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相继抢滩上海
能否能“撬动”本土拍场?
从 2013 年开始,上海拍卖市场迎来了拍卖业巨头——佳士得上海,竞争者的加入,让上海拍卖市场早已不能再是本土拍卖行一分天下的格局了,尤其在拍卖无国界、价格日趋透明化的今天。
不少大陆拍行也看中了上海的拍卖市场,这几年可谓来势凶猛:拍卖巨头保利,联手了“娱乐教父”华谊也在2016年末进军上海,而在2017年12月举行的保利华谊(上海)2017秋拍第一阶段拍卖会上,保利华谊(上海)2017秋拍总成交达3.72亿元。
匡时国际继进驻香港之后也进军上海,“巩固北京、拓展上海、进军香港”战略布局正式形成,11月,上海匡时拍卖首拍大幕拉开,以9.4亿收槌,总成交率71%,这是它落地上海的首场成绩单。
据雅昌2017秋季拍卖报告指出,北京、上海、香港竞争日趋激烈 高质高价是共同目标。近年,有的拍行进驻香港,有的拍行在上海首秀,北京、上海、香港三地市场竞争日趋明显。激烈的竞争也促使拍卖行有了更加一致的提升方向:征集更优质的拍品、 寻找更合适的买家、拍出更理想的价格。
而对于上海拍卖市场而言,这些外来拍卖巨头的抢滩上海,能否带来更多市场上的变化与发展,依然拭目以待。
结语:回首2017年,热热闹闹上海这个艺术圈,盘点重大事件热闹之余更多的是饱含对于上海艺术行业发展的这一份期待。
2017年12月,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了“上海文创50条”,围绕着力推动文化创意重点领域加快发展、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引导资源要素向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提出50条举措,重点聚焦影视、演艺、动漫游戏、网络文化、创意设计、出版、艺术品交易、文化装备等八大领域,并明确提出总体战略目标,到2035年将上海全面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心。
身处在这个时代的我们无疑面对着整个艺术行业上升发展的态势,让我们也跟着上海“文创50条”一同畅想一下:2035年的上海又会是怎样?