一切赶往朝歌。因为他得到消息,知道城内空虚。姬发要赶在甲子日前到达殷地,他作战争动员时说,“机会只有一次”,这机会是什么,那就是纣王主力在对阵东夷无法抽调回来。

周武王抓住了机会。朝歌城内,纣王根本凑不齐进行有效抵抗的军队。一帮奴隶与战俘抵抗一阵后,周武王攻下朝歌。

历史上将周的兴起归因于武王仁义,但我们通过甲骨文看到,事实并不尽然如此,这场战役的成功不仅归功于周武王的军事策略和迅速行动,还得益于他对时势的准确判断和对机遇的把握。这一战役也反映了周朝能够灵活应对、及时调整战略以适应变化情况的能力。

三、周为什么要封那么多诸候国?

武王灭商之后,为巩固新建立的周朝,采取了分封制度,这一政策对维持长期的国家稳定起到了关键作用。武王将土地分封给有功的姬姓贵族和其他异姓贵族,旨在通过这些诸侯来集中王权并维护治安。

而受封土地的诸侯则会对土地再次分封,在这次分封过程中,卿大夫是受益者。卿大夫以下,士和奴隶还可以接受分配。这样就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级模式。

周的土地分封模式在边疆稳定和对周围方国的控制、以及集中王权方面体现出优势。他将贵族分封到边疆,这些贵族都是自己人,可为周朝形成屏障,达到防范边疆的目的。周之前各朝,都在边疆问题上吃过大亏,成汤推翻夏朝,周武王推翻商朝,都是其他方国部落对中央王朝的入侵,殷鉴不远,周必须预防。

比如在处理东夷问题上,周朝将姜姓贵族(其中的代表人物为姜子牙)分封到齐国营丘来控制东夷。再比如对“楚蛮”,周朝又在汉水周围分封了很多诸侯来监视。

除控制外,周朝贵族到各地,打破了以前各方国多由本族自己管理的局面,这种安排有利于中央与周围方国紧密交流,同时强化周天子与方国之间的隶属关系,实现同化控制的目的。

周朝始建,土地还没有收入囊中,百姓经年历战,需休养生息、再事生产,而王朝初建事务繁多,中央没有更多精力去应对更多更大的事务,所以将土地分封出去,让王权分封的诸侯去管理,同时还能刺激他们自我发展,去收复周边失地,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下,这样的安排能在最大程度刺激个人意愿,发挥个体能动性,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这是体现政治智慧的一手妙招。只要中央调控得当,做好监控、轮换等工作,就能以制度完成对诸侯的控制。“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王权理念也通过这种种制度层层深化,深入人心。分封诸侯也因个体力量与王朝力量对较悬殊太大,大多也俯首听话。不得不说,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这是西周维护胜利成果的最合适的方式。

草书“周”

草书“周”

周的另一个创举是建立了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以礼乐来区分和维护贵族等级,从而巩固统治地位。礼乐的推行在统一民心、体察民情、治理国家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这些制度,周朝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对社会的深远影响和控制。

诸侯分封制和礼乐制度为周朝稳地发展创造了条件。这是周朝历史较长的一个原因。

到东周时期,中央王朝势力衰弱,血亲贵族血缘关系疏远,分封制及礼乐制发生了变化。但因前期打下的基础,此时周天子仍是天下中心,各诸侯无论怎么发展壮大,周天子的认可才是权威认证,只有周天子签发“伯”的证书,才证明诸侯的地位。这个程序一直持续到战国时期,彼时礼崩乐坏,环境一盘散沙,但各诸侯的大动作仍以周天子批示为准。

“尊王攘夷”的等级观念根深蒂固,诸侯实力再强,也还是奉周天子为王。但此时周天子存在的价值更多在于平衡各诸侯之间的关系,让各方相互制约,不敢冒大。

直到春秋时期,贵族礼仪仍有留存,各国都开始追求更大的自主权和扩展自己的领土,周天子因此有继续存在的价值。

到了战国,情况发生变化,“兵家诡诈之道”让战争越来越残酷,礼仪让道于豺狼,血色手段冲走仁义道德,小国疲于活命,大秦一统天下,谁也不会顾虑周的态度了。周便开始灭亡了。

