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十七世纪开始直到十九世纪,广州在世界贸易体系中担当重要角色,广州港是当时全世界最大的通商口岸,是东方大国联系世界的枢纽。从广州港出口的除了茶叶、瓷器、丝绸外,还有数量巨大的各式各样工艺品,外销工艺扇是其中的宠儿。
从广州出口工艺扇到欧美持续了两个多世纪,它们犹如一缕缕清风,借着一条条贸易航路,从广州吹向欧美。清风吹拂之下,是波澜起伏的中西文化汇流。这股汇流使得从广州出口的成扇不仅深受外销市场的喜爱,也让欧洲的扇子制作一度打下东方的烙印。
西方扇子上的中国元素
17、18世纪,在欧洲上流社会掀起了一股崇尚中国艺术的时尚,这股“中国时尚”又被称为“中国风”(Chinoiserie),在18世纪70-80年代达到了鼎盛。
“中国风”在欧洲的扇子上大多表现为以彩绘纸质作扇面、镂空雕刻象牙作扇骨,有的画面完全模仿中国画;有的正面为欧洲风格、背面带“中国风”,或者在扇面边缘、扇骨下半段、边骨等部分采用中国纹饰;有的则是在同一幅画面里中西融合;还有的以中式人物来表现西方流行题材……
温馨提示:点击查看高清大图
彩绘纸面折扇
剑桥大学菲茨威廉博物馆藏
正面
反面
时间:1770—1790年
产地:奥地利或北意大利
尺寸:长26.8cm,展幅宽43.3 cm
材质:彩绘纸质扇面,镂空雕刻象牙扇骨
这把扇子的扇面均彩绘了“中国风”纹饰,正面为中国人物,反面为花鸟;扇骨的五个开窗内雕刻了西方风格的花叶等纹饰,边骨上雕刻了西洋人物。
彩绘纸面折扇
剑桥大学菲茨威廉博物馆藏
时间:约1700-18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