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子恢(左四)与党外知识分子、敌工部部长林植夫(左三)等在皖南合影。
泾县云岭,地处皖南深山腹地,1938年8月2日新四军军部进驻于此,开辟了华中抗日根据地的中枢所在。直到1941年1月4日,新四军军部北撤,在长达两年五个月的时间里,云岭如同一块巨大的磁场,吸引和聚集着一批又一批来自海内外的知识青年。
生活上从优
新四军的经济条件菲薄,国民政府给新四军的军饷只够一个丙等师的标准,每月缺口严重。叶挺、项英经常为军饷和弹药不能及时领到而焦急。叶挺为此跋山涉水,冒着重重危险,奔波在云岭和重庆之间,甚至为了争取增加军饷,不惜向蒋介石提出辞去军长的请求。
就是在这样的艰苦情况下,军部规定知识分子的津贴费高于军政其他人员。新四军指战员的津贴费,团以上干部每人只有4块大洋,营连干部3块,项英等军部领导也只有4块,而专家学者每月十几块至数十块,少数的每月100块以上。教导队教员除了每月有固定津贴外,讲课还有讲课津贴费。在战地服务团工作的知识青年享受排级干部待遇,津贴费每人3块,高级知识分子享受团级以上干部待遇,给他们配备勤务员、马匹等。军医处的技术人员津贴最高,高级专家每月达140块,正规医科大学毕业生每月70块,正规高级护校毕业生每月30块,军医处自己培养的学员毕业后每月8块。这些规定,令来到云岭的知识分子们深受感动。
工作上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