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梁启超特别谈到趣味,好像古人很少谈到这个,古人谈的是赤子之心。正心、诚意。在新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我看谈的都是根本道理,正心诚意也不会是道德方面,因为它还在修身之前,应该是初心的意思。兴趣是自然发生的,从每个人自己生出来的,越小兴趣心越大,因为不知道利害关系,所以很纯,哈!可以说:人之初性本趣!但小虽小个性却已经有了,之后,渐渐成长,个性特点也隨着兴趣成长,这个时候的教育我看最重要了,这个时候直观文化的输入—定要搞好,看的、听的、身体接触的种种,我称之为妈妈文化,这个一定要自然,隨着孩子的兴趣,不能勉强,如此成长起来会维持—些兴趣心,也就是童心,非关利害之心,也可以说是一种审美之心,自由之心,好比是—小块自留地吧,不要小看这块“心田”,它是能大能小的,小就是个人的一点小喜好,在忙碌的生存中有一点自己,那末大呢?哦!那就不得了啦!
夏阳雕塑作品《马》
兴趣养大了之后就变成浩然之气了,胡扯啦!不是的,我来说说;梁启超说有趣的事是:劳作、游戏、艺术、学问等,其实是进程,各种阶段,看小孩子一心一意做东西玩,其实是手脑并用,最好的成长哎!然后是玩各种游戏,也就是各种各样的接触和学习,在充满着兴趣之心的情境下深植,这段时期可称之为“栽心”期,因为都是以直观感觉来接触文化,必然和个性紧密相连,喜欢的就印象较深,这是一个人最结实的文化根本,而它们都来自艺术,而艺术里面饱含着可以看得见的、可以听得到的哲理,紧接着文化传统,这里大家会想到”内容”,其实造型本身就含有了,所以连不识字的人也有“哲学”的,因为—切都直接入心,往后进入到“学问”阶段,梁先生说的“学问”是非常广泛的,但具体到个人就是渐渐收拢到各自的趣味里面了,越聚则越专也越久以至于通达。苏轼说;浩然之气,寓于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你看他:耳遇之而成声,目遇之而成色。随时都在有趣的欣赏状态中,心胸豁达,这就是具有浩然之气啦!再看西哲叔本华,他说他看到任何小动物马上就高兴的不得了,看到狗狗尊称为先生!哈!真是有趣。这个可以叫做审美任性!
丁立人作品
上面说的是个体的趣,还有群体的趣,那就是时代精神了,这个到学者写起来就不得了,但我总觉得搞艺术的人要简单的多,因为什么东西搞久了都会无趣,就会想“搞搞震”,西方自文艺复兴搞写(仿)实,搞了几百年,前人都搞完了,没趣了,只好转头,来一个返朴归真,从东方艺术、原始艺术和非洲艺术得到启发,而我们正好可以从自己的“原始艺术”——民间艺术——里去吸营养。中国文人画也可比照来看,前人也差不多搞完了,其实近代已经有人大胆尝试过,且有辉煌成就,那就是金农冬心先生了,他没当过官,一个布衣,却也有趣,当过文化服务队领队的,他跟民间艺术关系非常密切,所以才弄出他特别的刷书出来,我猜一定受到工匠的启发,再看现代的齐白石,他原本就是木匠出身。日本的栋方志功,他的“倭画”很了不起的。现在的丁立人都跟中国民间艺术很有“交情”。年轻人可以动动脑筋,从他里头搞出人物看看。总之,趣真是一种重要根源,它是一种任性,填进才华就是美。有足够的量就形成风气,造成了时代精神!这个就是充实而有光辉啦!
金农 漆书盛仲交事迹 年代不详 纸本 南京博物院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