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甲骨文时我很快乐,我感觉自己在和古人对话,是走在历史中的人。其实人生有时很耐人寻味,正是青年时期与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的一次邂逅,让原本学习水运专业的我将这门艰深的学问作为终身耕耘的事业。40多年来,我徜徉在这神秘的古文字天地里,找到了努力的方向,也体会到收获的喜悦。
甲骨文属于世界五大古典文字之一,且在发展进程上没有中断过,称得上是历史延绵、生命不衰的古老字种。作为汉字汉语的鼻祖,甲骨文传承了中华基因,是重建中国上古史、寻绎中国思想之渊薮、中国精神之缘起、中国信仰之由来、中国传统文化之演绎源头的最真实素材。
对如此重要的学术领域,我们几代学人倾注了无数精力和心血。我的老师胡厚宣先生从1956年开始,组织了20余人的团队,耗时26年编著《甲骨文合集》。牢记老师走过的路,传承甲骨学,拳拳完成前人未竟的事业,是我从事这一研究的重要目标与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重视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这些学科看上去同现实距离较远,但养兵千日、用兵一时,需要时也要拿得出来、用得上。还有一些学科事关文化传承的问题,如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要重视这些学科,确保有人做、有传承。
党和国家把甲骨学等“绝学”看得如此之重,这既是甲骨学人之幸,也是对我们的鼓励和鞭策,绝不能让它们真的成了“绝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