分封制始于商朝,在周朝达到巅峰,它在西周只是形式上统一全国而实际并未完全掌握全国土地的情况下体现出制度上的先进之处,但同时也显现出其弊端。诸侯个体能量被激发,变大变强成为现实目标。所以他们的士兵更加骁勇善战,他们的经济更加发达,他们的版图也更加强大,周王朝也更加强盛。但另一方面,同样出于人性等更多不可克服的原因,自我膨胀、失控等情况也自然出现。诸侯与中央王庭的矛盾关系永远是社会阶级关系中最血腥现实也最不可调和的一种。

因为周武王和周公的杰出伟大,也因为周礼的束缚,封地管理在起初还算是顺利,但随着外姓分封越来越多,利益流出自家人之外,这套制度就慢慢的偏离了轨道。此消彼长,当诸侯国实力超过周王朝后,大家再不愿把自己的劳动成果上缴,矛盾便不可调和,就只剩下你死我活了。

在这个制度中,最大的漏洞在于层层负责制。前面我们说了诸侯可以把土地再封给卿大夫,卿大夫可以往下再分封给士,而反过来就造成士只听命于卿大夫,卿大夫只听命诸侯,大家基本都能看明白这个漏洞的致命之处,周天子失去对中间阶段的控制,其地基中本应该最坚实的一块被掏空,当然容易倾倒。事实也证明,诸侯一旦强大,周天子就成了摆设。

分封制带来的诸侯之乱是中国历史内乱的主因之一,对百姓生活造成极大影响。

直到秦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后,郡县制推行,分封制结束,老百姓日子才好过一些。

周王室国祚八百年,主要原因在于它在特定时代下制度模式,这种模式并不一定多么先进,但却十分适合当时的环境。至于其君主的能力等等,并不一定多有优势。

四、

周是怎么走向灭亡的?

史学家们将周的浩劫归因为几次富含戏剧效果的冲突,比如烽火戏诸侯或“周郑交质和射王中肩”事件等,这其实是简单粗暴且戏谑化对待历史的常见方式。周幽王和褒姒,当然存在品格上的不足,也做出了一些错误的事情,但这不会是导致帝国灭亡的主因。烽火戏诸侯只是表明了周中央王朝对诸侯控制力在减弱,而“周郑交质和射王中肩”事件则证明了周王朝已名不符实的事实。这都是大历史下的必然走向,这种走向不能用一两个单一事件来归纳成因。 

而真实的原因在于分封制漏洞的扩大和周王室领土面积的削减,分封制我们前面说过,现在这里再说一说土地大幅缩小对周王朝的影响。

周平王东迁后,除了洛阳城及其附近的京畿之地,周实际控制的土地已无其它。他们的发迹处关中平原也成为秦人的国土。失去关中土地,周王朝甚至连独立供养一支军队的经济实力都没有了。有一个成语叫“债台高筑”,充分说明了周朝当时的处境。周赧王被债主逼到高台躲债,一个这样的天子,怎么能让诸侯国臣伏?

土地制度,向来是王朝兴盛或瓦解的重要原因,西周时期实行的井田制,相较于土地私有制,生产力较落后,但它的好处是使得人口对于土地的依赖性没有那么强,一旦人和土地的关系紧密起来,人对土地的依赖性增加,出于个体发展、群体增强的必要性,各类矛盾包括大规模造反势必会增多。

王朝更替其实就是财富土地兼并重组的过程。夏商周时期,生产力落后,兼并速率低,一个朝代兼并出另一个王朝,需要几百年,而越往后,随着生产力提、科学技术发展,这种兼并周期会越来越短,所以我们看到,周得以存活八百年,而周之后的封建王朝,改革土地制度,加强皇权,促进生产力发展,作了很多努力,却没有长过周朝的,这不是个体能力的原因,这是历史的趋势。

