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你成长的过程中,父亲对你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六小龄童:父亲非常勤奋,他言传身教,让我知道了什么是勤奋,天上不会掉馅饼。我年轻的时候,爸爸也是要我多接戏多演戏,男女正反都要演,锻炼自己的能力。父亲还告诉我,当你本事积累到了一定时候,你就要选择自己最适合的路走,但是自己的功夫必须要炉火纯青,每个角色都要做到极致才是最好。当年父亲为了学猴戏在家里养了许多小猴子,每天对着镜子学习猴子的动作,走到哪儿都要把猴子带在身边,时时揣摩猴子的喜怒哀乐,摸透了猴子,再加上自己的美化和改造,才成就了孙悟空的舞台形象。所以他演的孙悟空才能自成一家,被尊为开创猴戏“活、灵”风格的“南派猴王”。
记者:你这次在年近60岁的年纪再次接演猴戏《敢问路在何方》,其底蕴和动力是不是源于父亲的传承?
六小龄童:我去大学做演讲时,看到学生们举起了“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的横幅,心里特别热乎。我那个时候意识到我的血液里、骨髓里已经深深打上了美猴王的烙印,因为在我的背后,是我们章氏家族四代人的重托和传承。
北京动物园的猴山是我老去的地方,因为我要向猴子求教。一瞧就是大半天,经常看着看着就乐出声来,我兜里带着好吃的分发给众猴儿,用照相机抓拍猴子瞬间的动作,洗出照片,带回宿舍仔细品味。猴戏当中那些细微的动作都是观察来的,猴子怎么抓蝴蝶,抓住以后怎么处理,怎么吃桃,所有的都是亲眼看来的,我非常怀念那种沉浸的状态,在猴山我经常自己一个人看着看着就笑起来,那种状态非常愉悦非常幸福。我承认如果现在来拍《西游记》,许多危险、高难度动作都可以用高科技来完成,不用经常拿生命来冒险,但是真正的艺术,是无法用高科技代替的,我仍然相信,人的表演艺术魅力永远胜过高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