刘伟鹏:长命周的三个特殊组成条件


(责任编辑:陈玲玲)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推荐阅读

    河北文旅海外“朋友圈”持续上新

    河北文旅海外“朋友圈”持续上新

    连日来,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走出去”,对外精准推介燕赵文旅资源、签约合作项目、开拓文旅市场,海外“朋友圈”动态持续上新。

    2024-11-20 10:30 河北文旅
    逛市集 看演出 赏非遗,去街区赴一场城市休闲游

    逛市集 看演出 赏非遗,去街区赴一场城市休闲游

    据了解,华熙LIVE·五棵松商业街区将文化、体育、娱乐、艺术、教育与生活等业态充分融合,并结合周边配套设施举行文体活动,很受年轻消费者喜爱。此外,首店、首发、首展、首秀等也增添了这里的吸引力。

    2024-10-21 11:00 文旅
    如何让戏曲“大观园”里“百花绽放”

    如何让戏曲“大观园”里“百花绽放”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举办,“南腔北调”在此交流展示,戏曲名家带来精彩展演。本期我们约请参与百戏盛典的戏曲人才和相关从业者,就戏曲人才培养、濒危剧种保护、创新传播方式等问题进行探讨,为繁荣中国戏曲百花园建言献策。

    2024-10-15 10:27 戏曲 剧种
    云南白族扎染:“布里生花”展新韵

    云南白族扎染:“布里生花”展新韵

    “白族扎染的工序多达10余道,其中扎花和染色最为考究。扎花考量技法的精致度,染色是通过天然染料染出不同颜色,十分考量技术和经验。

    2024-09-29 10:40 云南白族扎染
    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

    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

    历经19天的精彩演出,9月23日,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司长明文军出席活动并讲话,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志纯宣布盛典闭幕。

    2024-09-25 17:29 戏曲百戏
    《黑神话:悟空》引发海外“西游热”

    《黑神话:悟空》引发海外“西游热”

    8月20日,国产首款3A(高成本、高体量、高质量)游戏《黑神话:悟空》全球同步上线,一经发售,相关词条迅速登顶海内外多个社交媒体热搜榜单,持续刷新在线玩家纪录,带动众多相关取景地关注度翻倍,中国外交部甚至也回应其热度……“悟空”彻底“出圈”。

    2024-09-13 10:04 《黑神话:悟空》
    巧手制美饰 银辉耀苗乡(匠心)

    巧手制美饰 银辉耀苗乡(匠心)

    银饰在苗族人生活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按照苗族习俗,新生儿出生的第三天要“打三朝”,亲朋好友在这一天带着礼物前来祝贺,新生儿将会第一次收到银制的礼物,蕴含着美好的祝福。

    2024-09-10 10:14 苗族银饰
    传承千年文脉 厚植家国情怀

    传承千年文脉 厚植家国情怀

    走进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纱縠行的三苏祠,秀美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令人心旷神怡。这里原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的生活居所,南宋时将故宅改为祠堂,经历代修葺扩建,成为人们拜谒、凭吊三苏的文化圣地。

    2024-09-03 09:53 眉山三苏祠博物馆
    皆是人间好时节 ——感受二十四节气图画之美

    皆是人间好时节 ——感受二十四节气图画之美

    恰是处暑时节,人云:“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这是古人对夏末秋始节气的真实写照。是时,家家户户忙着修缮仓廪,以备丰收存储新粮。斗转星移,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一年之中节气物候周而复始。

    2024-08-29 09:48 二十四节气 夏至
    先人们是怎么给动物字定型的?

    先人们是怎么给动物字定型的?

    表示动物部首的有65个,这65个部首都是参与造字的智慧祖先根据动物身上的某种特性归纳出来的。具体归纳的规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2024-08-27 09:32 动物定型

    中华网文化头条号

    中华网文化微博

    联系方式

    频道合作
    负责人
    chenjing@zhixu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